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紅,一道歷史的傷痕

《青紅》是一部由王小帥執導,高圓圓、李濱、姚安濂等主演的劇情類型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故事,父親認定遷回上海才是唯一的幸福,於是將自己的理想強加於女兒,因此扼殺了青紅(高圓圓飾)人生中最可貴最美好的青春時光。2005年,王小帥憑藉該片獲得第58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

電影創造的世界,濃縮了人間的愛恨情仇和種種感動,影片給人們提供了一個置身事外的時空,讓人們可以靜下心來細細地觀察和品味自己疲於掙扎的滾滾紅塵,咀嚼世情的酸甜苦辣。每次觀影前都會不自覺地有所期待,希望能從電影中尋到一些似相識的生活痕跡和一些源自內心的悸動。

青紅》以三線的職工家庭為主體展開故事,講述了女主人公青紅的父母懊悔當年從上海到偏遠的小鎮參加三線建設,父親一心欲重返上海,為此,他逼迫沒有考上大學而上了技校的青紅埋頭苦讀,甚至為了防止她跟車間臨時工小根談戀愛而跟蹤她,在這樣的重壓下,青紅無法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與父親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烈。

青紅欲屈服於父親的壓力,決定和小根斷絕來往時,缺乏溝通的小根誤解了青紅,將她強暴了,備受打擊的青紅自殺未遂後精神失常。面對如此重大的變故,青紅一家在一個黎明離開了窮山溝回上海,載著他們的吉普車在處決小根的槍聲中駛向遠方.....

默的長鏡頭,緩慢的節奏,窮困的山溝,以及雨水的痕跡總是帶些晦澀和隱忍的痛。沒有高潮的起伏跌宕,沒有激情的此消彼長,一切就是那麼淡淡然的含蓄和悲苦,似一篇耐人尋味的散文。

導演王小帥將電影的主旨進行了細密的考量,他沿表了第六代導演最擅長的關注“夾縫”的理念。《青紅》中有三個“夾縫”引人注目,即時間、空間和情感,這三個“夾縫”使得《青紅》更具有歷史性和深刻的內涵,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其作為藝術片的思想意義。

1.時間的“夾縫”

青紅所處的時代正處於已發生的過去和未知的明天的一線之間。父輩對離開上海支持三線建設的行為已經懊悔了近20年,但這逝去的20年已無法再挽回。20世紀80年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的父輩們,只想拼命要逃離這個令他們後悔的地方。那時的人們,都不知道面臨重大變革的中國,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所以,在時間的夾縫中,他們這些人,揹負著歷史強加的苦難尋找著未來渺茫的希望,複雜的心態難以言傳。

2.空間的“夾縫”

一邊是父輩們出生的的繁華之地上海,一邊是青紅們成長的窮鄉僻壤,到底哪裡才是真正的“家”?父輩們滿心希望重返上海,而青紅們卻認定了窮山溝才是家。父輩們心中的上海,在青紅看來,不過是被反覆咀嚼和懷念的抽象概念。對於一個她從來沒去過,甚至不曾在夢裡出現過的地方,何談深切的感情?他們就處在這種“不知何處是故鄉”的尷尬和矛盾的“夾縫”中間,難以抉擇,無法評判是父輩們錯了,還是青紅們錯了,也許誰都沒有錯,真正錯了的,是已逝去的歷史的謬誤,但這個始作俑者已經無法再拿來指責和批判。

3.情感的“夾縫”

這是全劇中最具有衝突性的關鍵所在,幾乎劇中每一個人,都在情感的夾縫中苦苦地掙扎著。國家與個人、故鄉與異鄉、家人與戀人、舊意識與新意識、愛與恨……他們,都是普通人,但普通人的悲劇卻更加駭人。

他們愛得那麼深,但他們卻不懂得怎麼去愛,怎麼表達愛,他們對愛的態度,就像對待握在手中的沙子,由於握得太緊太緊了,不知不覺間沙子全都漏光了。他們不知所措地愛著,最終卻給所愛的人帶來最深的傷害。

小帥的手法是高明的,他藉助銀幕在人們面前緩緩揭開了一道青紅色的歷史的傷痕,它所收到的效果,不是對別人的故事的同病相憐,而是對自己的傷痛的刻骨銘心,《青紅》算不上一部偉大的影片,但它真真切切地撥動了人們心底最脆弱的那一根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