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封鎖糧食出口,糧食將成為口罩之外的新的硬通貨嗎

新冠疫情引發寰宇動亂,前有特朗普盡在掌握的豪言,後有約翰遜群體免疫的"明策",兩個西方一流強國就這樣雙雙被送進了災難的深淵。而在國家庇護下親眼見證歷史的國人,除了對他國面對疫情崩壞之迅速驚異萬分,自然也就免不了產生對自身安危的擔憂。

多國封鎖糧食出口,糧食將成為口罩之外的新的硬通貨嗎

民以食為天,況且疫情肆虐全球,普通國民想要囤積糧食保障自身安全的行為還是可以理解的。但回想起福島核洩漏時搶的食鹽還躺在家裡的深櫃之中散發著潮氣,筆者不免對網傳的糧食危機產生了一絲懷疑,想要深究"糧食危機"的來龍去脈。

進口糧食受限或影響國內糧食安全?

從2017中美貿易摩擦美國限制對中國的大豆出口開始,這條新聞便在國內民眾心中暗暗埋下了一顆不安的種子,其後18年非洲豬瘟引發國內生豬存欄量銳減,豬肉價格飆,19年末,從東非埃塞俄比亞和肯尼亞等國爆發的蝗蟲災害一路席捲至臨近的印度和巴基斯坦。而2020年全球爆發的新冠肺炎更是雪上加霜,已有多國宣佈了對部分糧食的出口限制,其中臨近中國的越南更是世界第三大的大米出口國。


多國封鎖糧食出口,糧食將成為口罩之外的新的硬通貨嗎

這就為"糧食危機"論提供了一條看似完整的證據鏈條,即:新冠疫情在國際糧食安全並不穩定的大環境下,導致了國外糧食對中國的出口限制,而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糧食進口國,光2018年一年的糧食進口量就達到了1.085億噸,照此邏輯自然容易得出國內糧食恐有危機的結論。

我國糧食進口與國內糧食市場現狀

但是既然分析問題要擺事實、講道理,那我們當然應該把事實擺全了,才能說得通道理,而不是盯著某一個片面的數據大做文章。雖然我國是全球第一大糧食進口國,雖然我們每年從國外進口1億多噸糧食,但是我國現在的年產糧量已經達到6.64億噸,而這個態勢還在連年增長(從2003至今,稱之為16連豐)。

多國封鎖糧食出口,糧食將成為口罩之外的新的硬通貨嗎

多國封鎖糧食出口,糧食將成為口罩之外的新的硬通貨嗎

另一個方面,我國年均糧食消費量只有2億噸,遠低於自身糧食產量。講到這裡明眼人便看得出來,我國那1億多噸進口糧食並不是來自別國的雪中送炭,而更像是國內連年糧食豐收背景下的錦上添花罷了。

這1億多噸進口糧食裡有南亞的高端稻米,也有來自美洲的大豆。美國和阿根廷兩國分食這一進口份額,或許陰晴不定的美國可能做出限制出口的舉動,但那時空出的份額自然會被農業國家阿根廷一口吞走,這種鬧劇如果要上演的話受傷的也怕是隻有美國豆農。

多國封鎖糧食出口,糧食將成為口罩之外的新的硬通貨嗎

進一步來講,雖然其中大豆佔全部進口糧食的比重超過80%,卻仍然無法動搖我國的糧食安全。從美洲運到中國的大豆的到港價格,比國內大豆的裝車價格還要低,看到這裡不免有人疾呼國外大豆傾銷中國,國產大豆市場前景慘淡。實則不然,這些進口大豆多為轉基因大豆,產量雖高但轉基因技術安全性有待進一步考證,國內並不允許種植,它們流入國內的主要用途是榨油和油渣加工成飼料,由此可見國家對糧食安全的深遠考慮。

而回到國內的大豆種植問題,由於國外低價大豆補上了國內養殖業的大豆缺口,使得國內原本的種植基地有了種植經濟效益更高的作物的選擇權。在東北,非轉基因大豆的種植平均畝產僅有120公斤,如果換做種玉米,產量將達到1000公斤。即使大豆價格比玉米高一倍,不用考慮國家大豆安全的農民也可以通過種植玉米在相同面積的土地上獲得更多的收益。退一萬步講,即使國內農民還是選擇要在自己的土地上種植大豆,國產大豆和進口轉基因大豆競爭的也不是同一片市場,國產大豆價格更貴,進入的多是更"高端"的食品市場而不是飼料市場。

多國封鎖糧食出口,糧食將成為口罩之外的新的硬通貨嗎

綜上所述,進口的大豆不僅讓國內規避了種植轉基因大豆可能帶來的一系列環境風險,還賦予了在18億畝耕地紅線內謀生計的農民,選擇種植更有經濟價值作物的自由。這也為中國未來農業的發展指明瞭道路:在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將國內有限耕地的種植作物經濟效益最大化,並優化農業結構,提升農民收入,把髒活累活有風險的活(如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都交給別人去做,而本國雄厚的糧食儲備又保證了自己不會被糧食出口國扼住咽喉。

最後再提一點: 在不考慮中央儲備規模保持穩定的同時,從2014年開始,國家按照"產區保持3個月,銷區保持6個月,產銷平衡區保持4個月"的市場供應量要求,重新核定並增加了地方糧食儲備規模,各地已經全部落實到位,而且大中城市還建立了滿足市場供應10天至15天的成品糧油儲備。

多國封鎖糧食出口,糧食將成為口罩之外的新的硬通貨嗎

同時,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儲備品種結構中,小麥和稻穀的比例超過70%。國內產糧完全能夠自給自足併產生結餘,即使仍然可能有部分投機者妄圖渾水摸魚,但私人囤積糧食的行為對於市場價格的影響微乎其微,反而替國家消耗了庫中陳糧,也算是好事一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