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瓦屑壩,夢裡的故鄉!信不信?你的根也許在這!

鄱陽瓦屑壩,夢裡的故鄉!信不信?你的根也許在這!

北有大槐樹,南有瓦屑壩

鄱陽瓦屑壩,夢裡的故鄉!信不信?你的根也許在這!

瓦屑壩村位於江西省鄱陽縣蓮湖鄉,瓦屑壩是古渡口,同時又是古陶遺址,湖邊今存有大量的瓦屑,瓦屑壩就此得名。這樣一個看起來不起眼的古渡遺址,卻是中國八大移民聖地之一。

安徽安慶市圖書館有桐城族譜63部,其中20%家庭始祖來自江西鄱陽湖瓦屑壩。翻開歷史,瓦屑壩見證了中國歷史上大移民壯麗的情景,也目睹了移民們激烈抗爭的悲壯場面。

參天大樹,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其源。600多年,年間久遠,移民後裔早已不曉得祖先的原籍。但一代又一代,一輩又一輩,口口相傳,瓦屑壩被牢記住了,祖先是從這裡走出去的,瓦屑壩成了很多流散各地尋根人的根。

鄱陽瓦屑壩,夢裡的故鄉!信不信?你的根也許在這!


鄱陽瓦屑壩,夢裡的故鄉!信不信?你的根也許在這!


鄱陽瓦屑壩,夢裡的故鄉!信不信?你的根也許在這!


鄱陽瓦屑壩,夢裡的故鄉!信不信?你的根也許在這!

壯麗的瓦屑壩大移民

鄱陽瓦屑壩,夢裡的故鄉!信不信?你的根也許在這!

“您是本地人吧?”“是呀。””您的老祖宗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哦,老祖宗..是從江西來的。””是江西瓦屑壩嗎?'”“是呀!你怎麼知道?我們這裡的人差不多都是從瓦屑壩遷來的,不單是我們村,前前後後的村莊都是瓦屑壩老祖宗的後代。”您是怎麼知道的呢?''這裡誰不知道?從小就聽老輩說的嘛。族譜上也寫得清清楚楚。”

這是發生在安徽老少一輩之間的真實對話。

自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彭瑩玉、鄒普勝、徐壽輝在湖北蘄州、黃州一帶起義,徐壽輝及其部將趙普勝與陳友諒多次率兵沿江而下攻安慶及周圍各縣。朱元璋與陳友諒、趙普勝又多次大戰於鄱陽湖、安慶、池州一帶,直到至正二十四年朱滅陳後安慶才恢復安寧,戰亂長達13年之久,其毀滅性的破壞可想而知,人口必然銳減,土地大片荒蕪,江西饒州一帶受戰亂較少,人多地少,明初朝廷鼓勵向江淮及其他人口稀少地區移民。

明朝建國後,為恢復被戰爭破壞的各地區的社會經濟,朱元璋決定對江淮地區進行移民。而同時的饒州地區,雖有陳友諒軍騷擾,當地人吳宏、於光組織民眾保土安民,所以人口沒有大的損失。於是朝廷命令遷饒州民眾填實安徽、湖北等地,當時,正值江淮地區發生了大規模的紅巾軍起義,造成這一地區赤地千里,這對新興的明朝政權防守不利。 根據《明史》、《明太祖實錄》以及大量家譜記載和歷史學家葛劍雄的考證,洪武年間江西向湖北、安徽、江蘇移民達210萬人。

洪武年間,江西總計移民214萬餘人,其中饒州府近百萬人。江西移民絕大多數從饒州瓦屑壩遷出(部分從南昌瓦子角遷出)。這就是瓦屑壩移民,是洪武驅散的重要部分。

這次移民,是明朝庭的專制措施,與以往的歷次移民都不同,它發生在戰後,是從江南流向江北的定向移民,並且割斷了與原居地的一切聯繫。過去的五胡亂華、安史之亂、建炎南渡都是發生在戰爭中。明朝庭於民的理由不足,不得民心,所以正史一向諱言。這些移民遷到安慶後,期待著機會再遷回江西,人死後不願埋入土中,只停柩於地面,等待著回遷。可是年復一年,天長地久,人們覺得無回遷希望後,只得再埋入土中,但還對回遷抱有幻想,淺埋委棺,形成了安慶地區獨特的喪葬“厝柩”兩步習俗,沿習到今。到了清朝康乾年間編修譜牒時,這些移民就只知道江西瓦屑壩了。而江西的贛語流向這裡形成了贛語懷嶽片,是這裡的通用語言。

鄱陽瓦屑壩,夢裡的故鄉!信不信?你的根也許在這!


鄱陽瓦屑壩,夢裡的故鄉!信不信?你的根也許在這!


鄱陽瓦屑壩,夢裡的故鄉!信不信?你的根也許在這!


鄱陽瓦屑壩,夢裡的故鄉!信不信?你的根也許在這!

鄱陽瓦屑壩,夢裡的故鄉!信不信?你的根也許在這!

歷史的隻言片語

鄱陽瓦屑壩,夢裡的故鄉!信不信?你的根也許在這!

關於瓦屑壩原有的風貌,已難以考證,在鄱陽湖畔的遺址中,也只留下了歷史的隻言片語。

由於口耳相傳,“瓦屑壩”的“屑”字在寫法上千差萬別:如瓦礫壩、瓦西壩、瓦峽壩、瓦集壩等。“瓦礫”在今鄱陽方言中仍讀作“瓦屑”。“西”與“屑”的方言讀音相近。瓦集壩、瓦砌壩、瓦基壩、瓦渣壩等,可能是“瓦屑壩”的誤傳或別寫。

瓦屑壩本是鄱陽湖畔的一個古老渡口,昌江、信江從這裡入大湖,相傳曾是豪門望族聚居的地方。這裡還是出名的製陶工場,傳說姑蘇陶人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的水質和泥土,在此開場製陶,使無數的陶瓦進入了天南地北、千家萬戶乃至皇家宮殿。

走在瓦屑壩遺址的小路上,腳下全是白色或青色的瓷片。據當地村民介紹,整個壩上和村莊下面全是瓦屑和瓷片,最厚的地方有3米。在西漢時期,這一帶是燒陶製瓦的繁華工業區。

有學者學者多次來到瓦屑壩考察,在這裡發現了多處馬蹄窯和龍窯。瓦屑壩原是繁華的陶瓷工業區,後因黃巢起義,戰火四起,燒陶製瓷的匠人去了姑蘇、浮樑,這裡才衰落了。連綿10公里的瓦屑陶片,就是歷史的遺證。

鄱陽瓦屑壩,夢裡的故鄉!信不信?你的根也許在這!


鄱陽瓦屑壩,夢裡的故鄉!信不信?你的根也許在這!


鄱陽瓦屑壩,夢裡的故鄉!信不信?你的根也許在這!


鄱陽瓦屑壩,夢裡的故鄉!信不信?你的根也許在這!

家在此處,根在何方?

鄱陽瓦屑壩,夢裡的故鄉!信不信?你的根也許在這!

在這聲勢浩大的移民中,移民的具體流向,史書未作詳細記載,地方誌中也只是片言隻語,以致數百年來,移民後裔無法準確地說出及找到自己的“根”在何處。而家譜、族譜的記載,則成為人們研究移民流向的一個重要依據。族譜是後人記載世系及世系中人物的譜籍。撰修者根據其祖輩的傳說,寫清其姓氏先祖及後人的來龍去脈,標明該姓氏祖先的始遷祖地,即所謂“根”。

懷寧《吳氏宗譜》載:吳氏堂號“崇讓堂”,“始遷祖吳壽一,原籍江西鄱陽瓦屑壩。元季兵亂,渡江來居懷寧大豐鄉”。卷一總系中明確記載:“壽一公原籍江西饒州鄱陽瓦屑壩。”

《肥西縣誌》記載(摘選):周老圩《周氏宗譜》“始祖興旺公由江右之瓦屑壩遷肥,至於瓊公已十世矣。”豐樂鎮《唐氏宗譜》、山南鎮《唐氏家乘》“始祖輝公之子德潤、德憲兩公,自江西瓦礫壩遷於肥南張家市。”官亭鎮夏祠堂村《夏氏宗譜》“一世祖福公,本江西句容鎮瓦屑壩人氏,自明洪武二年騎白牛渡江,定居合肥西鄉官亭西阡。”等 。

很多地方的移民族譜都有類似的記載,瓦屑壩移民流向安徽的主要分佈在:合肥、鳳陽、肥東、肥西、長豐、桐城、潛山(含嶽西縣)、宿松、太湖、安慶、懷寧、池州、貴池、樅陽、青陽、六安、壽縣、黟縣、舒城、滁州、望江、東至、蕪湖、含山、巢湖等地方。

鄱陽瓦屑壩,夢裡的故鄉!信不信?你的根也許在這!


鄱陽瓦屑壩,夢裡的故鄉!信不信?你的根也許在這!


鄱陽瓦屑壩,夢裡的故鄉!信不信?你的根也許在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