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巨頭市值屢創新高 盈利模式成難題?

近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聯合印發《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方案中明確“以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為載體,在衛生健康領域探索推進互聯網醫療醫保首診制和預約分診制。”

“這是首次從國家層面提出將首診納入互聯網醫療,並且支持這部分服務納入醫保支付,突破了原有國家對互聯網醫療的監管政策。”平安好醫生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在政策的力挺之下,互聯網醫療相關上市公司市值屢創新高。4月17日,港股上市公司阿里健康市值已經突破2100億港元,而平安系旗下在線健康諮詢服務平臺平安好醫生的總市值已突破1000億港元。

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夏風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由於疫情的原因,國內對互聯網醫療的扶持力度也在加大,資本市場關注度也在快速提升。

夏風光向記者表示,當前互聯網醫療發展的難點主要是持續性盈利不足,規模和效益難以平衡,互聯網適合的是人群的廣度,本身切合醫藥行業的普惠性,但和盈利性形成了矛盾。

從野蠻生長到得到政策力挺,疫情是互聯網醫療社會地位和角色轉變的重要催化劑。

“國家相關部委分別於2月3日、2月6日、2月28日,3月2日、3月3日、3月5日接連出文,鼓勵用互聯網醫藥健康模式對抗疫情,短短的時間內出臺6個文件是十分罕見的。”此前,1藥網聯合創始人兼執行董事長於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電話專訪時表示。

在於剛看來,政策的加碼進一步打開了互聯網醫藥健康的空間,互聯網醫藥健康服務納入醫保支付有望走向常態化。“國家對互聯網醫藥的許可不僅提供了制度的保障,也解決了行業合規的問題,這一點非常重要。”

而此次政策提出在衛生健康領域探索推進互聯網醫療醫保首診制和預約分診制更是點燃了市場對互聯網醫療的關注度。

“原來政策僅針對部分常見病和慢性病複診納入互聯網醫療服務和醫保支付範圍,而互聯網醫療醫保首診制的落地有望將首診也納入互聯網醫療服務和醫保支付範圍。新政策將進一步拓展行業服務邊界,利好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中泰證券發佈的研報介紹。

“這是互聯網+醫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再次表明國家對互聯網醫療服務的大力支持。放開首診將進一步完善互聯網診療服務,利好互聯網醫院業務的發展,加速互聯網醫療在傳統醫療的滲透率。”平安好醫生上述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比較看好在線醫院以及互聯網問診,在線醫院即傳統醫院的業務向互聯網化方面延伸,可以直接起到降費提效,方便患者,整合資源等明顯作用。互聯網問診,也被稱為雲醫療,有一些特定病種是比較適合在線上進行診斷的,比如需要拍片的一些病種,雲醫療可以發揮專家團隊的優勢。”夏風光向記者表示。

“疫情期間,平安好醫生的在線問診實力受到各地政府以及公眾的高度認可。平臺訪問人次達11.1億,APP新註冊用戶量增長10倍,APP新增用戶日均問診量是平時的9倍。”平安好醫生上述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至於疫情過後市場的發展,目前還待觀察。其持續時間和影響深度還未可知。另一方面,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企業基本上都是提供義診服務,這段時間產生的新的需求和問診量在未來是否可以持續,是每一個互聯網醫療企業都需思考的問題。關鍵的是,如何能夠在大潮退去之後,還能保持用戶的高活躍度、留存率。這也是我們現在正深思和研究的命題。”平安好醫生上述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互聯網醫療發展的另一大挑戰是能否擁有成熟的盈利模式。

“因為疫情的原因,火速上線了一個遠程刷醫保卡的功能。醫保在線支付可以應用的場景是互聯網醫療,在常見病、慢病複診方面有經驗和實力的互聯網醫療企業將直接受益於這項利好政策。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項業務打通對於整個互聯網醫療行業都是利好,標誌著這個行業得到了一個非常大的政策支持。”平安好醫生上述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互聯網醫療醫保首診制目前只在部分地區試點,未來能否在全國更大範圍落地還需要時間。”

淳石資本執行董事楊如意向本報記者表示,互聯網醫療的競爭基本上都是同質化的,也和其他模式創新行業一樣,要進行燒錢。競爭變為燒錢,變為搶流量,沒有大資本支持很難做出來。順暢的盈利模式也許要等到養成用戶習慣,同時消滅大多數同行之後才能浮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