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控思維:從雞毛蒜皮裡摳出來的錢

疫情之下,隨著房租成本、食材成本、人力成本的不斷攀升,國內餐飲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如果餐企能讓經營成本省下來,那將是餐企穩定發展的一大利器。其實“省”就是賺,實現食材精細化管控,可以幫助經營者大大降低經營難度,尤其是在這關鍵時期。


1、一個真實餐飲老闆的故事


一名餐飲人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南昌一餐飲老闆因資金鍊斷裂,就把自己的餐廳抵給為其做裝修的老闆。做裝修的老闆對餐飲行業瞭解不深,只聽說一盤30元的黎蒿炒臘肉只要12元的材料成本,也就是說毛利潤達到了六成,於是欣然接手。半年後,裝修老闆驚訝地發現:因不懂隱性成本控制,餐廳已難以為繼。


成本管控思維:從雞毛蒜皮裡摳出來的錢


疫情就像一面照妖鏡,把那些錯認為時代紅利是自己實力的品牌無情扒光,能活下來的都是把功夫用在平時,踏實修煉內功的。其中兩點值得與大家分享:

2、摳支出:降低“隱形成本”


關於降本,有個心法,叫做“錢都是從雞毛蒜皮裡面摳出來的”,雖然聽起來很粗俗,實則在強調“降低隱形成本”的重要性。


那餐廳的隱形成本都藏在哪裡?深圳六千館老闆陳區瑋舉兩個例子。


開餐廳的人都應該知道一個名詞叫“低值易耗品”,像餐廳裡的吸管、紙杯、托盤紙、餐具、洗滌用品都屬於這個“低值易耗品”。這個名詞其實非常誤導人。看起來“低值”不花什麼錢,可是一項支出不小的隱性成本。


除了主營江浙菜的六千館,陳區瑋還和吉野家合資經營廣東地區的門店。一次,新來的一個經理問他,陳總,餐廳的托盤紙能不能取消?他解釋到,現在大家吃飯,眼神基本不會離開手機屏幕,幾乎不會關注托盤紙。


成本管控思維:從雞毛蒜皮裡摳出來的錢


陳區瑋心想,一張托盤紙最多就一毛錢,成本低還能起到宣傳效果,沒必要省這個錢。然後,經理給他算了一筆賬:門店一天消耗13000多張,如果取消托盤紙,一個月可以節省四萬塊,一年下來不到五十萬。一聽這個數值,陳區瑋立馬取消了托盤紙。


另一個例子是,食材的處理。在陳區瑋的描述中,六千館每個月30%-40%的錢都花在了食材上。產品是支撐門店運轉的裡子,食材自是不能省,如何降本增效,陳區瑋的心法是:食材處理程序化、精細化。


成本管控思維:從雞毛蒜皮裡摳出來的錢


後廚員工,在做食材初加工的時候,通常先用剪刀,不用菜刀。這麼做的原因是,切菜師傅很容易“一刀切”,比如說一把蔥,廚房師傅用菜刀一刀咔嚓下去,容易切掉一大段蔥白;菜葉子邊緣枯黃或者有蟲洞,切菜師傅通常就是用刀“咔嚓”下去,切掉一大片。如果用剪刀的話,剪的部位就會更精確,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通過以上程序化處理,每天可以節約5%左右的食材。各位算一筆賬,一天節約5%左右食材,一年下來這個數值是多少?降本增效才是硬道理!


3、用數值:拒絕感覺判定


從連鎖經營角度來看,既要保證餐品出產的穩定性,又要可持續,那麼標準化是不二之選。在六千館,陳區瑋準備了一套工具來指導師傅和研發團隊進行標準化作業:溫度計、糖度計、鹽度計、尺子、電子秤等。


這樣的心法,來源於一次“偷師”。他回憶自己剛開餐廳時,經常帶同事去嘗菜,吃完回來後,總是很難把別人的菜學到位。


成本管控思維:從雞毛蒜皮裡摳出來的錢


直到碰見大連餐廳“品海樓”的創始人李傳堯,他帶著兩家企業的研發人員去北京吃了一家很火爆的新疆餐廳爆品-大盤雞。


他們來到這家餐廳直接進了包廂,並且囑咐服務員不要隨便進來打擾。畢竟在餐飲業,大家對“抄襲”嗤之以鼻。等上完菜以後,一行人分工作業,將雞肉、土豆、青椒、辣椒、大蔥、醬料分開放在不同的白盤子裡。


成本管控思維:從雞毛蒜皮裡摳出來的錢


另一位同事用遊標卡尺和電子秤開始測量和稱重,毫不誇張地講當時連一小段辣椒都要精確測量。


分揀測量完了以後,第3位負責標準化配方的同事會用鹽度計、糖度計、探針式溫度計來測量鹽度、糖度、溫度。


除了原材料,裝菜的餐盤尺寸也會測量,這對色、香、味進行綜合分析提供更好參考介質。


“物理”檢測部分完成之後,接下來專業的廚師就派上用場了,廚師要以專業的量化值進行分解。比如我們常說的味道有點“酸”,但是“酸”的程度,會請廚師在1-10區間進行打分。

成本管控思維:從雞毛蒜皮裡摳出來的錢


另外,“酸”也有很多類型,山西陳醋、大紅浙醋、白醋王、泡菜汁,還是意大利黑醋,不同的類型的酸味不盡相同。回去之後,研發團隊也會根據味道鑽研材料的品牌、廠商。


作為餐飲從業者,不能簡單地說“這道菜有點辣,特別香”,必須精細化到可以用數值量化才足夠。


4、樹立成本管控思維


成本管控思維其實並不難,餐飲人要從三全思維(全員、全要素、全過程)角度進行現狀診斷,看現狀和目標之間的差距在哪裡,再根據優先順序,協調資源進行解決。


成本管控思維:從雞毛蒜皮裡摳出來的錢


在成本管控這件事情上,一個是經營者要想辦法在前端成本設計上充分考慮,儘可能減少後期可能存在的浪費。比如:在產品結構設計上,一料多用、一料多烹,從而提高應產率,減少浪費。另一個就是要全員參與成本管控和改善,把事情做對。


當我們知道為什麼要做的時候,怎麼做就會簡單很多。企業食材成本管控的全流程,大家可以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梳理出企業運營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


數據和運營是分不開的,所以,關鍵數據的監測就需要運營和財務達成共識,運用一些報表來發現和改善。


成本管控思維:從雞毛蒜皮裡摳出來的錢

企業食材成本管控全流程


在這個全流程中,研發、採購這兩個環節是屬於公司經營層需要考慮清楚的成本設計,訂貨、接貨、儲存、粗加工、製作和服務這六個流程是屬於門店管控的關鍵。


餐飲是一個典型的沒什麼高深商業邏輯,但極其考驗內功的傳統產業。如2020年春晚節目《舞光曲》中,主舞者朱潔靜所言:一天不練功,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功,老師知道;三天不練功,臺下的觀眾就知道了!


你今天偷的懶,必將成為日後踩得坑。


本文作者:李珊 童夢影,由“管理會計知識匯”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