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召縣實施“六抓帶動”凝聚脫貧攻堅合力

位於南召縣崔莊鄉馬良村的南召縣銀河虎山生態農業開發公司,由當地在外創業成功人士王德偉返鄉投資1.2億元興建的,流轉荒坡1.2萬畝,栽種連翹30萬株,桔梗130萬株,皂角60萬株,實現中藥材立體化種植、規模化發展。銀河虎山生態農業開發公司優先安排馬良村及周邊的周灣、棗莊、草廟4個村勞動力進入中藥材種植基地務工就業,安置務工人員120名,其中貧困戶勞動力53人,年人均增加收入5000元。

南召縣通過引進引導成功人士返鄉創業,培育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創意農業綜合體,採取流轉管護、基地務工、帶動種植、入股分紅等多種帶貧模式,貧困群眾深度參與特色產業發展,在產業鏈上實現增收致富。目前,該縣由成功人士投資興建雲陽鎮山頭村玉蘭生態觀光園、城郊鄉賈溝村舒心艾葉農業綜合公司、前莊村紫金園林公司、石門鄉寨溝村農業綜合開發、崔莊鄉百萬莊園林公司、稻穀田農業綜合開發公司、鑫林源農綜開發公司、太山廟逸峰生態農業觀光園等10多個現代農業綜合體。

南召縣決策者在脫貧攻堅中發現,企業家資源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最為稀缺的資源,他們具有極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創新創造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成功人士最具輻射能力,經濟能人最有營銷頭腦,涉農企業最有帶動能力。該縣開展抓企業家、抓成功人士、抓經濟能人、抓科技強人、抓新先賢、抓優勢農戶的“六抓帶動”活動,發揮他們在資源、技術、經驗、市場、人脈等方面的頭雁引領作用,以關鍵少數輻射帶動重要多數,帶動優勢產業升級,吸納貧困群眾就地就業,形成“星火燎原”之勢,凝聚決勝脫貧攻堅合力。

南召縣扶持縣內企業發展特色產業基地,引領、帶動群眾發展產業、就近就業增收。南陽市五朵山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亞洲勇擔社會責任,研究制定了精準扶貧方案,採取“公司+合作社+黨支部+農戶”模式,依託南召縣利眾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總社,動員群眾從事經營食用菌種植、山蜂養殖、水產養殖、竹編工藝、特色旅遊產品等,輻射帶動四棵樹鄉建檔立卡貧困戶416戶脫貧,戶年均增收3200元。河南省五垛源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郝洪坡建設18座中草藥種苗繁育大棚,林下種植中藥材5000餘畝,通過安置務工、土地流轉、入股分紅等方式帶動周邊100多戶貧困戶增收致富。

南召縣著力發現和培養一批優勢農戶,優勢農戶利用產業帶動、技術培訓、引領扶持、入股分紅的方式,把致富帶富本領傳授給更多的群眾,攜手共同走上致富道路。四棵樹鄉雁門村村民高闊流轉土地50畝,發展生態林果和休閒採摘農業,利用電子商務在網上銷售果品。四棵樹鄉黨委、政府在雁門村大力推廣高闊的致富經驗,動員群眾大力發展林果基地,目前已成立3家合作社,流轉土地380餘畝,種植晚秋黃梨、黃金梨、晚豔紅桃、冬桃等11000餘株,這些果樹進入盛果期,每年可增收1000萬元。

“我們採取政策支持、資金扶持、信息引導等舉措,催生有資本積累、有發展潛力、有創業活力的六大群體,扶持涉農企業發展特色產業基地、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發展優勢產業,發揮涉農企業、新型經營主體引領帶動作用,按下發展‘快進鍵’,跑出脫貧‘加速度’。通過實施‘六抓帶動’活動,用關鍵少數帶動重要多數,達到‘培養一人,輻射一片,帶富一方’的裂變效應,形成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群眾合力決勝脫貧攻堅的新格局。”南召縣委書記劉永國說。

河南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從事名貴中藥材種苗繁育、馴化、推廣、種植及中藥材精深加工,與國內白雲集團、太龍藥業等大型藥企簽訂了合作協議。該企業勇擔社會責任,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與縣內貧困戶簽訂定向帶貧種植合同,實行統一供苗、統一技術、統一管理、訂單回收的幫扶方式,2017年該企業與6個鄉鎮、214戶貧困家庭簽訂新型定向產業扶貧帶動協議,推廣種植石斛、白芨、重樓、青錢柳、黃精、豬苓、百合等名貴中藥材,前3年每年支付給每戶4000元勞動報酬,藥材種植成熟收穫後,按照4:6比例分成,貧困戶3年最低增收15000元。

南召建立鄉村“能人庫”、優秀拔尖人才庫,注重人才引進、培育、培養,挖掘本地的經濟能人、科技強人、致富能手和優勢農戶,引進鼓勵外地企業家和外出成功人士創辦田園綜合體,動員退役軍人創辦經濟實體,讓這些具有雄厚經濟實力、實用致富技術、擅長市場銷售的“經濟能人”,通過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基地帶動群眾致富,實現“鄉鄉有基地、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人人有活幹”的生動局面。

2002年南召縣雲陽鎮山頭村王曉開始涉足苗木花卉行業,先後到西安、成都、北京等地學習從事苗木花卉的種植、管理、銷售及園林綠化工程的設計、施工等。經過十年的闖蕩打拼,他在業界積累了豐富人生閱歷和人脈資源。2012年春,王曉註冊1000萬元回鄉創辦了南召縣錦天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在南陽、西安、北京、浙江、山西等地建設苗圃基地5000畝,成為全縣首屈一指的花木大王。他聘請北京林學院、河南農大林學院的專家為技術顧問,發起成立了省級產業化集群---南召縣錦天園林苗木花卉產業集群,把全縣56家花木專業合作社、13家花木企業、2萬花農納入產業集群。王曉採取“產業基地+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幫扶機制,錦天園林公司與620個貧困家庭簽訂苗木購銷協議,購銷玉蘭、紅楓、女貞、桂花、紫薇等苗木180多萬棵,年平均每戶貧困群眾苗木收益1萬餘元。

唐莊村村民馬根芳是一個頭腦靈活、遇事愛琢磨的人。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馬根芳就開始栽種桃樹。馬根芳一邊“啃書本”自學,一邊外出找專家拜師學藝,學成歸來後反覆摸索實踐,靠著一股韌勁,榮獲“全國陽光創業帶頭人”,成了當地頗有名氣的“懂技術、會管理”的科技帶頭人。馬根芳有著開闊的胸襟和長遠的目光,他率先註冊成立了“映山紅品種桃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合作社把種植戶組織起來,他無償地給社員提供優質種苗,手把手地傳授栽種技術,當年荒蕪的山坡變成淌金流銀的“花果山”。現在唐莊村是南陽市聞名的品種桃種植專業村,全村品種桃種植已發展到5700畝,輻射帶動了周邊7個行政村群眾連片種植桃樹11000畝。

南召縣開展“五星”優秀退役軍人、“十佳”企業家、百名優秀經濟能人、千名優勢農戶評選活動,擴大典型的輻射力、帶動力。去年南召縣委組織專家組成考察組,對19名“回創之星”候選人進行考察,對10名“回創之星”進行隆重表彰。通過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吸引人才迴歸和智力回哺,激發這些先進群體創新創業活力,發揮了輻射帶貧的幾何倍增效應。

南陽市經濟能人靳長傑在南召縣四棵樹黃土嘴村流轉坡地1200餘畝種植軟籽石榴,帶動40餘戶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四棵樹鄉神仙崖村餘金剛建立25萬袋香菇種植基地,通過土地流轉、安置務工等方式帶動30多戶貧困戶穩定增收。南召縣四棵樹鄉“經濟能人庫”入庫人員70名,通過扶持創業帶動500戶貧困群眾,實現了“育一個能人、興一個產業、富一方百姓”。據統計,南召縣培養本土企業家350餘名、經濟能人830餘名、選聘408名農業產業發展指導員,帶動培養優勢農戶1200餘戶。通(南召宣傳部 廖濤 王航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