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代表孩子能夠“贏在未來”

隨著越來越多綜合素質高的人成為了父母,大家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比以前更加重視了,不少父母甚至在育兒問題上達到了“焦慮”的地步。培養孩子成才的壓力讓這些父母不斷要求自己也要求孩子要從小“贏在起跑線”,這使得越來越多的孩子年紀不大壓力卻不小。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代表孩子能夠“贏在未來”


家裡有娃的父母應該都有一個共識,就是無論家庭條件是貧是富,在條件允許的範圍內每個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多學點知識和才藝,也就是所謂的“贏在起跑線”。

在每個孩子都備受壓力的情況下,某小學二年級的班主任王老師卻發現了一個不太好的現象。

王老師注意到,每天上課時班裡總有幾個孩子在打瞌睡,而且這些孩子都是平時成績非常不錯的孩子。王老師怕耽誤孩子們的學習,於是分別找了這些孩子瞭解情況,這才發現這些孩子上課打瞌睡的原因都大同小異。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代表孩子能夠“贏在未來”

據這些孩子反映,他們每天除了在學校上課之外,晚上還要再去上興趣班、補習班,所以每天都忙到很晚才能上床睡覺。孩子們還說,他們的父母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一定要跑在別的孩子之前”。

王老師對這些孩子心疼不已,決定開展一次主題為“贏在起跑線上”≠“孩子的競爭力”的家長會。王老師在家長會上語重心長地告訴家長們,過早讓孩子承受與他們年齡相悖的學習壓力只能起到拔苗助長的作用,因為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代表孩子能夠“贏在未來”。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代表孩子能夠“贏在未來”


①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孩子要學習的東西越多,他們能獲得的休息時間就越少,長期下來不僅會導致孩子白天上課打瞌睡,還會讓孩子因為睡眠不足而導致體質變差,對孩子的成長和生長髮育是有一定害處的。

②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對於孩子來說,適當的放鬆娛樂是非常重要的,孩子長期學習太多的興趣班和補習班自然就會壓縮了孩子休閒玩樂的時間。長期如此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內心感到壓抑,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成長道路上能“領跑”,但是培養孩子也需要注意方式,切不可盲目給孩子增加壓力。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代表孩子能夠“贏在未來”


①因材施教

每個孩子的天賦和擅長的東西不一樣,雖然讓孩子學習一兩項特長是好事,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因材施教。根據孩子的愛好和天賦精簡地培養孩子的特長,既能減輕孩子的負擔,也能培養孩子的核心競爭力,這比“廣撒網”式的培養更有效果。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代表孩子能夠“贏在未來”

②注重孩子的性格養成

孩子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是否能“贏在未來”,每個孩子的成長路上都會遇到一些不順利,這就需要孩子擁有堅毅、勇敢的品格才能穿越這些坎坷。父母想要提高孩子的競爭力,可以從孩子的性格養成入手,良好的性格和品行是支撐孩子遠行的必備要素。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代表孩子能夠“贏在未來”


培養孩子最需要避免的一件事情就是不要拔苗助長,一味地給孩子增加課業和所謂的“興趣”只會壓垮孩子稚嫩的脊樑。孩子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培養孩子就更是要循序漸進,比起讓孩子贏在當前,讓孩子贏在未來是更重要且更有必要的。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是否也同時在上好幾個興趣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