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史:打破常規的文人畫家,追求“五美”、反對“五惡”李士達

李士達(1550-1620),字通甫,號仰槐,一作仰懷,江蘇蘇州人。萬曆二年(1574)進士,後因對當時社會的黑暗倍感失望,隱居新郭。畫人物、山水名世;曾經論述畫有五美:“蒼、逸、奇、遠、韻”;又有五惡:“嫩、板、刻、生、痴”, 人謂其深得畫理。

李土達對繪畫美的要求有“五美”——“蒼、逸、奇、遠(一作圓)、韻”,所謂“蒼”美,是指筆墨成熟老練,既剛勁挺拔,又精氣內含,達到蒼勁、蒼茫、蒼潤的效果;所謂“逸”美,是要求揮灑自如,放縱超脫,意趣為主,反對矯揉做作,呆板無味;所謂“奇”美,通指畫面新奇,不同凡響,自出心裁。反對“五惡”——“嫩、板、刻、生、痴”。明代後期,畫壇流行師古之風,提倡平淡無奇,稍有一點新奇氣息,便斥為“野孤禪”、“邪派”。在這種風氣之下,李士達能打破常規,提倡獨創,是尤為難能可貴的。

李士達是一位正直的、有正義感的畫家,他曾以唐代詩人白居易貶官江州時所作的長詩為題材,創作了《潯陽琵琶圖卷》寄託了對黑暗社會的不滿與憤慨。但作為一位文人畫家,他最熟悉的還是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所以他的作品多數是表現文人高士的閒適、放達的生活,如《松竹高士》、《西園雅集》等;時而還會把自己的見解、感情、理想,以幻想的神仙境界、佛道鬼神寄寓之,如《寒林鐘馗》等;亦或以寓意深刻的諷刺漫畫形式表現出來,如《三駝圖》。他在畫上署名很特別,三個字都是隻寫左邊一大半,也可能別有含意,至少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他的孤傲性格。

《仙山樓閣圖》描繪春天來到,山嶺一片青綠,桃花盛開,成群結隊的老人們在雲煙飄渺的山間閒步歡語。用筆繁密緊圓,刻劃精工,著意暈染,山巒有脈可尋,松針細如毫髮,足具功力。畫家在繪畫技法上,擺脫前人的成規,自創特異的藝術風格。整幅畫面,不見摹古之信息,畫家於業謹之中細緻刻劃了一幅江山千時裡的圖景,新意獨造。

《三駝圖》描繪三位駝背的老者,一提籃側顧,一向提籃者作揖,一拍手大笑,三人形象滑稽,笑態可掬。畫家以駝者之間的相互戲謔,來諷喻“世上無直人”。衣紋用“渾描”,鬚髮皆不見鉤勒痕跡,筆墨圓潤,柔若無骨,可見作者高度的筆墨造型功力。其上方有錢允治詩云:“張駝提盒去探親,李駝遇見問緣因;趙駝拍手呵呵笑,世上原來無直人。”點明瞭此幅的諷世主題。李士達的此畫如錢允治的題詩一樣,將民間歌謠形之於畫圖,帶有通俗而又詼諧的情調。

《畫覽》、《畫言》、《畫學》、《畫史》作為草竹道人與諸位畫友開設的四個專題,與書畫同仁分享古今名師名畫名典名術,歡迎指點交流。投稿我們:[email protected]


畫史:打破常規的文人畫家,追求“五美”、反對“五惡”李士達


畫史:打破常規的文人畫家,追求“五美”、反對“五惡”李士達


畫史:打破常規的文人畫家,追求“五美”、反對“五惡”李士達


畫史:打破常規的文人畫家,追求“五美”、反對“五惡”李士達


畫史:打破常規的文人畫家,追求“五美”、反對“五惡”李士達


畫史:打破常規的文人畫家,追求“五美”、反對“五惡”李士達


畫史:打破常規的文人畫家,追求“五美”、反對“五惡”李士達


畫史:打破常規的文人畫家,追求“五美”、反對“五惡”李士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