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斷、舍、離

我所理解的斷、舍、離

斷,斬“斷”物慾。

我們處在這個科技發達,物慾橫流的社會,被各種各樣的東西,充斥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很難不被引誘,而失去了我們本來的生活節奏。

最為恐怖的就是,買買買,衣服、鞋子、包包、因為買的太多,家裡變得凌亂不堪,也因此,出現了因為“買”而生出的,新職業“整理師”。

雖然你的衣櫃、鞋櫃,通過整理師收拾乾淨整潔了,可是過段時間,又恢復了以前凌亂不堪的模樣,真的沒有一點任何的意義。

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不買,少買,控制自己的購買慾望,把自己之前,買來沒有穿過幾次,就不想穿的,整理、打包,放到回收站。

很多人肯定說: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購買慾望,其實你就是太閒了,要不你怎麼有時間,逛街、上網買。

你完全可以把逛街,上網的時間,用到提升自己,大部分人,刷視頻,上網都是太無聊、空虛、對自己的人生缺乏目標。

其實一個小時,二個小時甚至更多時間在網上,美名其曰“休息”其實就是在浪費時間,如果你有了想做的事,併為之努力,你根本沒有時間浪費在網絡上。

從四月初到今天我已經寫作近四個月了,其實有時候我都不敢相信自己,自己堅持了這麼久。

在這四個月裡,我寫了近四十多篇文章,看了也有十多本書。而且每本都記錄了至少一千字的讀書筆記,有的書筆記近七千字。

21天可以養成一個習慣,真的可以讓你擺脫那些渾渾噩噩的日子,讀書、寫作,讓我的思路更加清晰,生活更加自律。

當然,你首先要有“斷”的勇氣,把自己想做而沒有堅持下來的事,重新規劃、制定目標,做下來,堅持。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物質上的減法,精神上的加法。

在壓力下的我們都在“向外”找方法:健身、熬夜看手機、購物等,很少問自己的內心。

“你到底怎麼了?”

“你到底需要什麼?”

沒有目標讓我們焦慮,有了目標又難以堅持,到最後一事無成。

人只有在專注的時候,靈魂和思維才是自己的。

從今天起,行動起來吧!

給自己一個小目標,把想做卻一直沒有做的事或被拖延的夢想完成。

我所理解的斷、舍、離

舍,“舍”棄廢物。

《斷舍離》中:舍,是捨棄家中的廢物。

其實,這個“廢物”卻不是簡單的不要的廢物,而是書中給出的觀點。

我們必須依據“現在”這個時間軸,一步步選擇、取捨,只留下自己“需要、合適、舒服”的東西。

所以,對於當下,現在的自己而言,不需要的、不合適的、不舒服的物品,就捨棄吧!

根據《斷舍離》中“物品”與“自己”的關係可以劃分四個程度:

1.最喜歡、珍視的物品

2.現在自己使用的物品

3.沒有也無所謂的物品

4.可以用,但是用不到的物品

其實通過這種方法,在丟掉東西的背後,隱藏著我們自己的弱點和自卑。

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下,我們需要慢下腳步,去感受生活。

我需要慢下來,去獨處、去思考、去閱讀、去旅行……

豐富我們的內心世界,你才會有悠然自得的心境,“舍”棄也就不那麼痛苦了!

其實在這個“舍”上,給我最深感觸的是,我捨棄了過去一年的“怨”,對家庭、對婚姻、對工作…

尤其是婚姻,以致想到了“離婚。”

於先生說:“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你不能一遇到問題就提離婚,你是在逃避問題。”

事後想起於先生說的話,我也進行了反思:我不能因為他創業失敗,就抱怨他;不能因為我工作的壓力,就提“離婚”,或許我只是因為這些“怨”氣,說出的狠話。

因為寫作讓我變得平和,有了發洩的出口,我之前一直斷斷續續地寫東西,而真正堅持下來,也就是最近幾個月,而我得到的卻比想象中還要多。

“有舍必有得”

我“舍”棄了對過去的“怨”獲得了家庭的和睦,“舍”棄了對過去的“怨”從此走上了寫作的道路,而我於先生的工作也進入了穩定狀態。

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我們總會被各種各樣的困難、煩惱、憂愁、伴隨著,只是希望你能勇敢的捨棄,找到你自己的人生目標。

而你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專注、興趣、思考、自律,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令人羨慕的自己。

我所理解的斷、舍、離

離,脫“離”執念

擺脫過剩的執念,減輕心靈負擔。

對於執念這個詞,我想我是深有體會的,在2018年的時候,對於要孩子這件事情執念太深,以致最後讓自己陷入痛苦之中。

那時候,於先生處於創業階段,我也因為工作壓力,每天都鬱鬱寡歡。只是因為自己快到三十歲了,不想成為高齡產婦,讓自己的身材走樣。

那段時間給了於先生太大壓力,而自己的身體也開始出現問題,為了調理身體中藥,西藥吃了很多。

那種痛苦的生活,讓我忽然意識到,是我執念太深,每天鬱鬱寡歡造成如今的生活狀態。

我的清醒似乎不算太晚,之後我就開始放鬆心情。每天開始做些瑜伽,晚上開始讀一些書,2019年初身體開始恢復了健康。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八個字納蘭容若終其一生都沒有逃過。只有三十年的短暫人生,不免讓人想到納蘭容若對情感的執著。

執念太深,總是會首先傷到自己。

其實,斷舍離的奧義不只是“扔東西”,斬“斷”物慾、“舍”棄廢物、脫“離”執念,更多是精神觀念上的“斷舍離”。

一個人的“執念”往往不會太容易改變,它是有自身的家庭、環境、還有後天的學習,形成的價值觀念。

有人說:“斷舍離”前兩個字是對物品的態度,而“離”字則直指我們的心境、生活狀態。我是非常贊同的。

通過外在的事物,能更深層次的認識自我。當我們越能掌控自我,明白自己的思想,就能有意識的生活。

我們也不會被現在的處境所拘束,被各種問題所纏繞。而會由心底生出堅定的信念,積極的生活。

所以不管現在的你,處在何種處境,都要學會斷舍離,他帶給你的不止有外在的,更多的是內在的斷舍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