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後的千與千尋:你來赴約了嗎?

來觀看這部電影的成年人,幾乎都不是初識《千與千尋》。大家都是通過不同渠道在小時候就知道了這部電影,小編也不例外。

那你有和這部動畫發生過什麼有趣的故事嗎?

18年後的千與千尋:你來赴約了嗎?

2007年,那個時候資源流通不是很發達,還沒有WIFI,哈利波特電影都要去買盤來看。我簡直就是光盤發燒友,一盤接著一盤的買,後來陰差陽錯,年長的姐姐送我一盒光盤。她說裡面都是動畫,比較適合我看。結果,我在一週內只看完了一部動畫片,那部動畫是我插入光盤後選擇第一個播放的,在一週內我反覆觀看了四遍,這部動畫就叫做《千與千尋》。

當時年齡小,解讀不出來什麼東西,只是為白龍和千尋的感情搞得痛哭流涕。因為結局比較開放,我還特意狗尾續貂,想讓這個動畫片圓滿一些。我寫滿了一個單線本,最後因為“不務正業”,被老師沒收了,那時候我小學四年級。

初中的音樂課,老師讓介紹一首最喜歡的歌曲,我給全班介紹的就是《千與千尋》的音樂,還記得我PPT的封面是候車室裡的那個燭臺。因為這次展示,全班同學吃了我這顆安利,都去看了這部動畫。

再然後,就到了現在。

前幾天,《千與千尋》上映了。

其實我的觀影習慣是絕對不會花錢去電影院看一部自己已經看過的電影。而且隨著年齡長大,我也很少把一部電影翻來覆去看好幾遍了。

《千與千尋》讓我打臉了,我還是去看了,買了電影票選了個最佳座位。劇情倒背如流,卻還是在千尋吃糰子大哭時和她一起流淚,還是會看著可愛的嬰兒哈哈笑,就好像是第一次看一樣。

18年後的千與千尋:你來赴約了嗎?

《千與千尋》總能夠為我帶來新鮮感。

成長的過程中這部動畫與我似乎交織在了一起,《千與千尋》是靜止的,我是成長的。神奇的是隨著年齡的不同,竟能從其中挖掘不同的東西。像是潘多拉魔盒,總是可以翻出神奇的物品。以前我把關注點放在白龍和千尋的情感上,為其唏噓,為其惋惜。前幾天去看的時候,卻感到無比的寂寞和孤獨。

所以今天,我想來交份作業。

十二年前,我的作業是為千與千尋寫下了我所認為的圓滿結局,十二年後,我的作業是寫出我所讀出,所理解的《千與千尋》。

有人為其解讀是職場隱喻,有人也解讀是人類的文化經濟政治生活。那我就從更大的角度來,我把人類社會當做一個整體,談談和人類社會有關的東西。

你是誰?

18年後的千與千尋:你來赴約了嗎?

在湯屋工作就要簽訂契約,原來的名字也不見了,獲野千尋變成了小千。白龍說:“一定要記住自己的名字,如果忘了,就回不去了。”

名字被修改,改的不只是代碼,其實更多是丟失了自我身份認同感。在那個世界工作,不需要記得自己是誰,只要勤勤懇懇的踏實工作,為整個湯屋運作。忘了自己的名字,忘記自己是誰,就會在這個社會迷路。白龍忘記了自己,他原本是來學魔法,最後卻成了湯婆婆的手下,為她做事。

車水馬龍,人流穿梭。在我們現在的世界中,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早出晚歸為這個社會運作,原本有著自己的初心。有人是為了能夠給自己的家庭帶來更好的生活,有的人是希望為自己爭取到更廣闊的的天空……當我們懷著初心踏入這個社會,卻被告知我們要不停的努力運作才能實現我們的夢想。於是低頭開始認真完成自己的事情,你認為,自己是在向一步步靠近。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只是成為了社會工作者,迷失在人流當中。停下來,卻不知道何去何從,也不知道這些年來的早出晚歸是為了什麼。我們把自己拴在了“湯屋”,卻忘了我們來湯屋前到底想做些什麼。

科學與信仰

18年後的千與千尋:你來赴約了嗎?

有一個點在電影裡是我一直不能理解的,可現在我認為我這個說法可以說服自己。所有人都會對千尋父母變成豬的這一幕印象深刻。他們之所以變成豬是因為他們吃了這個世界的食物,違反了規則。有人解釋這是因為貪婪,因為不守規則。可又有人可以反駁,他們並非是佔便宜,認為吃完再付錢就好了。在我們來看,只要付錢了就沒有什麼毛病了,交錢吃飯,我覺得貪婪的罪不算完全。

這一幕其實體現了人類對於神明的信仰逐步減弱,人類本位論的自以為是。湯婆婆為千尋解釋道,父母之所以變成豬是因為他們吃了神明的食物。事實上,隨著科學的發展,神明的存在早就淡化。我們很少再有什麼迷信,科學的解釋已經驅散很多迷霧。這也同時讓人們不再對神明那麼敬畏。因為科學證明,這些神明和所謂的信仰很可能是不存在的。人們從虔誠的教徒變成了一個個看似清醒的人。他們不再相信世界上有什麼鬼神。而千尋的父母實際上就是無形中侵犯了神明。他們未經同意吃掉了神明的食物。這一幕似乎在向我們展現自以為是不再虔誠的人類下場。

人類本文論的自以為是,體現在父母到了另一個世界,卻還認為金錢能夠解決一切事情。他們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就隱喻著是另一種世界。他們在沒有問清規則下,就以自己的規則來行動。然而金錢實際上只是人類世界的價值衡量,在另一個世界,它是一種隨時可以化為糞土的無用之物。所以我認為,千尋的父母變成豬,不應該算是貪婪罪惡,而是因為人類普遍具有的自以為是特點。當人不再對任何事情抱有虔誠之心,說不定哪天就變成了任人宰殺的豬。

工業與自然

18年後的千與千尋:你來赴約了嗎?

動畫裡有兩個地方讓我印象深刻,並且最能夠和這個主題結合。首先是腐蝕神大駕光臨。身上散發著惡臭,迎賓的青蛙都被燻到在地。熱乎的飯菜都會被氣味腐蝕,足以看出腐蝕神的威力。其實此神非腐蝕神,而是河神,因為被工業廢水和廢物填滿了河道,淤泥、廢品融在了一起,才變成了“髒兮兮”的河神。

宮崎駿在這裡把河神具象成一個小妖怪一樣。第一次觀看,在屏幕前自己也會情不自禁的捂住自己的鼻子,到最後當千尋把一系列人類專屬的工業廢品抽出來的時候,會有一絲絲的尷尬和不知所措。我們明明知道什麼是香什麼是臭,為了建造自己的美麗世界而把髒物都投給了自然,嫌棄自然,實在可笑。

說到河神,自然就要提到白龍了。白龍的那條河因建造高樓大廈而被填平。而動畫又提到,白龍來找湯婆婆學習魔法。我沒有太多的證據,只是進行了簡單的猜想。為什麼白龍回來學習魔法?他來學習魔法是為了什麼呢?我認為是人類先破壞了白龍的家,使其無家可歸,流浪的白龍才會決定去湯婆婆那裡學習魔法。我認為,他學習魔法的目的也是為了恢復家園。

18年後的千與千尋:你來赴約了嗎?

與18年後的《千與千尋》相遇,我不再是個著眼於感情的小孩兒,而現在看來,我認為把白龍和千尋的情感算為愛情又有點淺薄。他們的情感是更加純粹的,就像是一顆水晶,透明而精緻。如果為他們的情感屬上愛情,我認為都不足夠。成熟的我,與《千與千尋》多年後的相遇,就好像是我順著隧道走過去,和千尋一樣。千尋沒有回頭,而我回頭重走了一遍。又進入了新的世界,赴了這場十八年後的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