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了20年的企業數字化,是時候重新討論一下了

關注【首席數智官】,洞察產業互聯網發展

提了20年的企業數字化,是時候重新討論一下了

hello 大家好,我是首席數智官,長期專注於研究全球數字商業變革,推動產業數字化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目前已經開始進入尾聲。但從全球角度看,疫情的蔓延並沒有結束,輸入性病例依舊嚴重。我們很有可能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進入疫情常態化階段。

當然,人們的生產生活,肯定不能因為疫情的影響而完全終止。事實上,我們所有人和企業,都在通過各種調整方式應對疫情。

例如疫情正在加速推動企業的數字化進程。企業以往的線下業務紛紛轉移到線上。

2003年非典時期,人們的消費習慣開始從線下轉向線上。今年的新冠肺炎,也會加速B端企業實現從線下到線上的遷移。

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對於所有企業來說都越發迫在眉睫。

當企業實現了業務在線與數據在線之後,實際上企業就開始具備了數字化生存能力。

“數字化生存能力”正在成為企業和國家應對危機的硬實力。

不過,數字化生存能力究竟是什麼?它的價值點到底在哪裡?企業CEO應該怎麼做?這些問題,可能從不同角度,每個人都會有一些不同的觀點。

我們以傳統行業中,最為傳統的工業製造業來進行簡單分析。

在我們對製造業粗淺認知的印象之中,製造業的數字化可能是最慢的。但實際上我國製造業的數字化,相對來說是走在行業前沿的。

前敏實集團CEO石建輝認為,對於工業製造業來說,數字化能力意味著幾個方面

第一是自動化生產能力。比如柔性機器人、流水線機械臂、IoT物聯網等等,就解決了自動流水線生產用工的問題。

第二是產業鏈業務與數據在線化能力。當製造業企業具備自動化生產能力之後,製造業企業就可以開始實現產業鏈的數據在線化,以往需要人工採集統計的數據,依靠自動化生產便可以自動實現。

在數據在線化之後,通過數字中臺,打通原先不同的ERP、MRP等系統,並打通其各個供應商、製造商、銷售商等整個產業鏈條的各個環節,從而實現產業鏈的業務與數據的在線化。

通過業務在線實現數據沉澱,再將數據打通流動至產業鏈各個環節,這一點非常重要。

舉一個並非工業製造業,但也還算相關聯的例子:

特步CIO唐坤軍曾在去年6月25日阿里雲新零售服飾峰會上表示,2015年,特步有63個IT系統,每個系統都建設了商品、交易等業務功能,並且互相獨立,無法連接協同。

在2018年時,特步開始與阿里雲合作。基於阿里雲的中臺技術能力,特步搭建了業務中臺,將會員、訂單、庫存、物流、結算系統全部打通。

打通之後,特步線上線下的數據開始流動,降本增效的效果逐步體現:特步開始可以通過分析銷售歷史、天氣、區域偏好等數據,預測並智能調撥未來一週的銷售需求,出貨時間縮短55%。

第三點數字化能力,就是工業製造業企業需要運用數據提升工藝與效能的能力。

前敏實集團CEO石建輝認為,對於工業製造業來說,最重要的是怎樣讓製造業的數據活用,包括工藝、材料和產能的有效利用,如何打通和客戶之間的距離等等。

當然,對製造企業來講,數字化的過程相對是比其它行業要慢一點,但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

如果我們拋開具體的行業,僅僅從企業組織層面來看,那麼數字化能力就會有一些比較通用的外在表現,是各個企業組織都需要的。

比如在線協同(線上辦公)能力。

企業數字化的重要領域之一,就是企業的數字營銷,這一點我們在之前的文章當中已經做過詳細分析(點擊跳轉:做了半天企業數字化,卻不知道本質是什麼?)。

到家集團CEO陳小華認為,如果企業要想達成更深層次的數字化,那麼就不能僅侷限在營銷環節和內部流程上,而是企業的整個辦公管理都要逐漸數字化。

例如現在因為疫情所開展的視頻會議,在以往都是被逼無奈的選擇。而如今,企業需要適應,並且把這種辦公動作常態化。

在陳小華的觀察中,其實現在很多很多傳統產業,只實現了部分業務的在線化。

比如餐飲行業只是實現了訂單環節的數字化;旅遊行業只是實現了門票銷售的數字化。

但很多核心業務和全流程管理還是沒有實現數字化。那麼接下來企業的數字化能力,就需要向全業務數字化進行開展。

不過,企業組織的這種數字化能力,其實也受限於整體行業的數字基礎設施的發展,或者說我們所處的外部整體數字化環境,以及我們每個人對於數字化的認知與使用。

比如很多公司在百度、今日頭條進行廣告投放,自己公司的新媒體員工就感覺,自己公司已經數字化了。但其實這只是企業數字化領域中數字營銷的部分。

在投放之後,客戶方通過廣告找到企業,勢必會進行相關產品或系統的試用。那麼涉及到業務提供方的實際業務是否在線,就變得非常關鍵。

陳小華認為,以前我們講到“平臺”,很容易認為它是一個流量平臺或是訂單平臺。

而現在,我們要深入傳統產業,把它的供給側,包括產品生產、交付的全流程都數字化,真正使生產到營銷的全環節、全流程都實現數字化。

不是產品服務和消費者連接的方式改變了,而是產品服務的組織、生產過程都數字化。這才可以稱之為數字基礎設施。

這些年,我們談科技改變生產力比較多,但如何用數字技術,去重構我們的生產關係,這個命題值得我們每個人認真思考。

因為無論是企業內部,還是企業和消費者的共生,供應鏈協同,乃至政府和社會的協同,未來都是數字化的方向。

湖畔大學執行教育長陳龍認為,數字化生存不只是消費者習慣的改變。通過數字化技術重構生產關係,也是數字化未來至關重要的一點。

在陳龍看來,數字革命本質上是一場信息革命,改變的是協同方式和效率,也就是生產關係,會因為數字技術而發生重大變化。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需要我們在數字化生存時代進行重新審視。

一個企業在提供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中,真正的生產只是整個成本的一小部分,生產關係佔越來越重要的一個價值比重。

在世界五百強的企業中,大部分價值來自於所謂的無形資產,來自於生產關係,來自於協同方式,這個模式構成了企業最大的價值。

湖畔大學執行教育長陳龍的觀點,在我們看來其實是數字化程度達到了相當高水準之後的體現。而生產關係的變化,需要數字技術如雲計算、數字中臺的支撐。

未來生產關係的雲化,是數字化加網絡化的。生產力就是人工智能、科技化。

例如未來可能會有家政機器人來代替家長服務的阿姨。但是所有的公司、制度、規則、平臺,都需要進行數字化和雲端化,利用數字化和網絡化來調動生產要素。

數字化改變生產關係,它改變的不僅僅是個人,還是企業內部的管理、組織,甚至是供應鏈、產業、國家經濟和全球經濟。它需要一種新的商業思想和這種科技創新相適配。

而我們往往容易看到硬的變化,忽略軟的變化。我們應該更多地去思考和理解,帶來一些觀念上的變化,這樣才能跟今天的科技創新同步前進。

產業精英還在看:

從瑞幸崩盤,看全球數字營銷發展趨勢

企業要想賺錢,應該先把哪塊業務數字化?

做了半天企業數字化,卻不知道本質是什麼?

感謝閱讀

關注【首席數智官】,看產業智能化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