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民生大莞家”啟動試點:聚焦群眾關切,著眼身邊“小民生”

■去年5月,市民政局正式啟動我市居家養老服務“大配餐”試點工作。圖為老人享用護工送來的營養餐 市民政局供圖

群眾出行、居住環境、便民服務、困難幫扶……2020年,我市著眼這些與市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小急難”事情,以滿足和貼近百姓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打造“民生大莞家”品牌項目。昨日,市民政局組織召開東莞市“民生大莞家”品牌試點工作動員培訓會,部署開展我市“民生大莞家”品牌試點工作。

市民政局局長黎雪琴作動員講話。她指出,打造“民生大莞家”品牌項目是我市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是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構建響應型、服務型政府,建設“品質東莞”的現實要求。

“民生大莞家”管什麼?

政策尚未覆蓋的民生熱點難點

“門口的路坑坑窪窪,下雨之後總是濺得一身泥水”“老舊小區外牆破損、排汙管道損壞,生活不方便,環境好髒亂”“雙職工家庭,老人小孩單獨在家很擔心”“家裡突發事故,生活困難”……

這些群眾反映強烈、具有廣泛影響,但政策尚未覆蓋的民生熱點難點問題,都在“民生大莞家”的服務範圍內。“民生大莞家”品牌項目服務內容由“民生微實事”項目和“民生微心願”項目組成。今年6月底前為項目試點階段,目前僅有東城、洪梅、道滘、沙田、長安、塘廈、清溪、常平、橫瀝、石排等10個鎮街試點開展“民生微實事”項目的收集和辦理工作,試點期結束後將在全市範圍內鋪開。

比起更為關注群體利益的“民生微實事”項目,“民生微心願”項目則更側重對群眾個人的利益訴求回應:一是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高齡老人、孤寡老人等12類特殊群體提供的救助幫扶;二是面向全市居民提供心理疏導、權益維護、青少年行為偏差糾正、婚姻關係修復、家庭和親子關係調適、就業援助、醫療政策諮詢、資源鏈接及服務轉介、安寧療護等8類服務項目。值得注意的是,“民生微心願”項目不限戶籍,但目前僅接收特殊群體幫扶中臨時生活救助、醫療救助兩類訴求申請,其餘“民生微心願”項目將在試點後分批實施。

“民生大莞家”如何管?

三級工作專員組成工作專班

2020年,市政府投入了1.26億元用於“民生大莞家”項目建設,各鎮街(園區)也按照自身經濟情況落實了配套資金。同時建立了由市民政局牽頭的聯席會議制度,各鎮街(園區)參照建立了鎮級聯席會議制度,並將成立由市、鎮、村三級工作專員組成的工作專班。

為了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生大莞家”整合了現有的訴求收集資源,打通壁壘,建立起囊括市、鎮、村三級,涵蓋線上線下的訴求徵集體系,目前已開放“12345”政務服務熱線、鎮街(園區)政務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等渠道開展訴求收集。

待“民生大莞家”信息系統模塊建成後,市民群眾的訴求不僅可以通過上述渠道反饋,還可通過“莞家政務”微信公眾號、“12345”政務服務熱線網絡渠道、市民服務中心反饋,或是通過向駐點幹部、網格員等工作人員反映等多種渠道,提出身邊亟待解決的急難事。

“民生微實事”項目由各村(社區)受理,經村(社區)協商審議、鎮(街道)審核確認、項目公示等環節後投入具體實施;“民生微心願”項目則由各屬地鎮街(園區)受理,經項目核查、項目評審後組織實施。

“民生大莞家”誰來管?

設立“三個莞家”辦理方式

在項目的具體辦理中,“民生大莞家”創新性地設立了“三個莞家”辦理方式。

其中,“莞家速遞”辦理方式針對居民群眾反映迫切、完成要求時限短的項目,可由屬地村(社區)或鎮街(園區)民政部門通過直接組織實施、直接給予資金資助、組織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村(社區)結對幫扶等方式予以快速解決。

“莞家直達”辦理方式為“民生大莞家”項目開放了社會認領的途徑。對於部分需要社會力量參與、完成時效要求較低的項目,可在確保公民隱私不受侵犯的前提下,通過市、鎮兩級平臺項目公佈項目信息,組織各類社會主體認領實施。

“莞家驛站”辦理方式針對“民生微實事”中的公益服務項目和“民生微心願”中的普惠型服務項目,可由各鎮街(園區)指導村(社區)利用志願服務站及網絡平臺、社工服務點、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白玉蘭”家庭服務中心(室)、婦女之家等平臺載體,打造“莞家驛站”服務平臺,整合社會工作者、志願者、熱心居民等各方力量,通過購買服務或志願服務方式為訴求方提供服務。

記者 朱珍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