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他在米蘭大教堂唱出治癒世界的音樂,但他的人生更值得講給孩子聽

黑暗中的他在米蘭大教堂唱出治癒世界的音樂,但他的人生更值得講給孩子聽

看點 復活節晚,意大利著名男高音安德列·波切利於米蘭大教堂,通過YouTube向全球直播了一場沒有現場觀眾的音樂會,藉此安撫所有被疫情驚擾的心靈。雖然歌喉被諸多知名音樂家讚揚,但波切利從12歲起,就深陷失明的逆境中。波切利是如何在逆境中成就自身?他又為抵禦新冠疫情做出哪些貢獻?從波切利的故事中,或許我們能找到培育世界公民的一個“範本”。

文丨張楠 編丨Travis

春天到了,疫情的陰霾仍未散去。

疫情籠罩下的全球,被蒙上一層灰黑的底色。此刻,還有很多“重點地區”正經歷著城市的至暗時刻。確診/死亡人數不斷攀升、醫護人員瀕於崩潰,往日喧囂迅速坍縮,沉重的悲傷侵襲著全球各地的人們。

儘管國內已經進入後疫情時期,但對未來的不確定讓人們感到煎熬。

世界各地的人們急需找回重新恢復生活的希望和動力。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人站了出來——意大利著名男高音安德列·波切利

(Andrea Bocelli),於復活節晚(4月12日)在米蘭大教堂,舉行了一場沒有現場觀眾的音樂會。

黑暗中的他在米蘭大教堂唱出治癒世界的音樂,但他的人生更值得講給孩子聽

這場名為“Music For Hope”的音樂會,通過YouTube頻道進行全球現場直播,直播觀看人數突破340萬,直衝平臺“全球時下流行”第一位,而這個不到30分鐘的音樂會視頻點擊率截至當前已突破3500萬次

治癒的旋律,正在悄然流淌進更多人們的心中。

整場音樂會,波切利共演唱了5首讚美詩:

CésarFranck- 《Panis Angelicus》

J·S·Bach/Charles-François Gounod

- 《Ave Maria,CG 89a》

Pietro Mascagni- 《Sancta Maria》

Gioacchino Rossini- 《Domine Deus》

John Newton- 《Amazing Grace》

黑暗中的他在米蘭大教堂唱出治癒世界的音樂,但他的人生更值得講給孩子聽

點擊觀看視頻

最後一首大家最熟悉的《Amazing Grace (奇異恩典)》開唱之前,波叔走出教堂,來到教堂外空蕩的廣場上,對著空無一人的米蘭街頭。

隨著波叔的歌聲,鏡頭還掃過了因疫情而陷入停滯的巴黎、倫敦、紐約等國際都市,一派蕭索,令人唏噓。

但,這些經典讚美詩透過波叔悲傷的嗓音傳遞出平靜、勇氣和希望的力量,首首安撫人心。

而《Amazing Grace (奇異恩典)》的最後一句“Was Blind, but now I see.”更是直擊人心,讓安德列·波切利不僅用自己的嗓音,更用他的形象、他的人生帶給全世界的人們堅強前行下去的力量。

黑暗中的他在米蘭大教堂唱出治癒世界的音樂,但他的人生更值得講給孩子聽

安德列·波切利

過去幾個月中,在新冠疫情這個全球議題下,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從認知、行為上引導孩子的未來公民品格。

或是更系統的思辨教育,或是更直接的死亡教育,或是更深遠的合作教育,但提綱挈領地想,總繞不過引導一個孩子關於“怎樣成為更好的自己、怎樣讓世界變得更好”的探索。

當我們把視角聚焦到這位自幼失去光明的盲人歌唱家,其實,他的人生故事就是我們跟孩子探討這些問題的絕佳文本。

黑暗中的他在米蘭大教堂唱出治癒世界的音樂,但他的人生更值得講給孩子聽

“被上帝親吻過的嗓子”

出生於意大利托斯卡納的安德烈·波切利被稱為“世界第四大男高音”

他曾因參與帕瓦洛蒂專輯錄制和意大利流行樂壇泰斗級人物蘇奇洛(Zucchero Fornaciari) 巡演而備受矚目,和莎拉布萊曼合唱的《Time to say goodbye》則讓他迅速火爆全球。

席琳·迪翁形容他“如果上帝會歌唱,那麼他的歌聲應該像波切利那樣。”

帕瓦羅蒂聽了他的試音帶後說“我不會唱得比他更好。”

為他動容的還有伊麗莎白•泰勒,“他的內心,他的聲音和他優美的外表都深深撼動了我的靈魂,感謝上帝曾經親吻過他!”

而這樣一位非凡的音樂天才,還拿到了法學博士學位。同時,他也是一位作家,其自傳《別說再見》(又名《靜默的音樂》)也在全球範圍內廣受好評。

黑暗中的他在米蘭大教堂唱出治癒世界的音樂,但他的人生更值得講給孩子聽

強大光環的對面,則是同樣巨大的苦難——波切利出生不久就被診斷為先天性青光眼,12歲又因意外完全失明。

他說,“我曾經懷疑過人生,直到認識到我必須在命運與夢想之間做出抉擇。”

黑暗中的他在米蘭大教堂唱出治癒世界的音樂,但他的人生更值得講給孩子聽


黑暗中的他在米蘭大教堂唱出治癒世界的音樂,但他的人生更值得講給孩子聽

逆境中,如何成就卓越的自己?

從鄉鎮盲人男孩成長為一位世界級的音樂家,看似一個爽劇般的逆襲勵志人生,但在波叔自傳細碎的記錄中,其實每一段成長和突破都有跡可尋,每一個促使成功的品質都飽受磨礪。

波叔身上最吸引人的,當然是那份純粹的理想主義,基於此的熱忱和堅持是所有進取心的根源。

他從小愛唱歌,就抓住生活中的各種機會來唱:

在外公和老朋友的聚會上唱,

也在教堂裡為結婚的人唱。

10歲時,在寄宿學校第一次正式登臺獨唱,在歌聲中找到自我存在。

當然,波切利也和所有的男孩兒一樣經歷過迷惘。

揹負著父母的期望,波切利跟從家學,以第一名的成績從高中畢業,順利進入比薩大學大學學習法律。八年的學業生涯之後,波切利取得法律博士學位併成為執業律師,還做過一年的法律工作。

遇到“伯樂”貝塔里尼,便立刻全身心投入到音樂專業學習中。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為了更好地學習音樂,波切利白天當律師,晚上去酒吧彈鋼琴。

直到錄製的試音帶被帕瓦羅蒂聽到並予以盛讚,波切列才嶄露頭角。

黑暗中的他在米蘭大教堂唱出治癒世界的音樂,但他的人生更值得講給孩子聽

帕瓦羅蒂

為什麼能這樣堅持?

外灘君從波切利家人的影響中,看到了這種堅韌品格的培養路徑。

8歲時,爺爺送給波切利一匹小馬,鼓勵他從事一點冒險的活動,而這種冒險精神,貫穿了他此後自信與勇敢的生活態度。

母親為了他以後能和所有孩子一樣正常接受教育,在波切利7歲時送他去了250公里以外、條件遠不如家裡的寄宿學校。

在對波切利生活習慣、學習方式的要求上,母親表現得比父親更堅定:在簡陋的寄宿學校裡,不能因為自己的身體條件或家庭背景而和同學待遇不同,在家裡也不能驕縱地不遵守禮儀。

就是母親這樣的教育,讓波切利的性格中有了堅強、好勝的一面。

黑暗中的他在米蘭大教堂唱出治癒世界的音樂,但他的人生更值得講給孩子聽

安德列·波切利

意外發生後,原本視力就有限的波切利徹底陷入了黑暗,也不可避免地崩潰、痛苦、迷惘。這時候,父親告訴他:“你不能看見這個世界,那麼你就做一件事,讓這個世界看見你!”

也正是因為這些耳濡目染的話,讓別人說出“你不行、做不到”時,波切利總是自信而堅持,而事實也證明他“做到了”。

不過在讀波叔自傳的過程中,最令外灘君感到敬佩的,還是來自他對於自我的接納和坦然。

書中寫他剛剛失明時的情形:

“那時,他用了整整一個小時哭盡了所有惶恐和無措的淚水,而用了足足一週來習慣他的新處境。之後,阿摩司(波切利)忘記了這一切,他也令家人和朋友們忘記了這一切。”

掙脫負面情緒的速度之驚人,讓他總是習慣性地用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如何改變命運,而不是哀嘆命運的不公。

黑暗中的他在米蘭大教堂唱出治癒世界的音樂,但他的人生更值得講給孩子聽

所以,與其說是音樂拯救了他,不如說是他用音樂拯救了自己。並繼續擴大音樂的能量,通過音樂影響他人,讓世界變得更好。

在靜默中感受音樂,在黑暗中找到光明,波切利反而讓健全卻看不見未來的人們去牽他的手,跟隨他去追尋希望。

黑暗中的他在米蘭大教堂唱出治癒世界的音樂,但他的人生更值得講給孩子聽

疫情下,如何實現世界公民責任?

波切利所居住的意大利托斯卡納區,是海外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而自疫情開始蔓延以來,波切利便一直積極投身於抗擊疫情的工作之中。

兩週前,他用一首《告別時刻》告慰因疫情逝去的人們。

4月18日,他還將參與由世衛組織發起的“同一個世界:共同宅家”(One World:Together at Home)全球抗疫慈善音樂會。

其名下的基金會ABF(Andrea Bocelli Foundation)也一直在籌集資金,為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購置防護物資。

波切利還在社交媒體上寫下期望:“歷史告訴我們,在這一切結束後,春天會比我們記憶中的還要燦爛。”

黑暗中的他在米蘭大教堂唱出治癒世界的音樂,但他的人生更值得講給孩子聽

可以想見的是,這次疫情一定會逐漸消失,但是,它對人們心理上的撕裂作用卻可能要持續很久。

僅僅是見證歷史的事情已然很多。

世界多地停工停課、美股熔斷、奧運推遲、高考延期,還有網絡上隨時一觸即發的“大戰”……誰也不知道這些大大小小的變化究竟意味著什麼。

這種情況下,我們太容易懵圈了。誰架得住天天見證歷史啊?

不是那種感覺怎麼著都不走不通的喪,也不是那種觸底反彈的燃,就是懵:

接下來該做些什麼?

孩子留學還去嗎?

股票房市怎麼走?

價值觀相對更穩定的成年人都尚且如此,何況年紀閱歷都更不足的孩子們。

也許沒有人知道,怎麼走才是踏在了歷史的風向標上。

但至少,在這場全人類的戰役裡,我們不光自己要明白,更要用這些活生生的教育文本攤開給孩子看:

放棄,從來都不是、將來也不會是正解。

黑暗中的他在米蘭大教堂唱出治癒世界的音樂,但他的人生更值得講給孩子聽

安德列·波切利

當我們的孩子擁有了這份根植於內心深處的信念感,不論是個人世界裡的理想落地,還是對外部世界的正面影響,我們都有理由相信,他們都更有可能做得更好。

安德烈 · 波切利的這場演唱會,是沒有一個現場觀眾的,可你看,他分明是唱到了全世界的耳朵裡,大家都收到了這份來自遠方的鼓舞——

“生活原本沉悶,但跑起來就有風啊。”

*圖片來源於網絡。

黑暗中的他在米蘭大教堂唱出治癒世界的音樂,但他的人生更值得講給孩子聽


黑暗中的他在米蘭大教堂唱出治癒世界的音樂,但他的人生更值得講給孩子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