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姓郡望、分佈及開基始祖

張姓郡望、分佈及開基始祖

始祖揮公像

歷代史籍對張姓的郡望列舉不一,其中以《元和姓纂》列舉得最多,達43個 郡望;《廣韻》列舉的郡望有14個。但總的來講,張姓郡望主要有26處,即為:清河 郡、范陽郡、太原郡、京兆郡、南陽郡、敦煌郡、安定郡、襄陽郡、洛陽、河東郡、始興 郡、馮翊郡、吳郡、平原郡、河間郡、中山郡、魏郡、蜀郡、武威郡、犍為郡、沛郡、粱 郡、汲郡、河內郡、高平郡、上谷郡等。

1、清河郡。漢時置郡,治所在清陽(今河北清河東南)。相當今河北清河及棗強、南官

各一部分,山東臨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此支張氏,世居武城,其開

基始祖為漢留侯張良裔孫司徒張歆。

2、范陽郡。三國魏黃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治所在涿縣(今屬河北)。相

當今河北內長城以東,永清以西,霸縣、保定市、紫荊關以北和北京市房山以南地區。此

支張氏,其開基始祖應為東漢司空張皓之子張宇。

3、太原郡。戰國秦莊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太原市西南)。

相當今陽曲、交城、平遙、和順間的晉中地區。此支張氏,為北魏平東將軍、營州刺史張

偉之族所在。

4、京兆郡。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

(今陝西西安市西北)。相當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地。三國魏轄區改

稱京兆郡。此支張氏,其開基始祖為西漢御史大夫張湯。

5、南陽郡。戰國秦置郡,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市)。相當今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

內鄉間和湖北大洪山以北應山、鄖縣間地。此支張氏,其開基始祖為西漢大臣張良6世孫

張彭。

6、敦煌郡。漢時置郡,治所在敦煌縣(今甘肅敦煌縣西)。相當今甘肅疏勒河以西及以

南地區。此支張氏,為東漢太常張奐之族所在。

7、安定郡。西漢置郡,治所在高平(今寧夏固原)。相當今甘肅景泰、靖遠、會寧、平

涼、涇川、鎮原及寧夏中寧、中衛、同心、固原等縣地。東晉時移治安定(今甘肅涇川

北)。此支張氏,出自西漢趙王張耳之後,亦即前涼國的創建人張軌之族所在。

8、襄陽郡。東漢置郡,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樊市)。相當今湖北襄陽、南漳、宜城、

當陽、遠安等縣地。此支張氏,其開基始祖為南北朝宋濮陽太守之子張安之。

9、洛陽郡。

我國古都之一。漢、魏故城在今洛陽市白馬寺東洛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漢城

西18裡。此支張氏,多為晉散騎常侍張韙6世孫隆之後。

10、河東郡。秦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相當今山西沁水以西、霍山以南

地區。東晉移治蒲阪(今山西永濟蒲州鎮)。此支張氏,世稱臨猗,為范陽張氏分支,其

開基始祖為西晉司空張華裔孫隋河東郡丞張吒子。

11、始興郡。三國時置郡,治所在曲江(今廣東韶關市南)。相當今廣東連江。滃江流域

以北地區。此支張氏,出自西晉司空張華之後。隨晉南遷至君政,因官居於韶州曲江。

12、馮翊郡。三國魏改左馮翊置郡,治所在臨晉(今陝西大荔)。相當今陝西韓城、黃龍

以南,白水、蒲城以東和渭河以北地區。此支張氏,其開基始祖為後漢司空張皓少子張綱

(廣陵太守),其曾孫張翼,為冀州刺史,後子孫自鍵為徙下邽(今屬甘肅)。

13、吳郡。楚漢之際置郡,洽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市)。相當今江蘇上海長江以南,大

茅山以東,浙江長興、吳興、天目山以東,與建德以下的錢塘江兩岸。此支張氏,其開基

始祖為東漢張嵩第四子張睦(蜀郡太守,張良6世孫)。

14、平原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東平原縣西南)。相當今山東平原、陵縣、禹

城、齊河、臨邑、商河、惠民、陽信等縣。

15、河間郡。漢時置郡,治所在樂城(今河北獻縣東南)。相當今河北北獻縣、交河、東

光、阜城、武強各一部分地。此支張氏,出自西漢趙王張耳之後。世居鄚縣,隋唐時顯

赫。

16、中山郡。漢時置郡,治所在盧奴(今河北定縣)。相當今河北狼牙山以南,保定市安

國以西,唐縣新樂以東和滹沱河以北地區。此支張氏,出自漢北平文侯張倉之後,世居中

山義豐。

17、魏郡。漢初置郡,治所在鄴縣(今河北臨漳西南)。相當今河北大名、磁縣、涉縣、

武安、臨漳、肥鄉、魏縣、丘縣、成安、廣平、館陶,河南滑縣、浚縣、內黃及山東冠縣

等縣地。此支張氏,出自繁水(今河南南樂西北)張氏之後。即唐宰相張大安之族所在。

18、蜀郡。戰國秦置郡,治所在成都(今屬四川)。西漢時相當今四川松潘以南,北川、

彭縣、洪雅以西,峨邊、古棉以北,邛崍山、大渡河以東,以及雅礱江之間康定以南,冕

寧以北地。此支張氏,其開基始祖應為戰國秦時蜀郡守張若。

19、武威郡。漢時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肅民勤縣東北)。相當今甘肅黃河以西,武威

以東及大東河。大西河流域地區。

20、犍為郡。西漢置郡,治所在敝邑縣(今貴州遵義市西)。相當今四川簡陽和新津以

南,大足、合江、貴州綏陽以西,岷江下游、大渡河下游和金沙江下游以東,雲南會澤、

貴州水城以北地區。此支張氏,其開基始祖為張嵩長子張壯(亦即張良6世孫)。

21、沛郡。東漢置郡,治所在相縣(今安徽濉溪縣西北)。相當今安徽淮河以北、西肥河

以東,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蘇沛、豐等縣地。此支張氏,其開基始祖為西漢大臣張良6世

孫張睦。

22、梁郡。漢置郡,治所在睢陽(今河南商丘南)。相當今河南商丘市和商丘、虞城、民

權、安徽碭山等縣地。

23、汲郡。晉時置郡,治所在汲縣(今河南汲縣西南)。相當今河南新鄉市和新鄉、汲

縣、輝縣、獲嘉、修武等縣地。此支張氏,出自平原郡張氏之後,即唐宰相張鎬之族所

在。

24、河內郡。楚漢之際置郡,治所在懷縣(今河南武陟縣西南)。相當今河南黃河以北,

京漢鐵路(包括汲縣)以西地區。

25、高平郡。晉置郡,治所在昌邑(今山東鉅野縣南)。相當今山東獨山湖、金鄉、巨

野、鄒縣之間地。

26、上谷郡。戰國燕置郡,秦代治所在沮陽(今河北懷來東南)。相當今河北張家口、小

五臺山以東,赤城、北京市延慶縣以西,及內長城和昌平縣以北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