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習慣性退縮的時候,家長可以試試這2個方法,讓孩子勇於嘗試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會遇到很多挑戰和坎坷,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需要建立在對應的感知和挑戰上面。

“我不會的”

“我從來沒做過”

“我不行”、“我不敢”

“做錯了別人笑我怎麼辦?”

這是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常說的話。這是他們的想法,從而表現出遲疑、被動、唉聲嘆氣或對自己的能力沒有把握。

孩子習慣性退縮的時候,家長可以試試這2個方法,讓孩子勇於嘗試


自信心的建立,可以來源於兩個方面。一個是自我對於以往成功經驗的心理自我認同,另一個就是來源於別人對自我行為的評價。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學習下面3個小妙招。

1、引導孩子嘗試

孩子面對一些挑戰,第一反應肯定是排斥的,因為學習和進步本來就不是一個輕鬆的過程。很多孩子面對一點點困難就表現得扭扭捏捏、百般推辭,家長可以跟孩子一次嘗試。在家庭教育中,一般家長都是處於引導者,孩子就是被引導者。在溝通的時候,作為引導者的家長需要想盡辦法讓自己傳達的信息有效的被孩子接收到。比如:媽媽相信你可以專心做事的;你一定可以把注意力投入到學習上的……另外,我們還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一個微笑,或者一個肯定、鼓勵的眼神等等。

孩子習慣性退縮的時候,家長可以試試這2個方法,讓孩子勇於嘗試


2、重點進行鼓勵和肯定

比如我會問他“你不想數數,是不是擔心自己會數錯呀?媽媽給你一個魔法親親,有了這個魔法親親,你想做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好。你想試試嗎?”一聽說有一個這麼神奇的魔法親親,他馬上躍躍欲試了。我們在生活中,會通過感知別人的看法和態度來審視自己的個人情況,孩子自然也會根據周圍人的反應來獲得對應的自我認知。一個普通的親吻動作,簡單的兩句鼓勵,便會成為孩子戰勝自己心中害怕的力量,消除“我不行”的自我否定。

孩子習慣性退縮的時候,家長可以試試這2個方法,讓孩子勇於嘗試


自信的人,會發出閃耀的光。這種光,會照亮前行的路,同時也會撫平偶有失敗的陰霾。從小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及時調整自我負面情緒,需要家長的陪伴與引導。勇於嘗試、不怕失敗,這也是每個成功人士必備的心理素質。如果孩子經常表現得很慫,那家長可以試試以上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