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萬茜採訪得快翻臉的記者,究竟何方神聖?

能把萬茜採訪得快翻臉的記者,究竟何方神聖?

易立競一系列訪談節目 在追浪姐,去看了易立競採訪姐姐們的節目,完全著迷,就去騰訊和愛奇藝看了她的訪談節目。


我看了好多期,是非常喜歡的,但打開彈幕總看到有人在罵主持人,我非常氣不過,於是想寫點什麼,表達我的看法,不重要,但必須得說。


很多評論都詬病她不近人情,抓著被訪者不願提及的點一直追問,認為這是一種揭傷疤的行為。我看到這些評論覺得太可笑了。


易立競採訪的對象全是明星,那些能被她提問的點也都是人盡皆知的新聞,富有爭議,是作為公眾人物的被訪者,被大眾所知的根本繞不過的標籤。


就算易立競不提,處於輿論漩渦中的明星本人,難道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這些矛盾和尷尬,沒有一點認知、思考和反省嗎?比起要揭開誰的傷疤,難道這不是給處於爭議之中的明星一個在恰當場合、深入思考和理性表達的絕佳機會嗎?


而易立競要做的並不是要挖坑給任何人跳,她拋出問題,在對方的做答中找到不合常理、不符合邏輯、對方情緒有反應的破局點進行追問。

能把萬茜採訪得快翻臉的記者,究竟何方神聖?

那些所謂的坑,是受訪者給出回答的不自洽讓那些問題變成了坑。但這種不自洽到底來自何處?


是受訪者沒意識到的內心盲區,還是有意迴避的心結所在,是為了掩飾而顧左右而言他的套話,是防禦機制全面開啟的抵抗,還是與自我和解後的坦然承認。


這些所有的反應與之後的做答,才是讓一直被影視形象、商業人設和大眾想象裹挾的包裹在明星兩個字背後的“人”的顯形、還原和祛魅的過程啊。

能把萬茜採訪得快翻臉的記者,究竟何方神聖?

我近期看到比較印象深刻的是她採訪張含韻。她們從年少成年飽受爭議聊起,張含韻說自己是謹小慎微的個性,說起家庭中父愛的缺失,母親的和善溫柔讓她養成堅強不示弱的個性,接著談到她現在對演戲的熱愛,因為在劇裡不是張含韻,是別人。


易立競就問,可以不可以這麼說,這是你出了家門以外唯可以全然交付自己的地方,你在這些虛構的人物的人生裡,釋放了自己,不用再那麼拘著自己了。


張含韻聽到這個話先是愣住,接著眼睛慢慢紅了,說不出話的瞬間眼淚就掉下來了。(如果這個都是她演出來的,那我只能說不出五年她絕對能靠演技大火)


我當時想的是人怎麼會沒有壓抑和苦痛呢,但到底如何釋放並不是說你多有名氣,到了多大年紀就自然而然習得了這個東西。


很明顯,她是始終沒有處理好這個問題的,找到了演戲這個渠道,卻並沒有認真思考過,是何種缺失讓她熱愛上了這種表達形式。

能把萬茜採訪得快翻臉的記者,究竟何方神聖?

說實話,看訪談的過程中我會有一些不滿足的地方,我一直認為這麼優秀的採訪者應該去做更有價值的訪問,比起探尋明星的內心(總覺得他們這個群體的人沒什麼靈魂,我內心深處的偏見就這麼被照出來了)。


但看完張含韻這期,好像理解了易立競訪談節目的普世價值了。是受訪者打開內心之後的坦誠讓看的人擁有了可以共鳴的契機,所謂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彷彿也被關照和探尋了一次。


而不能共鳴的部分,因為展現了具有力量感的真實,讓人在被冒犯的情況下,迎頭趕上了理解力被挑戰的這個實驗。


進而擁有了這樣的機會——接觸超越認知範圍和喜好習慣之外的世界,從而完善自己對更廣闊、複雜和多面向的人的存在這個現實的接受力。

能把萬茜採訪得快翻臉的記者,究竟何方神聖?

而所有的這一切絕對不是採訪者在採訪之前預設了立場,在過程中帶有私心偏見能完成的。雖然她的問題在很多人看來尖銳,其實仔細觀察,哪有一個問題不是客觀並且符合常識的呢?那些延伸出來的追問,也全都是圍繞著被訪者的回答展開的。


就因為沒有帶有刻板印象進入採訪,所以易立競在面對很多嘉賓的情緒反彈時沒有太多波動。


是因為她的採訪不是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而進行這些所謂扎心尖銳問題的提出,恰恰是因為她沒有太多一定要得到什麼回答的心態。


才能在訪談中提出具有各種可能性的問題,讓對方進行反應,以此在這種類似於啟發引導一樣的“心理諮詢”採訪中,讓被訪者自然流露出他們的看法和心聲。

能把萬茜採訪得快翻臉的記者,究竟何方神聖?

為什麼扎心?是因為她敏感捕捉到了對方不自洽的矛盾點,那個擰巴彆扭的地方讓談話的邏輯出現漏洞,無法自圓其說的時刻就是真實人性和個性溢出的缺口。


而為什麼會有人不喜歡這些漏洞和缺口呢?是因為他們的價值判斷裡,並不需要真實的東西,這會冒犯到他們對世界與人的認知,如果你首先認定真實不對,接受不了,那麼易立競的採訪確實讓人不適。


從這樣的評判標準來說,不喜歡實在太正常了。

能把萬茜採訪得快翻臉的記者,究竟何方神聖?

但我始終認為,也是一直都堅持的東西就是真實是極具力量的,能面對自己的真實是需要勇氣和心智的,人也因如此,才擁有了區別他人而存在的意義。


你要面對自己的真實需求、真實慾望、真實挫敗、真實界限、真實成就、真實得讓人覺得喪氣、悲哀、心酸和無奈。


但依舊相信自己能夠與這一切真實和平共處。或是找到突圍的發力點,或者只是真正內心和諧的平衡點。這一切都不是敷衍潦草的訪談和麻木遲鈍的訪談雙方能完成的。


你覺得訪談的真實讓你害怕,那你怎麼不怕自己這個沒有明星光環的人生呢?它也挺艱難的呢。我們要做的不是閉上眼睛催眠自己逃避,而是認定真實,去選擇堅持還是放棄,沒有好壞之分,只是面對的時刻,我們需要需要勇氣和心智。該如何獲得才是我們的課題,除此之外,所有的東西都是多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