膚淺地理解文化,和根本不理解文化一樣危險

膚淺地理解文化,和根本不理解文化一樣危險


沙因大師的《企業文化生存指南》結尾部分非常精彩,讀了一次就再也忘不了:瞭解文化需要努力,必須擴大自己的視野,你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你一定要接受還存在著其他思維和行為方式的現實。一旦你獲得了我所提到的“文化視角”,你就會吃驚地發現它給你帶來了多大的回報,世界突然變得更加清晰了,異乎尋常的事情現在可以解釋了,衝突可以理解了,對變遷的抵制看起來正常了。更重要的是,你自己更加謙虛了。在這種謙虛中,你會尋找到智慧。

英國“集體免疫”這招一出,瞬間讓中華兒女找到了自信,還是我們的道路最光明。


“集體免疫”到底是不是昏招,那是首席科學家們該討論的事,作為剛剛知道病毒和細菌有什麼區別的我們,還是不要妄加評論為妙。且現在這次疫情還沒有完全過去,孰優孰劣還很難說。作為一名管理諮詢從業者,特別是做文化管理的,想從“文化差異”的視角談談自己的理解。


中西方文化差異早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


我們每一個人都只是知道了差異的存在,但並沒有真的理解差異本身。


不同群體有著不同的文化,如果你對文化問題稍微敏感一點,去隔壁公司坐一上午,感受到的差異就會讓你瞠目結舌。


對於遠隔重洋的英國,我們“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一定要接受還存在著其他思維和行為方式的現實”。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更加謙虛的看待問題,並在謙虛中找到智慧。

首先,歐洲人肯定對大規模的流行病有著更為深刻的記憶和恐懼。


歐洲的每一次病毒來襲都是死神揮舞鐮刀肆意收割,感染所有可以感染的人,然後心滿意足的自行離去。面對一個未知的流行病,歐洲從未全身而退。1665年的那次倫敦大瘟疫造成上萬人死亡,還跟英國最值得驕傲的大科學家牛頓聯繫到了一起。歐洲人肯定也記得,他們的先輩殖民者在自己有了免疫力後,把病毒帶到美洲讓幾千萬印第安人慘死的情景。


其次,不同社會體制下,政府能調動的社會資源不同。


中國極為嚴厲的聯防聯控防疫政策需要調動大量的社會資源,而許多歐洲國家是辦不到的。而且如果經濟一旦停擺,中國人民更大的可能是待在家裡省吃儉用,歐洲可能會出現許多無法預期的暴亂,社會付出的代價可能會遠遠超過疾病本身。


第三,不同文化背景下民眾的心理需求不同。


如果中國宣佈群體免疫或放棄抵抗,局面會比英國糟糕很多。我們更需要的是“雷神山”和“火神山”來鎮住“新冠”惡魔。易經對中國人的思維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大多數的中國人內心深處都非常認同,兩家醫院叫什麼名字遠比醫院能發揮的醫療作用更為重要。


最後,中西方文明對於生命的理解和生活的意義大不相同。


敢於補天、填海和移山的中華民族即便是真的放棄了,也要擺出戰鬥的姿態。我們在快速搶建醫院遠比醫院能提供多少床位更重要,我們有抗疫英雄在馳援一線比英雄們幹了什麼更重要。


這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歐洲人也是完全無法理解的。


同樣,中華大地上也不可能首先出現“達爾文進化論”。我們表面認可了我們和大猩猩是同一個祖先,內心深處也沒真當回事。


這次的“集體免疫”肯定是英國政府深思熟慮的結果,對於這次英國“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政策我們也是無法理解的,但如果你就此判斷這種文化是先進或者愚蠢,那才是真的愚蠢。

文化是一種現象、一種特徵。


“文化”是使不同群體之間表現出差異性的東西,如果沒有對比和差異,也就不存在文化的概念了。


沙因同樣在《企業文化生存指南》裡說過:膚淺地只從表面理解文化和根本不理解文化一樣危險。


華為公司正當紅,好多老闆就覺得華為公司是優於自己的,華為文化是最好的,好多公司都想要學習華為文化,想要把“以客戶為中心”和“以奮鬥者為本”掛在牆上,當做法寶。


“文化”本身就不是一個可以去學習的概念。


“評判文化合適與否的標準是一種實用主義方法,即是什麼使得組織成功的完成了最主要的任務。”


探究人類社會與文明的當代思想家賈雷德·戴蒙德在其著作《第三種黑猩猩》中寫道:一旦人類發展了文化,文化就有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目標。


因此,我們不禁要問自己,是我們打造了文化,還是文化塑造了我們。

不管是對於其他組織的文化,還是自己身處其中的文化,我們都要先努力去理解它。


只有理解了,才能採取有效的行動。


幹自己該乾的事,遠比崇拜或嘲笑別人的文化更重要。


作者:熊偉--同心動力諮詢總監

來源:同心動力管理V視角(ID: topdut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