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不過都是他們的精心策劃

邏輯思維的CEO脫不花,創業四年的同時,結了婚,還生了兩個孩子。所以,經常有人問她:作為一個女性創業者,怎麼平衡事業和家庭?

這個問題也頻繁出現在企業招聘面試中,彷彿一個女性工作者只要有家有娃,就好比你媽和你女朋友掉進水裡,不可能同時兩邊都擺平。

所謂的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不過都是他們的精心策劃

但是,對於真正在職場做事的女性來說,這個問題真的沒那麼難抉擇:

“當我家裡有人搭把手能帶孩子的時候,我有任務該加班就加班;

如果孩子生病了,我肯定馬上停下手頭工作回去照顧孩子;

如果我覺得這段時間比較忙碌陪孩子的時間少了,那麼我就儘量在有限的陪伴時間裡丟下手機,多給孩子高質量的陪護”。


正如羅振宇所說的那樣,真實的世界裡,並不存在抽象的兩難選擇。每時每刻,我們做事的人面對的就是一張時間表,上面的任務安排都由我們自己去填滿。只是有的人填的滿滿當當,有的人則乏善可陳。



時間顆粒度決定你的效率度


所謂的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不過都是他們的精心策劃

網傳的王健林工作行程表

上圖是網上熱傳的一張王健林的工作行程表,時段劃分很細,大約平均每項任務為15分鐘。

微軟(中國)戰略合作總監劉潤老師將這種一個人安排時間的基本單位,稱為"時間顆粒度",即我們可以稱王健林的時間顆粒度大約是15分鐘。


有的人,每天看似忙忙碌碌,也總是加班加點,但實際上這類人的工作節奏可能是這樣的:一上班電腦文件打開,然後開始燒水泡茶,再和隔壁同事八卦幾句,基本半個小時以後才準備開始工作;

工作十幾二十分鐘後,又開始刷刷微信、逛逛淘寶、瀏覽下訂閱號彈出的文章,明明10分鐘能完成的事情,這類人總要花上一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那麼,這類人的時間顆粒度則為1小時及以上,這類人廣泛生活在我們周圍,看來勤勤懇懇,實則每天假裝忙碌,甚至我們自己,也可能是其中一員。


我們在工作中還會抱怨上司或者某個同事脾氣急,總催著你要材料,但可能是因為這類人的時間顆粒度比你細,你跟不上他們工作的節奏而已。

一位曾經約好要採訪王健林的記者,因為遲到了三分鐘,王健林就走了,這位記者抱怨王健林大牌,3分鐘都不願意等。

但實際上,對時間顆粒度細的人,3分鐘也是非常寶貴的時間,這種對時間的珍惜感,是時間顆粒度粗的人無法理解的。


Momself的創始人崔炎女士,在坐月子的時候開始創業。

作家秋色在接受《人物》雜誌專訪時說,她自己的生活日常是做飯、陪玩、輔導功課,甚至還自己在家給地板磚勾縫,這種家庭瑣事之外的時間間隙,才是她寫作的時間。

她笑稱:"中年女人個個像湖面上的鴨子,遠遠看著嫻靜斯文,水中兩隻腳卻緊著搗騰。"

所以你看,哪裡來的那麼多衝突和矛盾,只是職場媽媽們有將時間揉碎的本事,去搞定工作、家庭和帶娃。



時間顆粒度的有效劃分


我們不鼓吹一個人要每天看到凌晨4點的城市長什麼樣,或者披星戴月、起早貪黑的去生活。

如果你首先能在8小時的工作日裡,對自己的時間顆粒度進行精細的劃分,就會比旁人更精進。


例如,對工作中的持續性項目,我們可以根據完成時限列出每天的計劃時長,再將這個時長揉碎,融入到你的工作中。

我最近在對公司的年刊進行審核,這項工作不是特別急,但是需要我在10天內完成,我就要求自己每天花30分鐘專心審核。

既如期完成了工作,又保證審核時候的專注性,避免了長時間閱讀文書帶來的疲倦感。

剩下時間我就能用來完成日常性事務和臨時性事務。

所謂的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不過都是他們的精心策劃


你也可以對一些無意義的事情進行時間壓縮,提高時間利用率。

例如你原本邊刷手機邊吃飯需要30分鐘,你可以選擇放下手機,用10分鐘專心吃完,再對剩下20分鐘進行有效安排,用於閱讀或者聽書;

也可以每天晚上睡前想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不要再每天早上花費5分鐘傻站在衣櫃前苦苦思索穿什麼;

還有開會時可以提前幾分鐘到場,對即將要發言的內容打好腹稿,併為自己限定好會議發言時長,保證會議的時效性。


通過這些細節的改變,你會發現你的時間變得盈餘起來,你開始有空拾起沒來得及看完的書;有空去久違的健身房上一堂課;有空陪孩子玩會兒遊戲;甚至有空跑去看場電影。



時間顆粒度最終讓你變得自律


世界上,時間是唯一對人類公平的東西,成功人士也一樣會有一地雞毛,也要面對家庭和工作的瑣碎,只不過他們通過對時間顆粒度精準細緻的把控,逐漸形成了自律的規則,甚至有些刻板。


例如王健林,每天早上四點起床健身半個鐘頭左右;

小米的老大雷軍,每週一早上九點半至中午一點半隻專心幹一件事:與一線的工程師、設計師、產品經理討論,怎麼把產品細節做好;

現在已經九十多歲的李嘉誠,無論幾點睡覺,一定在清晨5點59分鬧鈴響後起床鍛鍊一個半小時。


對於我們希望自己養成的習慣,我們也可以利用時間顆粒度來幫助我們。

比如閱讀,我們可以先每天給自己安排10分鐘或者20分鐘去完成,然後每週逐步增加5分鐘,用溫水煮青蛙的模式,養成閱讀的習慣。

當然我們在增加閱讀時間的同時,最好能精簡另一個事務的時間,來保證我們時間顆粒度的平衡,例如我每增加5分鐘閱讀時間,我就要求自己每天少看5分鐘手機,或者縮短5分鐘睡眠時間。


最後,永遠不要說來不及,有一個90歲的老爺爺曾這樣說:"如果我能在我60歲退休的時候開始學小提琴,那麼我現在就能有30年的小提琴經驗了。"

anyway,改變就在當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