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歲開始的發明家,我們都有機會成功

學者秦軍認為科學沒有國界,也沒有太清晰的行業劃分,只跟態度和專注有關。偉大的發明都是出自於認真的人。年齡不是問題,熱愛才是良藥。

54歲開始的發明家,我們都有機會成功

2019年10月9日,諾貝爾獎化學獎,頒給了圖片中這三個人。三人中最左邊這個,叫Goodenough(古迪納夫),直譯過來就是“特別好”,

古迪納夫接觸電池時都54歲了,研究出磷酸鐵鋰時都75歲了,開始研究固態電池時都90歲了。在97歲拿了諾獎。諾貝爾獎從來不會頒給一個去世的人,所以得獎也要有得獎的福氣和運氣才行。畢竟能活到97歲高齡的人還是少數。

1940年,古迪納夫考上了耶魯,開始學的是古典文學吧,他從小患有未得到診斷的閱讀障礙症。迫不得已最後只好去學數學。1943年,古迪納夫拿到數學學士學位後被安排到芝加哥大學進修,要麼進修數學,要麼進修物理。古迪納夫這次選擇了進修物理。在這裡他遇到了一位古迪納夫的導師——諾獎得主、穩壓二極管的發明者齊納。齊納跟他說了一句話:“人的一生只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找到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把它解決掉。”博士畢業後,“古迪納夫”被推薦到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開發亞鐵磁陶瓷。他正準備大顯身手時,該項目的經費被砍掉了。Goodenough(古迪納夫)只好四處去找下家,然而找的過程極其不順,他四處碰壁,差一點就去了戰火中的伊朗。就這樣在各種倒黴的折騰中,古迪納夫一晃就到了54歲。這一年,古迪納夫終於得到了牛津的offer。牛津有個化學職位空缺,邀請他去任職。在這裡,他開始研究怎麼做鋰電池。三年後,“古迪納夫”找到了鈷酸鋰材料。後來此專利被索尼買走,索尼藉助“古迪納夫”的研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可充電鋰離子電池.

1997年,75歲的古迪納夫,又發明了一個新材料——磷酸鐵鋰。磷酸鐵鋰的造價和穩定性,比鈷酸鋰高出一大截。這玩意兒的出現,催生了“可攜帶便攜電子設備”的誕生。近70年來,有兩種材料的出現可以稱為超級發明。一個是晶體管的發明,因為沒有晶體管就沒有電子產品。另一個是鋰電池的發明,因為鋰電池的出現,才有了相機、手機、筆記本電腦、電動車等可移動便攜電子設備。而鋰電池的誕生,“古迪納夫”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2019年10月9日,因為鋰電池上的卓越貢獻,“古迪納夫”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古迪納夫”的一生,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對於一個真正有所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特別喜歡他的一句話:“我只有90歲,老子還有的是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