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勒死母親的女孩:現實版《小歡喜》,媽媽,請多愛自己一點

山東15歲女孩瑤瑤勒死母親張靈的事件有了更多細節。

15歲勒死母親的女孩:現實版《小歡喜》,媽媽,請多愛自己一點


導火索正是那篇被流傳說滿是母愛的詩。今年婦女節,張靈在女兒學校的公眾號上發表了一篇名為《致女兒》的詩:

你一直一直是我心中藍色的憂傷

掬你於心口,怕熱度焐傷了初春的嫩芽;捧你於手中,怕溫度融化了初冬的雪絨花

女兒,看著我,別給我你的背影


這首詩激起了瑤瑤深深的羞恥感,對於母親表達出來的愛,她不但沒有一絲感動,而且還為此與張靈吵了一架,之後便很少說話。

15歲勒死母親的女孩:現實版《小歡喜》,媽媽,請多愛自己一點


直到開學後,瑤瑤參加學校統一考試,成績沒有達到張靈前五名的要求,知情人士透露,張靈為此感到失望“花了這麼多錢,但和她預期的不一樣。”

讀到這,我大概也就理解了,這起事件的發生,早有伏筆。

1、現實版的《小歡喜》,結局卻沒那麼皆大歡喜


記得去年大火的電視劇《小歡喜》,宋倩對女兒英子的控制慾,令觀眾們有深深的代入感。

宋倩可以說是成功女性,離婚後獨自撫養女兒,她為女兒付出了所有,她無時無刻不在強調,自己對女兒的愛,有多深,自己對女兒的付出有多多。

媽媽最最最最愛的就是你呀。

媽媽只有你了,沒了你,媽媽可怎麼活呀?


15歲勒死母親的女孩:現實版《小歡喜》,媽媽,請多愛自己一點


而英子,一方面心疼媽媽的付出,另一方面又在這令人窒息的愛中掙扎。後來,她鼓起勇氣,在高考時選擇南大,違背媽媽的意願,只為了逃離她。

可在英子跳河的對峙之後,冷靜下來的宋倩,依然還質問女兒“你為什麼非要去南大呢!”

最後,英子患上了抑鬱症,宋倩才不再逼她母女的關係得到修復。

巧的是,現實中的張靈律師,職場精英,早年離婚,獨自撫養女兒。

同樣的,她也極度在意女兒的學習。把女兒送進名校,要求考試成績要在前5名,最好前3名,每年給孩子的學費花費就至少20萬。

她也說過,自己小時候缺愛,現在要把所有的愛都給瑤瑤。

如此看來,張靈就是現實版的宋倩,可是電視劇畢竟是虛構的,結局總要皆大歡喜。可現實就沒那麼如意了。

當瑤瑤的學習成績達不到媽媽的標準,會被批評“我花了那麼多錢,你就這樣?”甚至把她訓哭。

15歲勒死母親的女孩:現實版《小歡喜》,媽媽,請多愛自己一點


當瑤瑤交到朋友,媽媽就對這個朋友展開調查,甚至會被到處打聽,久而久之,沒有人再願意做她的朋友。

上了初中,瑤瑤中午偶爾睡不著,跟同學去體育場聊天跑步,張靈會生氣地要求她必須睡覺,否則沒有精神上課。

對於瑤瑤稍顯被動的性格,張靈也曾當面斥責女兒“老師怎麼教你的?家長怎麼教你的?”

如此這般,瑤瑤過著窒息而沒有自由的日子。

唯一令她感到親切的是,爸爸的教育方式比較寬鬆,她更願意與爸爸溝通,可張靈不讓她見爸爸,也不喜歡他們父女之間的溝通。

在這樣高壓的環境下,她必須保護自己,必須逃離。

15歲勒死母親的女孩:現實版《小歡喜》,媽媽,請多愛自己一點


弗洛伊德說,人與生俱來的除了生本能,還有死本能。而死本能有兩種體現,對外是攻擊,對內是抑鬱。

如果說英子的壓抑傷害了自己,把自己逼成了抑鬱症,那麼瑤瑤的壓抑促使她攻擊了媽媽。

母親越缺愛抓得越緊,孩子越被抓緊越想逃離,一個總是越界一個逃脫不了只能反擊。明明是愛,卻變成了束縛,親子關係中最悲哀的莫過於此。

2、模糊了的界限不是愛,而是自我滿足的私心


很顯然,張靈也是一名缺乏界限感的母親,她要關注女兒的全部,她用自己的權威要求孩子“必須聽我的”,她認為孩子的不同意見就是不聽話。

在她眼裡,像小時候那樣聽話,才值得她花費那麼多錢去培養。

這不得不令人想起曾轟動全國的北大學子弒母案件。

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潛逃四年被捕。對於弒母,他供認不諱,但動機他閉口不談。

15歲勒死母親的女孩:現實版《小歡喜》,媽媽,請多愛自己一點


從被披露的細節中,我們只知道,他的整個作案過程冷靜又縝密,從提前準備工具,到過後屍體的處理,令人不寒而慄。

可看看他自己,曾經也是位聽媽媽話的好孩子。

父親死後,母親給了他全部關注,他用功、懂事和孝順、不談戀愛,為了使母親快樂,成為母親眼裡的驕傲。

可突然在某一天,他把母親殺死,而後銷聲匿跡。或許是所有的討好都無法滿足母親的需要,只有母親消失,他才能真正面對自己。

同樣,瑤瑤想見爸爸而不得,想交朋友而不得,想玩遊戲也不得,甚至只是在飯桌上沒有表現出主動熱情,就被評價“我花了很多錢培養她,看她就這樣!”

15歲勒死母親的女孩:現實版《小歡喜》,媽媽,請多愛自己一點


王爾德說,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別人按自己的意願生活才是。

無論是吳謝宇的母親謝天琴,還是張靈,雖然我們不能質疑她們對孩子的付出,但在付出的背後,或許她們期待的,不是兒女健康、獨立、快樂成長,而是藉由孩子滿足自己的價值感和安全感。

3、牢牢抓住兒女,是因為自我價值感低


有人說,這些父母,為了滿足自己的完美主義而去委屈兒女,其實她們只愛自己。我卻不太認同,這恰恰反映的是,她們不愛自己,認為自己沒有價值,也就是自我價值感低。

所謂自我價值感,是一個人對自己看重的程度。把自己當人看,才能形成合適的界限感,也才能夠同理孩子的需要。

說白了,界限感的缺失,一定程度上是自我的缺失。

張靈的朋友曾經透露,她小時候缺愛,現在要把自己所有的愛給孩子。同時她又離婚多年,孩子爸爸在離婚後從未出現,可想而知這是一位長期缺愛的母親。

她的內心脆弱而孤獨,除了通過律師這份職業強大自己之外,只能去控制孩子,補償自己缺失的童年。

再看謝天琴,生前性格相對孤僻,據吳謝宇舅舅反映,她不太願意與親戚來往。在丈夫去世後,謝天琴陷入了長期悲痛,多次透露想“去陪父親”,吳謝宇則承擔起成人的角色安慰母親“爸爸在天上看著我們”。

曾經媒體公開吳謝宇的動機之一,是“幫母親解脫”。吳謝宇想自殺,謝天琴卻說,你自殺我也活不了,不如我先死。

如此的低自尊和消極動力,無疑成為束縛孩子發展的繩索,把孩子本來就低落的情緒更拖進了深淵。

4、媽媽,請多愛自己一點……


無論是宋倩和英子還是張靈和瑤瑤,又或是謝天琴和吳謝宇,從他們身上,我們除了看到被扭曲的孩子,更應看到無助的母親。

她們不懂如何與孩子相處,更不懂如何與自己相處,這也在提醒女性,做了母親,要更多關愛自己一點。

怎樣去愛自己?

首先放開孩子吧,紀伯倫說: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同樣的,媽媽們的生命也是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並非為孩子而誕生。

你渴望安全感,去自己爭取,你渴望愛,先去溫柔地愛人。

請把渴望聚焦在自己的身上,為自己而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