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三月:如果愛,請大膽說出來

春天,草長鶯飛,萬物生長。國內疫情漸漸好起來,出門散心遊玩的人也變多了。許多因為隔離而被迫“異地戀”的情侶們,終於可以在暖陽下沒有距離地擁抱——這是我們人生中最特別,也最美好的一個春天。

小城三月:如果愛,請大膽說出來

其實,春天也是河流破冰、草木破土的日子,是告別凜冽寒冬、突破一段困境的日子。我們看到春天的美好,也應當想到,那些美好之下,那些陰影之中,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蕭紅的《小城三月》就是一篇這樣的短篇小說。

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小城三月》是她的短篇小說代表作,也是她的絕筆作。寫下這部作品後不到半年,蕭紅,這位“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就永遠地離開了世間。我想,對於蕭紅來說,或許這部作品是她對自己幾段不順利的愛情的一個總結吧。

讓我們一起看看,才女蕭紅最後給世界留下的,是什麼樣的一個故事呢?

命中註定的愛情悲劇:翠姨就是林黛玉

這本書是用“我”——一個小女孩的視角來敘述翠姨和堂哥的愛情悲劇的。

翠姨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她是即便喜歡了,但“看上去她好像都反對似的,好像她都不接受”,她會和“我”整夜地聊天,卻只是說些衣服啊、花樣啊、讀書啊的。

翠姨是很內斂的人,安靜,就像一朵獨自幽幽綻開的野蘭花。

因此,關於她的愛情,她也從來不會主動與別人傾訴,就好像“要把它帶到墳墓裡”一樣。她很早就說:我的命,不會好的。她對自己的語言果然是很準確的。

翠姨是寡婦的女兒,且是再嫁的寡婦的女兒。這樣的女孩兒,在當時的嫁娶觀念裡就是命不好的。這樣的悲情一直刻在翠姨心裡,哪怕是遇到了堂哥——好看的、帥氣的、讀過書的堂哥。

這樣看,翠姨的喜歡註定不會有結果,因為門不當戶不對。真正門當戶對的,是她的未婚夫,同樣也是寡婦的兒子。但這樣的包辦婚姻她怎麼會喜歡呢?只是她怎麼會有不喜歡的權利呢?但已經有未婚夫的翠姨,更加不可能與堂哥在一起了。

書中,“我”的伯父有一次說過翠姨是林黛玉。即便當時是玩笑話,其實這話也是準確的,因為翠姨註定要像林黛玉那樣,因為愛情而“玉碎”。

小城三月:如果愛,請大膽說出來

想到蕭紅的三次愛情經歷,在某種程度上,兩個人是很像的。

蕭紅的第一位戀人是曾與她取消婚約的汪恩甲,她懷了他的孩子,汪恩甲卻在她懷孕之後拋棄了她。

第二位是蕭軍,也是蕭軍讓蕭紅迎來了自己的創作黃金期,但是蕭軍為人輕浮,對待這段感情並不如蕭紅那樣認真,最終,蕭紅在愛與痛的交織中提出了分手。

第三位是端木蕻良,他稱讚蕭紅文學成就高於蕭軍,給了蕭紅久違的自尊,但是最後,他在蕭紅生病、香港淪陷的時候離開了蕭紅。

可以說,蕭紅的一生都因為愛情而坎坷痛苦。她自己也是這麼說的:“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我是一個女人。”

所以,蕭紅和翠姨的愛情悲劇,某種意義上都是因為那個社會、那個時代的必然結果。但另一方面,翠姨能勇敢地和愛情一起選擇死亡,像林黛玉一樣,留下一個哀傷的符號。而蕭紅卻一生為情所困,在愛情的迷宮悲劇裡沉浮。

愛情和春天一樣短暫:勇敢說不,勇敢地死

婆家對翠姨提出等待三年的要求。三年之期到了,翠姨就要出嫁了——但她沒有逆來順受了。她說:不想出嫁。她說:想讀書。其實我想,她的確一直很是想讀書的,只是到了這個時候,讀書卻成了她逃避出嫁的藉口。

翠姨越讀書身體越差,婆家越催她病得越重。她只想死得越快一點兒越好。

翠姨既然註定無法嫁給喜歡的人,那麼不如不嫁,不如死——這固然很決然,很不理智,但是在那樣一個社會,如果不這樣做,翠姨只能順應包辦婚姻、順應社會的“正統”而嫁給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

堂哥最後一次去看她的時候,翠姨握著他的手大哭起來。這也許是他們最親密的時刻了。

翠姨說:“我紀念著她,她愛我一場,可惜我不能去看她了……”說的是我的母親,但是我總想著,這未嘗不是翠姨對堂哥隱晦的告白呢?翠姨最後說,不從心的事,她不願意做,可她其實並不能從心。

是啊,那個年代,女子怎麼能真正隨心所欲呢?那時候她們是完全被父權壓制的死死的。即便是現在,也不能說女人做什麼都能隨心所欲,社會對女性依然有諸多條條框框的限制。

而最令人嘆息的是,這段“紅樓式”的愛情悲劇裡,“我”的堂哥,竟然驚人地和賈寶玉有相似之處。同樣是讀書人,卻也同樣是受家庭和社會擺佈,愛不得自由。他不敢勇敢地說愛,甚至不敢像翠姨那樣為了得不到愛情甘願死去。

祝英臺和梁山伯的愛情終究只是美好的幻想,現實是更加殘酷的。堂哥面對翠姨難得的情緒外露,反應是:他不知道現在是應該保護翠姨的地位,還是保護自己的地位。

想想,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啊。這樣的愛情,果然是註定短暫的。

蕭紅在書裡寫道:春天的命運就是這麼短。

春天,和悲劇的愛情一樣,這麼短暫。

小城三月:如果愛,請大膽說出來

你應該從心:如果愛,請大聲說出來

在現在,像翠姨和堂哥一樣的愛情悲劇也同樣在春天的每個角落裡上演著。

但其實,如果愛,真的可以勇敢地說出來。

我們不再像翠姨那樣,受到包辦婚姻的逼迫。因此,我們就不需要像翠姨一樣,為了得不到的愛情而甘願死去。這是不理智的,因為愛情本來是可以爭取的。

固然,愛一個人,對方不一定會以同樣的愛回報你。固然,人世間兩個人相愛的概率只有一萬分之五。固然,求而不得那麼多。但假使遇到了,我們總要努力去經營一場愛情,不留下遺憾。

當然,如果真的無法強求,我們也要像翠姨和黛玉一樣,用最乾淨利率的姿態離開這段感情。張幼儀嫁給徐志摩時也曾要白頭偕老,可最後還是求而不得。但她反而因此更堅強,更獨立,事業開始一路順風,也遇到了真正對的人——蘇醫生。

所以如果不愛,也請大聲說出來,然後用最美好的姿態離開。你永遠想不到,下一個轉角你會不會遇到真正適合的愛人。

小城三月:如果愛,請大膽說出來

希望所有女孩子,都能在美好的春天遇到美好的愛情,而這份愛情不會短暫如一個春天,而是每個春天都以更美的形象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