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性關節炎還是類風溼關節炎,讓你分清楚!

風溼性關節炎還是類風溼關節炎,讓你分清楚!


大家對"風溼"應該並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卻將"風溼性關節炎"與"類風溼關節炎"混淆,這兩種病看似頗為相似,實質差之千里。風溼熱與類風溼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病因不同


風溼熱是一種咽喉部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GAS)感染後反覆發作的全身性結締組織炎症,本病多發於冬春陰雨季節,寒冷和潮溼是重要的誘因。


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病。


患病人群不同


風溼熱可見於任何年齡,最常見為5-15歲的兒童和青少年,3歲以內的嬰幼兒極少見。男女患病率大致相等。


類風溼關節炎亦可見於任何年齡,但80%發病於35-50歲,女性患者約3倍於男性。


臨床表現不同


1、前驅症狀

★風溼熱常表現為前驅感染。在典型症狀出現前1-6周,常有咽喉炎或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GAS感染表現,如發熱、咽痛、頜下淋巴結腫大、咳嗽等。

★類風溼關節炎常無前驅感染。


2、關節症狀


★風溼熱表現為遊走性大關節炎,不出現畸形。常對稱累及膝、踝、肩、腕、肘、髖等大關節;局部呈紅、腫、熱、痛的炎症表現,但不化膿。部分病人幾個關節同時發病,手、足小關節或脊柱關節等也可累及。通常在鏈球菌感染後一個月內發作,關節疼痛很少持續1個月以上,通常在2周內消退。急性炎症消退後,關節功能完全恢復,不遺留關節強直和畸形,但常反覆發作,可繼氣候變冷或陰雨出現或加重。


★類風溼關節炎表現為對稱性小關節炎,出現畸形。受累關節晨僵、疼痛、壓痛、腫脹及活動受限,初呈遊走性,以後固定。由單個至多個關節受累,手足小關節先受累,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及腕關節受累多見。出現最多見的畸形有近端指間關節梭形腫大、爪形手、手指"天鵝頸"畸形、尺側偏斜、掌指關節半脫位及腕關節固定等。關節周圍可發生腱鞘炎、滑囊炎、肌萎縮等。


3、皮膚表現

★風溼熱表現為環形紅斑及皮下結節。環形紅斑常見於四肢近端和軀幹,為淡紅色環狀紅暈,初出現時較小,以後迅速向周圍擴大,邊緣輕度隆直,環內皮膚顏色正常,時隱時現,不癢不硬,壓之退色,歷時可達數月之久。皮下結節如豌豆大小,數目不等,較硬,觸之不痛,常位於肘、膝、腕、踝、指(趾)關節伸側、枕部、前額、棘突等骨質隆起或肌腱附著處,與皮膚無粘連,常數個以上聚集成群,對稱性分佈,通常2~4周自然消失,亦可持續數月或隱而復現,皮下小結伴有嚴重的心臟炎,是風溼活動的表現之一。


★類風溼關節炎表現為有皮下結節而無環形紅斑。皮下結節多見於關節突起部及經常受壓處,質韌如橡皮,無明顯壓痛,存在時間較長。


4、心臟表現

★風溼熱表現為心臟炎。臨床上最重要的表現,兒童病人中65%~80%有心臟病變。急性風溼性心臟炎是兒童期充血性心衰竭的最常見的原因。患者常有運動後心悸、氣短、心前區不適。心臟炎可單獨出現,也可與其他症狀同時出現。


★類風溼關節炎表現為心臟類風溼性肉芽腫、局源性心肌炎、.冠狀動脈炎、慢性心內膜炎及心瓣膜纖維化、類風溼性心包炎。


5、其他表現

★風溼熱還可表現為舞蹈症。常發生於4-7歲的兒童,系風溼熱炎症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包括基底節、大腦皮質、小腦及紋狀的表現,起病緩慢,為一種無目的、不自主的軀幹或肢體動作。


★類風溼關節炎還可表現為類風溼血管炎、肺部病變、肌炎、周圍神經炎、鞏膜炎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