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上讀書的女孩》:三種類型的讀者,你是哪一種?

古語有言“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道盡讀書的妙處首要的便是能增長見識、豐富內涵;又有言“盡信書不如無書”“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勸人萬萬不可將書中所述視作確定的真實或不變的真理,閱讀時更不能丟掉懷疑的精神。

兩種說法看似矛盾,細細琢磨卻頗有幾分為人處世的道理。越是資深的讀者,對於這兩句話的體會也就越深刻。

讀者與書的關係,正是在這“思辨”的過程中不斷加強。

然而,讀者與書的關係卻並非一成不變。

書,這位沉默卻不寡言的夥伴,總是在讀者未能完全察覺時便產生著不可思議的影響,甚至能創造契機,讓讀者找到新的人生方向,展開全新的生活。

《地鐵上讀書的女孩》正是通過一個溫馨又悲傷的故事,為我們展現了讀者朱麗葉與書之間的關係的變化。

《地鐵上讀書的女孩》:三種類型的讀者,你是哪一種?

《地鐵上讀書的女孩》

1 封閉型讀者

最初,朱麗葉只是一位封閉於閱讀世界的讀者。

讀書是朱麗葉生活的一部分,卻並非她樂於分享的一部分。

一直以來,朱麗葉習慣於在地鐵上觀察其他乘客閱讀的書籍,暗自揣摩他們的所思所想,卻從未踏出分享的一步。

讀書自然是相當私人的一件事。儘管書中自有一番天地,足夠讀者盡情徜徉其中,但是這微妙的種種感受都太過主觀,倘若不是有確實投機的書友,讀者們往往更願意把澎湃洶湧的情感深埋於心,表面上不動聲色。

朱麗葉正是如此。

除了讀者這一重身份,現實中的朱麗葉和平凡的你我別無二致,連被生活磨平了稜角這一點都格外相像。

她厭惡自己房地產中介的工作,卻沒有勇氣辭職,只能每天在逼仄的辦公室中強忍著逃離的衝動做出冷靜的模樣。

她與競爭意識極強的同事艾洛塔看似友好,兩人卻完全不能交心,短短數句對話就能讓人察覺到這份職場友誼的脆弱。

讀書,似乎為朱麗葉在不堪忍受的生活中打開了一扇可以透氣的窗戶,似乎讓她與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產生了難以言表的微弱聯繫。

然而,作為讀者的朱麗葉無疑是孤獨的,她寧願謹慎地龜縮於這小小的愛好之中,默不作聲地在一旁拼命按捺好奇心,一次次打消去向地鐵上另一位讀者搭話的衝動,只任由思緒翻飛,而沒有勇氣去認識、結交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此時朱麗葉的閱讀世界裡,只有她和書兩個角色,這給予她安全感,也讓她將自己封閉其中。

《地鐵上讀書的女孩》:三種類型的讀者,你是哪一種?

讀書的女孩

2 延伸型讀者

朱麗葉的變化,依然因書而起,堪稱以書結緣,讓她意外認識了蘇萊曼和其女兒扎伊德。

可想而知,並不會主動踏出封閉小世界的朱麗葉,並非心甘情願改變自己的生活。外力來自於蘇萊曼,他“強迫”朱麗葉接下了送書給其他讀者的任務,賦予她“傳遞者”這一全新的身份。

按照蘇萊曼所說,朱麗葉必須為這些書挑選合適的讀者——這意味著她不得不去了解其他人,著實是艱鉅的任務。

在嘗試過幾次以後,朱麗葉崩潰地表示她實在辦不到。然而,改變總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儘管朱麗葉未能完美完成蘇萊曼下達的任務,可在房地產中介的工作中,她似有所感的一個創意卻帶來意外的收穫。

同事克洛埃在向客戶推薦房子時,提議讓朱麗葉選一本書放在房中做裝飾。對讀書毫無興趣的克洛埃此舉只是為了取悅客戶,朱麗葉卻用心選擇了《蝴蝶夢》這本書送去。

客戶中的女主人被這本書擊中了心扉,爽快簽了訂單。

對客戶翻閱《蝴蝶夢》的描寫如夢似幻,簡直要讓人誤以為這是魔幻現實主義作品中才能出現的情節——然而讀者們對於這番場景應當再熟悉不過了,這正是與某本書產生共鳴的樣子。

《地鐵上讀書的女孩》:三種類型的讀者,你是哪一種?

女客戶被《蝴蝶夢》擊中心扉

此前的朱麗葉熱愛閱讀卻不熱愛分享,也不會和身邊的人談論讀書這件事,連她堆滿書的抽屜也被同事克洛埃視作奇怪的癖好。

孤獨的朱麗葉,在送出《蝴蝶夢》的過程中,感受到了以往不曾有過的愉悅和成就感。這是一位讀者對於另一位讀者能欣賞自己珍重的書籍所產生的最親密的聯繫,最真誠的回應。

從這裡開始,朱麗葉不再是封閉型讀者,而是逐漸變得主動,願意拓展延伸自己的世界,成為了一位延伸型讀者。

《地鐵上讀書的女孩》:三種類型的讀者,你是哪一種?

一同享受閱讀的樂趣

3 改變型讀者

毋庸置疑,朱麗葉的改變並非是一朝一夕便完成的事情。但是,與其關注朱麗葉最終的狀態是否如她所願,不如關注她採取了什麼行動以及行動背後心理上的變化。

朱麗葉採取的第一個重要行動是辭職。

彼時她已經與蘇萊曼和扎伊德熟識,從二人身上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勇氣,最終走出了辭職的關鍵一步,徹底擺脫了自己厭惡的工作。

與眾不同的是,朱麗葉並非“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她為同事克洛埃和上司分別留下了一本書。顯然她並不確定克洛埃和看似古板的上司會對此作何感想,畢竟克洛埃因誤會她搶客戶而怨聲載道,而上司與她也並不算熟識。她只是作為一個讀者,察覺到這兩本書與二人相合適,因此希望他們能閱讀一番。

這是朱麗葉作為讀者的單純願望,將未能當面開口說出的話,以另一種委婉迂迴的方式傳遞給對方。

朱麗葉採取的第二個重要行動是決定開一輛滿載書籍的迷你巴士上路,去往未知的遠方。

《地鐵上讀書的女孩》:三種類型的讀者,你是哪一種?

朱麗葉駕駛滿載書籍的巴士上路

此時蘇萊曼已因病去世,悲傷的朱麗葉將扎伊德送回其生母菲茹澤赫處,並在菲茹澤赫家中發現了這輛迷你巴士,後者慷慨地將它贈予朱麗葉。

已經適應新生活的朱麗葉失去了一位了不起的摯友,隔著文字我們也能感受到她無可名狀的痛苦。

在這份強烈的感情的驅使下,朱麗葉決定改造迷你巴士,在裡面安裝書架,載上滿滿一車書籍隨她踏上新的旅程。

朱麗葉的變化更多是來源於人而非書,她並沒有因為閱讀某本書而大受啟發或深受激勵,最終改變自己。然而,不得不承認朱麗葉的改變與書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從書中直接汲取力量是書對讀者產生影響的一種方式,我們經常見到人們接受採訪時聲稱自己的人生因讀了某本書而改變,不過這終歸是少數情況

更多時候,書猶如一位友人,為我們引薦其他朋友,或像一座橋樑,連接起人生的過客。

《地鐵上讀書的女孩》:三種類型的讀者,你是哪一種?

書猶如友人

不再需要外力幫助就主動做出改變的朱麗葉,在從封閉型讀者到延伸型讀者的過程中,不斷認識自己,也不斷加深自己與書的聯繫。

朱麗葉顯然也深知這一點,否則她大可不必在辭職時留書給同事和上司,或帶著一車書上路。這兩次不同尋常的行動足以說明書對於她的重要意義。

說到底,《地鐵上讀書的女孩》講述的故事不是一位普通上班族女孩發生改變的故事,而是一位讀者發生改變的故事。

我們無從得知具體是哪些書對朱麗葉產生了意義深遠的影響。事實上討論這一點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書對於讀者的影響遠不止於其內容本身,可以說往往超越了書中已有的內容。最終各種因素點滴積累,綜合作用,其合力便足以讓讀者最終認清自己真正的所思所想所求,成為主動的改變型讀者。

此時此刻閱讀本文的你,又是哪一種類型的讀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