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否》看兩個男人之間的“愛情”

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情誼,被稱為知音的典範。知音對許多人來說,都是可遇不可求。因為知音相比知己對一個人來說,除了懂你的情感,更懂你的才華。

從《知否》看兩個男人之間的“愛情”

從《知否》看兩個男人之間的“愛情”

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一個懂自己的人,都把對方稱為知己,認為他可以瞭解別人不能看到的一面,而且兩個人在許多方面都可以聊得來。而知音更多是因為才華產生的共鳴,所以知音更像俞伯牙和鍾子期那樣,是可以跨越階級的。同時,不要求對方也精通自己的技藝,只要能懂欣賞能共鳴就可以了。

知己更關注於生活,知音更關注心靈。在這個世界上,有人覺得知己難求,有人覺得知音難求。這兩者得其一,已屬難能可貴;而兩者兼而有之,則是百年一遇了。至於你更想要哪個,則是源於自己內心的需要吧。

在《知否》這部電視劇中,顧廷燁和盛長柏的情誼就是屬於知音與知己相融的百年一遇了,所以才顯彌足珍貴。有人說在他們身上看到了“愛情”,當然這種感覺也像熱播劇《琅琊榜》中的梅長蘇和蕭景琰。

從外形與氣質上看, 顧廷燁和盛長柏兩人都有淵博的知識、清晰的目標、遠大的志向、讓人過目不忘的外貌和良好的教養。這也讓我想起了《弗洛伊德傳》中早年的弗洛伊德和他的密友弗利斯,可惜這對CP因為太相似且研究方向相同,最後從知音變成了對手。

盛長柏與顧廷燁一個溫文爾雅,彬彬有禮,一個豪爽灑脫,不拘小節;一個文人,一個武將;一個講道德,一個講法制;一個尊師重道,一個滿腔忠義。原本兩年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人,卻成了電視劇中一世的佳話。

從《知否》看兩個男人之間的“愛情”

從《知否》看兩個男人之間的“愛情”

因為一張燕雲十六州的輿圖,兩人一見傾情,成了不打不成交的好朋友。在這張地圖背後,盛長柏看到了顧廷燁玩世不恭背後的拳拳愛國之心,顧廷燁也看到了這個書生意氣的少年背後的細膩情感和對書畫欣賞的雅緻(因為這幅圖也透露了風水學的內容哈)。所以,如果把兩人的相遇,看作“一見傾情”,那麼這幅圖見證的就是兩人“愛情”背後的相似與互補。

我之所以用“愛情”這個觀點,是源於心理學家榮格的原型理論。榮格說過,一個人身上即有女性意識的部分,也有男性意識的部分。因為社會、家庭和學校的影響,他們開始認可父母及周圍環境附加給自己的性別角色和身份,那不被允許的部分便一直被壓抑下來,成了無意識。無意識通常以情結和陰影的方式表現出來,我們又將其投射到特定的人身上。對於顧廷燁來說,他可能感受到了盛長柏的細膩和體貼(這也很像一個理想的母親原型,榮格稱其為“阿尼瑪”,而母愛的缺失一直是顧廷燁的情結所在),對於盛長柏來說,他感受到了顧廷燁的樂觀和堅毅(這也很像一個理想的父親原型,榮格稱其為“阿尼姆斯”,雖然電視劇中沒有表現盛長柏對父親的不滿,可以通過其行為看出其對盛紘的不滿。比如他對妻子海氏的態度和人生價值的取向)。所以,當顧廷燁遇到了盛長柏,就像顧廷燁的“阿尼瑪”遇到盛長柏的“阿尼姆斯”,兩者來了個無意識的結合。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知己和知音相遇了。所以,他們的愛情是無意識之間的戀愛,也就是我們說的精神戀愛。

從《知否》看兩個男人之間的“愛情”

從《知否》看兩個男人之間的“愛情”

這種精神上的融洽,通過行為的相似與互補表現出來。劇中,盛長柏文雅下藏有喜感,在玉清觀看到妹妹如蘭私下會見文言敬,這一摔,一句“哎呀呀”,成了生活中快樂的源泉。

顧二叔硬漢的外表下難掩柔情無限,所以才會被朱曼娘這朵“白蓮花”套路,婚後對明蘭的百般依順,甚至因明蘭從不吃醋而鬧脾氣的“可愛風”讓粉絲樂在其中。

而他們之間的相知相惜也表現在:當顧廷燁傷心欲絕病倒的時候,在顧廷燁被排擠感到失意、彷徨需要安慰的時侯,在別人都其惟恐避之不及的時侯,盛長柏依然相信顧二叔的為人,即便面對父親和形勢所迫,依然保持著與顧二叔的聯繫。

從《知否》看兩個男人之間的“愛情”

從《知否》看兩個男人之間的“愛情”

而顧廷燁呢?不管是被視為紈絝子弟還是朝中貴臣,不管人生的哪個階段,他都始終待盛長柏如初見。我至今仍記得顧二叔因為康王氏的死怕如蘭的孃家被牽連,直接弄暈了盛長柏,不想讓他牽涉其中。我想除了他更懂盛長柏的個性,考慮的除了他是明蘭的哥哥,更多時侯,也考慮到他是自己的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這種情份是相識於幼年,一路陪伴彼此成長的情分。它是存在於親情、友情、愛情之外的"第四種情感"。它,穩固且溫暖,親近且真摯。有了它,我們不再感到缺失和孤單。

從《知否》看兩個男人之間的“愛情”

從《知否》看兩個男人之間的“愛情”

當然,這種感情在女性與女性身上也會出現,只不過如今的女性,身上還存有較濃厚被社會“他者化”的影子,所以女性與女性的相交,更多時侯是知己式的體己閨蜜。“被他者化”程度越高,自我就越壓抑,遇到真正的知音和知已的機會就越低。對許多女性來說,能夠遇到一個願意傾聽自己的厭其煩的訴說心聲(可能更多時侯體現的是委屈和無奈)且不加批判的朋友已屬難得,就別提互相欣賞和相互扶持了。

正是因為這種情況,這種感情在女性與男性身上出現後,情感的走向不是愛情,就是孽緣。當然,如若男、女雙方身上都呈現出自性化,他們就會表現得彼此成就和超越式的交相輝映和相得益彰。

如若世間真有美好,我想盡是知音與知己相濡以沫的模樣。但願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擁有最簡單的相濡以沫。

專欄

思維與心理深度解析

作者:貓爵士

99幣

204人已購

查看

從《知否》看兩個男人之間的“愛情”

從《知否》看兩個男人之間的“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