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貌相!這“黑漆漆”的米飯不僅是美食,更是鄉愁

有道是“山不醉人水醉人,水不醉人壺醉人,壺不醉人茶醉人,茶不醉人飯醉人”。這個“飯”,大概可以算上民間食譜裡佔有一席之位的 “烏米飯”了。

在馬山,每逢農曆四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吃烏米飯。

不可貌相!這“黑漆漆”的米飯不僅是美食,更是鄉愁

黑中泛青,青中透黑,晶瑩透亮

出鍋後的烏米飯,米粒烏黑油亮,香氣清爽怡人,佐以綿白糖相拌,舀一勺送入嘴中,軟糯甘甜,唇齒留香。

不可貌相!這“黑漆漆”的米飯不僅是美食,更是鄉愁


美味是如何誕生的?烏米飯其實是用南燭葉,也有稱為烏飯草或烏飯樹葉的汁水將糯米浸泡數小時,再經過蒸煮而成的一種米飯。


不可貌相!這“黑漆漆”的米飯不僅是美食,更是鄉愁


不可貌相!這“黑漆漆”的米飯不僅是美食,更是鄉愁

(南燭葉,亦稱為烏飯草或烏飯樹葉)


每年早春,南燭葉便會冒出紅色的新芽,不到農曆四月初八,馬山百姓就會上山採摘南燭葉,回家後將它們清洗乾淨,再將葉片搗碎,收集汁液,再倒入淘洗過的糯米中,浸泡一夜,待糯米充分吸收汁水,便可以入鍋蒸煮。


不可貌相!這“黑漆漆”的米飯不僅是美食,更是鄉愁

(將洗淨的南燭樹葉搗碎)


不可貌相!這“黑漆漆”的米飯不僅是美食,更是鄉愁

(用南燭葉汁浸泡糯米)


待米飯蒸熟,伴著陣陣清香,撒上白糖,舀一勺放在嘴裡,甜味適中,糯中帶韌,滿口清香。結合南燭葉自帶的補益脾腎、止咳、安神、明目、烏髮等功效,這碗飯既可口又健康。


不可貌相!這“黑漆漆”的米飯不僅是美食,更是鄉愁


飯中寄情,情續千年,代代相傳

烏米飯在馬山歷史悠久,製作技藝代代傳承。


不可貌相!這“黑漆漆”的米飯不僅是美食,更是鄉愁


它從唐代流傳至今,其做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古人制作烏米飯,是先將米蒸熟、曬乾,再浸南燭葉汁,復蒸復曬9次,所謂“九蒸九曝”,成品米粒堅硬,可久貯遠攜,用沸水泡食。

到了現代,烏米飯則不再“九蒸九曝”,一般是糯米浸泡在烏飯樹汁中一整夜,就可以入鍋蒸煮了。


不可貌相!這“黑漆漆”的米飯不僅是美食,更是鄉愁


而關於烏米飯的由來也各有說法,其中流傳最廣的是“目連救母”孝子飯。傳說一位名叫目連的孝子為坐牢的母親送飯,而飯總被餓鬼獄卒搶吃一空。目連就想方設法用烏飯草頭把米染黑,燒成烏黑的米飯送給母親吃。餓鬼獄卒們見到烏飯也不再爭搶,而目連的母親總算吃上了飽飯,目連也最終救母親脫離了苦海。為了褒揚目連的一片孝心,民間每逢農曆四月初八,家家食用烏米飯,並一直流傳至今。

也有一種說法是,農曆四月初八一過,人們就開始打田栽秧。只要在開秧門這一天吃了烏米飯,打田栽秧期間就能身強體健、百病不生。


不可貌相!這“黑漆漆”的米飯不僅是美食,更是鄉愁


但無論是哪種緣由,每逢春季食用烏米飯早已成了馬山人的傳統,烏米飯除了是美食,更是萬千遊子對故鄉的記憶。

不可貌相!這“黑漆漆”的米飯不僅是美食,更是鄉愁

來源:無錫濱湖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