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察言觀色,我更喜歡不看臉色”:如何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關注我,私信“福利”領取專屬禮包

作者 | 非也

出處 | 張德芬空間

你是會察言觀色的人嗎?

一個人正在熱情地跟客戶介紹產品,突然暈倒了。

她感覺自己正在往深水裡沉,努力掙扎,下沉的速度卻越來越快,空氣一點點變得稀薄,直到無法呼吸。

她是大島,高分日劇《凪的新生活》的女主角。

大島是個非常懂得察言觀色的人,對同事的請求來者不拒,對男朋友處處體貼溫柔,可是直到暈倒後她才發現,無處不在的人,就像水正在一點點把自己淹沒。


“比起察言觀色,我更喜歡不看臉色”:如何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於是她決定改變,辭掉工作、與男朋友分手,換新號碼,一個人跑到完全陌生的鄉村去住。


“比起察言觀色,我更喜歡不看臉色”:如何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她以為遠離了舊的生活圈,生活就會變好;


可是直到接到媽媽的電話,大島才意識到,自己還是那個忍不住察言觀色的人,因為她依舊沒有足夠的底氣讓別人看到真實的自己,尤其是面對所愛的媽媽。


“比起察言觀色,我更喜歡不看臉色”:如何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她還是沒有勇氣,告訴媽媽自己現在又失業又失戀。

好不容易找到自己很想做的事情,但為了滿足媽媽的虛榮心,她還是選擇犧牲自己的需求去滿足她。


當她把啟動資金轉給媽媽的那一刻,她才意識到,要活出自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可是,她越想掩飾,事情越失控。最終,受盡煎熬的大島當著很多陌生人的面,把一直壓抑在內心的話全都說了出來。


01.

一味討好別人,註定誰也討好不了


“比起察言觀色,我更喜歡不看臉色”:如何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大島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心理學認為,如果一個人和任何人相處都小心翼翼,害怕得罪他人,麻煩他人,把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渴望得到其他人的喜歡和認可,他就是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常見的表現有5種:


1、不敢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害怕因此被孤立和攻擊。


2、習慣於道歉,即便內心真的覺得很煩,但是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還是選擇不分對錯一肩挑。


3、喜歡迎合他人,就算不認同也會表示贊同,一味顧及他人的情緒,而忘了自己的訴求和聲音。在人群中總是不自在,而不是自信滿滿。


4、不懂得拒絕。擔心一旦拒絕了他人就會被討厭,所以總是讓自己揹負很多不該有的壓力。


5、沒有原則和底線,在人際交往中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自己的原則和底線,然而正因為如此無法獲得他人的認可和尊重。


事實上,除了大島,每個人下意識裡都會“討好他人”,因為愉悅他人、被人喜歡是人的一種基本需求,正是這樣的原始慾望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比起察言觀色,我更喜歡不看臉色”:如何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只是,當討好行為的背後是無價值感、不被愛,甚至是害怕因此被拋棄、被討厭,它就變成了一種不健康的、強迫性的、讓人痛苦的行為模式。

很多時候為了維持所謂的體面,我們用面具小心翼翼地掩飾著真實的自己。在做自己這條路上,總是鋪滿了太多的擔憂和恐懼。


但是,一味討好別人,真的就能獲得別人的喜歡嗎?


天才作家蔣方舟曾經在採訪中說過,年少成名讓她習慣了不犯錯近乎諂媚的“生存之道”:總是小心翼翼、在和別人交流時擔心冷場、想要不斷照顧別人的情緒,從來不敢表現出任何傷害性和攻擊性。

甚至小時候為了贏得媽媽的表揚,把零花錢攢起來,肚子餓了甚至去地上撿東西吃。

但是,這卻讓她長成了一個沒有情緒的、虛偽的人。周圍的人一針見血地告訴她:你很不真誠。

在《凪的新生活》中,真性情的老闆娘第一次見大島就說“你對人沒有興趣”。


大島自己也清楚,那些靠近她的人,都是為了從她身上撈到好處,所以她從來不相信別人會真的把她當朋友。

在她們的認知裡,外面的世界很勢力,很危險,所以必須要給自己安一個堅硬的外殼。

還有什麼殼比做個好人更安全呢?


“比起察言觀色,我更喜歡不看臉色”:如何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所以,討好型的人,表面上處處為別人考慮,但實際上從來沒有把別人當活生生的人看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維持保護自己的利益。


然而,一個人是真誠還是虛偽,別人是一定可以感覺到的。

其實想一想,我們每一個人都不願意和八面玲瓏的人交朋友,因為不清楚他是真心,還是假意,只好敬而遠之。


自然而然,為了討好別人戴上重重面具,註定會丟了自己,也丟了很多本能成為朋友的人。

02.

當你不再討好別人

全世界都會來愛你


“比起察言觀色,我更喜歡不看臉色”:如何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討好型人格,一般養成於兒童時期無意識的假設,因為養育者和老師給我們的愛經常是有條件的,所以長大後很難相信別人會無條件愛自己。


另外,大多數兒童在小的時候沒有被給予足夠的自主選擇權,大人總是代替他們做決定,所以長大後不是特別清楚什麼樣的選擇對自己來說才是最好的。因為慣性,就自然而然地把決定權交給別人。

所以,習慣討好別人的人,內心一般極度不自信,沒有安全感。人生態度是消極的,逃避的、甚至有點自暴自棄,不負責任地把自己的人生交給別人來掌控。

大島真正的成長是從與媽媽徹底攤牌開始。她不再因為顧忌別人的看法,而壓抑自己的渴望,認真規劃自己的人生。

蔣方舟的成長是從遠離熟悉的生活圈開始。當她發現這種“虛偽的防禦策略”把她的人際關係,甚至人生攪得一團糟,她越是討好,別人越是沮喪、疏離時;

她決定獨自去東京住了一年,在這一年裡,她發現以前在意的那些評價,都不存在了。從固有的圈子走出來,她獲得了新的人生視角,也發展出了新的、更加自在從容的生活方式。

她說:“我開始變得有脾氣了,會和人吵架了,自己的人生卻因此變得更生動、整個人變得進取、清晰。”

更有趣的是,她發現自己變得更真實後,喜歡自己的人,反而變多了。

其實也不奇怪,當我們能夠真實地表達觀點,談論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時,整個人都會變得更加舒坦自如,光彩照人。

當大島和蔣方舟把注意力從別人身上轉移到自身,我們看到她們都在變得越來越好。

同樣的,當我們把注意力從別人身上轉移到自身,我們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比起察言觀色,我更喜歡不看臉色”:如何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許多討好行為或多或少充斥著焦慮,因為長期尋求認可的行為背後的信念是建立在恐懼和對被愛的深切渴望之上。

當我們放下恐懼之後,愛才能夠在心中生根發芽。


因為如果我們把精力過多地集中在別人的需求上面,幾乎不可能察覺出什麼對自己來說才是真正重要和有意義的,更不用說採取行動。

所以每次,我們發現自己又不自覺地討好別人時,停下來,做一次深呼吸,然後問自己:“現在什麼才是重要的”。

當我們有了這樣清晰的認知後,就可以每時每刻覺知自我行為,及時調整自己的反應,慢慢變成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


出處:【張德芬空間】關注我們,在這裡一起遇見未知的自己。

如果你喜歡本文,可以轉發分享哦,想要獲得更多精彩內容,就關注我!私信“福利”,還有海量書籍、課程免費聽哦!

這裡是@張德芬空間 ,喜歡就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