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者要經歷的,一種去形式的自律狀態

一、自律狀態

最近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我越來越不喜歡制定自律計劃了呢?可我想做的事情卻還在繼續。

我在某個短視頻軟件上,看到很多自律達人。列出的計劃都是滿滿的,他們付費去學習時間管理。什麼番茄,什麼青蛙之類的時間管理法。非常系統。我想把他們稱為學院派。

而我呢?我覺得自己是江湖派。學院派的那些時間管理法。說實在的,我真的一點都不懂。而且我也不打算學。我們之間,誰的方法都沒有錯,方法因人而異。自律,本就是一個人格化的東西,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這點像極了愛情。

我就是從最簡單的早起開始。然後一步一步添加計劃,每天寫自律的文章。我沒有在紙上寫上滿滿的計劃,也沒有列表然後在計劃邊上天天寫總結,寫心得。

自律者要經歷的,一種去形式的自律狀態

二、自律路

我做得最多的是,設置鬧鐘,然後備註上計劃名稱,在持續執行的過程中,強烈保持收放自如的專注度。我把自己當做小白鼠來做實驗,然後把自律經歷,和自律過程中的想法。寫成文章分享出來。

這樣,不僅能激勵到自己,也能激勵到更多的人。其他自律達人都在做時間管理的知識付費,而我卻把自律文章寫得掏心掏肺。

有時為了完成寫文章的任務,在第2天凌晨零點到來之前,對著電腦打字,額頭都砸在桌上好幾次。又怕寫了沒有邏輯性,還要重新再看一遍再寫。現在正在適應語音寫作。

我認為自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有形式感的,有儀式感的自律。比如你要執行什麼計劃?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或者各種打卡軟件列出來。然後強迫自己在規定時間內,保持專注度持續執行。這個時間段也可以寫作,像我這樣。

第二階段把各種形式的列計劃行為都去掉,各種打卡軟件都關掉。然後各種自律行為持續保持,保持收放自如的專注度,慣性化自己的自律行為和自律思想。把自律感訓練出來。這個階段也可以寫作。

第三階段就是自律感訓練出來以後。讓自律感,加上其他的任何有意義的行為。不斷執行,保持自律狀態。這個階段也是可以寫作。

自律者要經歷的,一種去形式的自律狀態

三、去形式的自律狀態

我認為我現在處於第二階段。開始撤掉所有的形式主義,去掉列表去掉打卡軟件。但是自律行為,還在執行,思考力訓練還在繼續,這一切都帶著它的慣性。

如果沒有第一階段的自律,可能第二階段,我去掉了一些形式的自律行為,比如寫作。那麼現在也不能持續執行,保持自律狀態。

如果我們想要成為一個自律的人。需要從制定小計劃開始,過程中要做好思考力訓練。自律不僅僅是行為上的自律,更是思想上的自律。

如果你跟我一樣都是江湖派的自律者。一定要學著走到一種去形式主義的自律狀態。不能自律了三五年,還要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在列表,在計劃表寫著完成的心得。

在我看來時間是很寶貴的。當我們的自律行為能持續執行,保持自律狀態,那就用更多的時間去做思考力訓練。而寫作就是一種思考力訓練,它可以貫穿自律過程的三個階段。

當我們去掉自律過程的很多形式之後,我們可以獲得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自律起來,通過寫作來做思考力訓練,不斷優化自律計劃,形成你獨特的人格化自律行為。

因為自律,是一個人格化的東西。每個人的自律行為或者思想都會不一樣。對於很多自律達人的自律行為和自律思想,我們不能照搬,我們只能參考,然後形成自己新的東西。這點非常重要。

自律者要經歷的,一種去形式的自律狀態

(備註:圖片素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