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藥》,魯迅的這一篇高水平《示眾》也寫透了看客

魯迅作品中對於人性的揭露是很深刻的,尤其“看客形象”,更是深入人心。除了《藥》(1919)裡的“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在《彷徨》裡,還有一篇《示眾》寫的也是圍觀的看客。

除了《藥》,魯迅的這一篇高水平《示眾》也寫透了看客

《藥》主要講述的是華老栓夫婦給兒子買人血饅頭治病的故事,還是有主要情節的,其中穿插了對麻木不仁的看客的描寫,而在1925年發表的這篇《示眾》裡,並沒有什麼主要的情節,也沒有什麼主要的人物,只是一個發生在夏天的短暫場景:犯人示眾、眾人圍觀。

那麼,我們就來看一看魯迅是如何刻畫這群看客的人物形象的。

除了《藥》,魯迅的這一篇高水平《示眾》也寫透了看客

車伕和胖孩子是從頭至尾都出現的人,他們就在這示眾地點的附近,看到有人來了,這包子店的胖孩子“像用力擲在牆上而反駁過來的皮球一般”,非常迅速地就跑到了犯人附近,這可不就是那些喜歡看熱鬧的孩子們嗎?他們什麼也還不懂,但卻已經自發地湊上前去,不知道是該說是人性的本能?還是受周圍大人的影響?

因為,魯迅寫“剎那間”,犯人的身邊就已經圍了大半圈的看客,也不知道這些看客是怎麼突然出現的?明明是盛夏,太陽馬上就要當頭照了,大家都熱得暈暈的,有氣無力的,卻因為有犯人出現,而瞬間有了精神,圍了過來。

除了《藥》,魯迅的這一篇高水平《示眾》也寫透了看客

而在這些看客之中,有赤膊的紅鼻子大漢,他因為體積過於龐大,而擋住了之後來圍觀的看客;有研究犯人背心上漢字的禿頭老頭;還有抱著孩子想乘機擠進來的老媽子。魯迅的描寫相當乾脆利落,“禿頭怕失了位置,連忙站直”,這可不就是想佔個好位置看看熱鬧麼!

又有學生“飛奔而來”,想要鑽過人群一探究竟,卻被赤膊大漢所擋住,於是孩子就在人群中鑽來鑽去,這正是那些活潑好動、不甘落後、不嫌事大、一定要湊熱鬧的熊孩子。

除了《藥》,魯迅的這一篇高水平《示眾》也寫透了看客

這時,看客中有一個工人模樣的人問禿頭老漢這個犯人所犯何事,但禿頭老漢不回答,只是盯著他,以至於其他人也開始盯著他看,逼著工人模樣的人退出了圍觀。這群看客並不太關心犯人究竟所犯何事,甚至有人詢問,也會抱著敵意審視對方,似乎在說:他一個犯人,你問這幹嘛?

在用眼神勸退了工人模樣的人後,這圍觀的看客彷彿永不缺人,不斷有人補上。又來了一個長子,他個高,後面的人就得伸長了脖子。人就是這樣,只要看到有人在圍觀,就想上去看看,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雖然知道後也從來不會做什麼,只可能是做做談資,在和別人說話聊天的時候提上一嘴,又或是直接也就忘記了。

也正因為長子的遮擋,“有一個瘦子竟至於連嘴都長得很大,像一條死鱸魚”。魯迅先生確實觀察入微,將人們下意識地表情動作精準再現。而後這瘦子噴出的熱氣又惹惱了前頭的長子,圍觀的看客在這短短的時間內發生了非常多的小事情。

除了《藥》,魯迅的這一篇高水平《示眾》也寫透了看客

但所有看客的眼光都聚焦在巡警和犯人身上,彷彿他們就是這街角表演的重要角色,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牽動著所有看客的心。人靠人,肩靠肩,總會有些碰擦,女人疏好的頭髮碰到了車伕的鼻樑都是有的事。而這些看客,如果有人打擾自己,反而還會有些不開心,但卻不好說些什麼,有的人還會拿著吃食來餵食別的看客。

這個舞臺永遠在,只是臺下的看客換了一茬又一茬,送走了旁人,又迎來吃著瓜子的學生,送走了,又補上了一個橢圓臉。

除了《藥》,魯迅的這一篇高水平《示眾》也寫透了看客

可看客的好奇心總會消散,烈日逐漸當空,眾人來得快,去得也快,“圓陣離開散開,都錯錯落落地走過去”,大家轉過頭就繼續自己的尋常日子了,恢復了往常的生活,好似從來沒有出現過什麼巡警和犯人的,看客也沒有去管他們接著走向哪裡。胖孩子依舊在吆喝自己早已冷掉的“熱包子”,車伕則繼續拉車。

魯迅用白描的手法在這一篇短短的《示眾》之中,刻畫了18個人物,除了巡警和犯人,其餘都是看客,通過這種群像描寫,就像是用放大鏡放大了看客圍觀的那一幕,鏡頭對準眾人,隨著人物空間的變化轉化視角。

除了《藥》,魯迅的這一篇高水平《示眾》也寫透了看客

但讀者也能發現,我們自己其實也是一名看客,圍觀著舞臺中央的犯人和這一圈看客——這些小說人物在圍觀的同時,也正在被讀者注視著。不過,這些看客,如果換到今天來,怕是都會先舉起手中的手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