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華麗動感的牡丹詩,不是李白的,是李商隱的,來看看!

“錦幃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

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鬱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燻。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唐朝李商隱《牡丹》


唐朝最華麗動感的牡丹詩,不是李白的,是李商隱的,來看看!


說起牡丹詩,我們一定會想起唐朝李白的沉香亭賞牡丹。他的牡丹花兼詠楊貴妃。話說唐明皇與楊貴妃,在沉香亭上賞花,此時晚春風好,暮色來臨。宮廷樂師李龜年在皇帝身邊,如此良辰美景,豈能無詩,遂詔李白做詩。李白半醉半醒,高力士脫靴,楊貴妃磨墨,成就牡丹麗句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隻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椅闌干。”李白《清平調》


唐朝最華麗動感的牡丹詩,不是李白的,是李商隱的,來看看!


而此時宮廷樂師李龜年,立即展開了他渾厚的高音,據說這一首歌,也讓李龜年的歌唱達到了頂峰。我不大清楚唐朝的宴會是不是可以鼓掌,但是在這樣的氛圍裡,連唐玄宗也吹笛子,群臣狂歡,歌舞雜踏,擊節而和,將晚宴推向了高潮。

而且這三首牡丹花,既端莊又生動,它們帶露和香,開放在沉香亭邊,豐腴嬌美的楊貴妃,花中倚欄,美人與花,映照了大唐的盛世繁華。

雖然這首詩裡沒有寫一個牡丹花的名字,連題目裡也沒有,但自古以來都將這三首,列為詠牡丹花之冠。

後來的“國色傾城”,大抵都是從這樣的詩和氛圍裡引申開去。劉禹錫說,“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傾城”,李白所寫下的牡丹,已經定下盛世名花的基調,後人難以超越。

唐朝最華麗動感的牡丹詩,不是李白的,是李商隱的,來看看!

牡丹花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花,她自帶一身的華貴,雖然天空烏雲密佈,但仍遮不住牡丹的紛芳鬥豔!


李商隱雖沒有李白的盛名,也沒有像李白一樣,能在天子面前豪放盡興的可能。但是這個傑出的天才卻另外有一首更加華麗靈動的牡丹詩。

“錦帷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如果說李白是將牡丹花比作楊貴妃,又用趙飛燕來表明牡丹是宮庭之花。那麼李商隱就更進一層,因為李商隱的典故更加的瑰麗典雅而高尚。

因為李商隱直接將典故用在了春秋戰國,比漢朝更久遠。而且他用的人物,並不是楊貴妃,趙飛燕這樣以貌得寵的盛世名花,而是有美貌又有德性的兩個人,一女一男。

女的,是春秋時衛靈公的夫人南子,長得非常的美貌,但是她極其的端莊。孔子曾經拜見她,她只是在帷幕內回禮,尋常的人是看不到的。

而鄂君,則是戰國時代楚王的母弟,儀容修美。他在湖上泛舟,受到人們的熱愛,船上有歌聲是這樣表達愛慕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而當然這兩個人物是否是如他們的容貌一樣,品性真的高潔高尚,現在無可考。但是,傳說中的美貌賦予了潔白高尚的想象。他們已經不是宮廷的,是全民的,隔著距離的愛慕。

李商隱形容牡丹花,是用衛夫人捲上珠簾的清新驚豔,就可以用來形容牡丹花的含苞待放,用越鄂君的繡被堆船,來形容牡丹花開放時候的華麗燦爛。顯然比楊貴妃趙飛燕更加清貴。

這是李商隱壓住李白的地方。當然了,李商隱的詩歌也屬於小眾詩歌,如果不通曉典故,是咀嚼不出其中的味道的。


唐朝最華麗動感的牡丹詩,不是李白的,是李商隱的,來看看!


“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鬱金裙。”這就是無人能敵的,能將牡丹花寫得生動的句子。都知道牡丹花大,用楊貴妃形容,花朵顫巍巍的,在李白的詩裡,倚個欄杆,就已經傾城傾國。

但是李商隱的這一段,是寫的風中的牡丹花狂舞的姿態。那三四月間最美的牡丹,不在於靜,而在於動。當春風吹過了牡丹花園,每一朵牡丹都跳起舞來,你能夠用14個字形容嗎?

唐朝的歌舞中有一種大垂手小垂手,那是指的,彎下腰來,手接近地面的一種迴旋,幅度較大,也極其浪漫,那風吹過綠葉,像垂手迴旋的歌舞,翻動著玉佩一樣的綠葉。

而此時花朵也盡力搖曳,它們彎下來,又被風吹上去,像爭先恐後舞動的帶著鬱金香味的大裙子。

春秋戰國,自有一種骨子裡的彪悍和浪漫,而那的時候的歌舞,也一定會比唐朝更加的奔放。

雖然當代的鬱金香是一種花苞型的花朵,也比較適合形容舞裙,但是在漢唐,鬱金香是以香味聞名,而牡丹花在風中狂舞,散發出濃烈的香味。

所以說寫牡丹花在風中跳舞的姿態,從古到今,只有李商隱的這14個字。而且給人的感覺壯觀震撼。


唐朝最華麗動感的牡丹詩,不是李白的,是李商隱的,來看看!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燻。”這句話是雙關。一方面說,像石崇鉅富,通宵達旦,讓蠟燭與牡丹花同時照耀,善於調香的荀令,什麼香都不做,單單就等著牡丹來。另一方面自然是指牡丹,紅過了蠟燭光,香勝百花。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這真真是得意之筆,李商隱自詡為江郎,夢中有五色筆,要將這牡丹花的花和葉寫下來寄給心愛的女子。

整首詩噴薄熱烈,盡興狂舞的何止牡丹,那是李商隱飛揚的心。

那麼一向以憂傷著稱的李商隱,是哪裡來的如此的好興致,是哪裡來的如此的狂放?

其實我覺得李商隱真的很真率。這首詩應該是寫在他25歲,進士等第之後的四月。這個時候已經放榜。李商隱中可謂寒門之子,父親早死,他是在一邊解決工作問題,一邊讀書,一半天才,一半艱辛。進士及第,不只是了卻了寒窗之苦,更重要的是讓他對自己的才華更為自信。他以為這是他人生之路的開始,只是命運給了後來的答案,這是他一生磨礪的開始。


唐朝最華麗動感的牡丹詩,不是李白的,是李商隱的,來看看!

牡丹


但至少在這個春天李商隱是有壓抑被釋放的好心情的。這是寫給他未來的妻子嗎?他的妻子現在才子十幾歲,等待他去相會,還有一段時間。

他是要給自己的戀人一個欣喜。那個在玉陽山上修道的美麗的仙姑,他最深的眷戀,他要把所看到的所經歷的歡喜送給她。也只有她懂,相信只有她。

這是李商隱漫長苦難中的,如夢如幻的奔放。因為相信前程似錦,他才會有如此的奔放和浪漫。

雖然立即被打臉。因為同一批的進士,只有他不被允許做官。這意味著空歡喜。

而於此同時,那個美麗的仙姑,終於放心了,她疼愛的戀人終於有了一個好結果,她放棄了和他現實的相守,隱在了無邊紫色的煙霧裡。


唐朝最華麗動感的牡丹詩,不是李白的,是李商隱的,來看看!


但難得李商隱留下這首筆力深重而奔放的牡丹,這是他不多詩詞裡的亮色。當時這一瞬,終究只是心情的一瞬,他的現實從來就沒有奔放過。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