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偷來的羈絆,只是別人遺棄的溫暖,這種偷竊會上癮

小偷家族:偷來的羈絆,只是別人遺棄的溫暖,這種偷竊會上癮

Part1

熟悉日本電影的朋友,一定看過是枝裕和,沒有看過,也會在無數地方聽過導演的名字。無論你是否熟悉是枝裕和,而他的這部電影你不應該錯過。

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在第71屆法國戛納電影節一舉獲得最佳影片金棕櫚獎,也使得這部電影在電影節結束後不久在8月3日得以與中國廣大影迷朋友見面,這樣的上映速度是非常驚人的,要知道,在以往,這種電影要麼至少一年半載才會與觀眾見面,要麼根本不會在大屏幕上放映。而這也是是枝裕和第一部在中國全面公映的作品,(其實導演上一部作品<>也曾在院線上映過,只不過只在全國藝術聯盟影院上映,並且口碑平平)但這次我們很幸運,可以在炎熱夏日去看一場潤物細無聲的是枝裕和的集成大作。

Part2

無關血緣的家族構建

影片的前半段導演一如既往用一些平淡,瑣碎的鏡頭為我們展示了一個五口之家共同生活的場景,但許多伏筆由此也慢慢鋪展開來,牽扯著觀眾心中的疑問。

為何一大家人會住在一個隱藏在高樓聳立間的破棚子裡?

為何片中的小男孩小小年紀便學著偷盜?

為何小男孩不肯叫治一聲爸爸?

為什麼奶奶在治受傷後,反而嫌他傷得不重,拿不了賠償的錢?

影片一開始,剛偷盜完的祥太與治看到大冷天在陽臺上獨自一人的由裡,把由裡帶回了家,信代一開始堅持把由裡儘快送回原來的家,可是當她聽到屋中父母的爭吵後,尤其是那一句:又不是我想把孩子生下來的。使信代最後決定將由裡留了下來,並漸漸成為這個家族的一員。由裡剪掉了過去的長髮,接受了新的名字“玲玲”,燒掉了過去的衣服,穿上了新的裙子。於是,這個家族裡有奶奶,爸爸,媽媽,小姨,哥哥,妹妹。幾個各有自己過去的人在那個時刻,聚在一起,開始了一種互為羈絆的人生。

Part3

愛的無聲展現

在電影裡,這些人因共同的被遺忘與遺棄而聚在一起,他們並不是單純得沒有私心,只是他們在這裡還是展現了自己的愛。奶奶也許是因為害怕孤獨終老而選擇了這個家族,但是在全家人去到海邊時,奶奶望著在海灘上玩耍的背影,喃喃道:“謝謝你們了。”

小偷家族:偷來的羈絆,只是別人遺棄的溫暖,這種偷竊會上癮

也許信代把由裡留在身邊是彌補自己沒有孩子的遺憾,但是她為了保護由裡丟掉了自己唯一的工作,她在照顧由裡時,告訴她愛她的人不會打她,而是會抱她。也許治自以為自己只能教給祥太偷盜的技術,卻不知他也無意中教會了祥太青春期的啟蒙與成長的意義。

影片中有一個鏡頭:全家人聚在門前,一起聽著遠方的煙火發出的響聲,他們看不到遠方的煙花,眼中卻滿是喜悅。相信這會是影迷們眼中最感動的畫面吧。這些小小的細節在影片中徐徐展開,將一種超乎血緣的愛刻畫的至細至微。

小偷家族:偷來的羈絆,只是別人遺棄的溫暖,這種偷竊會上癮

Part4

愛之外的生活

如果導演就這樣為我們刻畫一群邊緣人群互相幫扶,彼此取暖的溫情片,那麼這部影片永遠只能是那個在自己的舒適區的是枝裕和。

小偷家族:偷來的羈絆,只是別人遺棄的溫暖,這種偷竊會上癮

而這部大成之作顯然不是如此,導演為我們講述了這種羈絆裡的愛,同時也把這種生活的殘酷現象冷靜而溫柔地撕開在我們面前。

小偷家族:偷來的羈絆,只是別人遺棄的溫暖,這種偷竊會上癮

影片最後的反轉將這種真實得以有力的展現。即使由裡在原生家庭並不幸福,但是信代不能擅自為她做出一個選擇,所以信代在最後選擇告訴了祥太他被遺棄的位置。在奶奶死後,治與信代為了節省喪葬費,將奶奶埋在了院子裡。

亞紀為了生活,到風俗店上班,遇到了心境相同的4號客人,但卻也是一種無力的墮落。祥太最後為了擺脫這種以偷為生的日子,故意被抓住。就是這樣,在這裡我們感受到了愛,卻也感受到導演對人物立體化刻畫的一面,我們開始去把那種羈絆漸漸放大到社會里,開始認真地去思考邊緣化底層人民的人生。

小偷家族:偷來的羈絆,只是別人遺棄的溫暖,這種偷竊會上癮

影片結束,由裡又出現在陽臺上,但她沒有影片開始的畏縮,口裡唱著在小偷家族裡學的歌謠,手裡玩著哥哥祥太曾經蒐集的彈珠。最後一幕,一雙眼望向遠方。而我們知道,小偷家族最終每個人迴歸到了不同的地方,但那份已有的羈絆會永遠在每個人的心中不會熄滅,一如最後祥太默默在公交上念出的“爸爸”,一切飄進風中,一切還好有過。

小偷家族:偷來的羈絆,只是別人遺棄的溫暖,這種偷竊會上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