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茅盾書法如何?罕見的書法天才,卻因一幅題字不敢稱書法家

大文豪茅盾書法如何?罕見的書法天才,卻因一幅題字不敢稱書法家

茅盾

“我的書法根本就不成體,瘦金體看過卻不曾學習,年少時曾臨摹碑文,後來就是亂寫。”——著名文學家茅盾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在文學界,我們往往會發現,幾乎每一個大文豪都有著一手好書法,比如著名文學家郭沫若,對魏碑體進行獨特的創新,獨創了一種既有文人氣質,又擺脫傳統書法沉重的“郭體”,極具藝術價值,而在如今,榮獲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也同時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書法家,開書法展,賣書法作品,可謂是樣樣俱到。

大文豪茅盾書法如何?罕見的書法天才,卻因一幅題字不敢稱書法家

茅盾書法

而在近現代文學界,茅盾也是這樣一位懷揣著極高書法造詣的文學家,看茅盾的書法,即使是放眼在現代書壇,仍然是極具創新,在行書上,茅盾書法有著魏碑體的穩重,有著“瘦金體”的飄逸,同時還有著一股文學家自帶的文人氣質,給人一種極高的審美愉悅感,不得不說,作為一位不算書法家的文學家,茅盾著實是一位罕見的書法天才。

大文豪茅盾書法如何?罕見的書法天才,卻因一幅題字不敢稱書法家

茅盾書法

但說起茅盾的書法,其實在他考入北大預科之前,都還未展現出真正的天賦,但正是因為考北大,他才真正地與書法結緣。

1913年,茅盾報考了北京大學預科第一類,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茅盾十分幸運的生在了江南烏鎮這個令人嚮往的地方,家中雖算不上富裕,卻因曾祖父從商留下了一筆財富足夠幾代人享用,父母都屬於觀念比較新穎的人,由此茅盾算是在新潮思想下學習長大,因此在報考北大後他以極高的成績被錄取。

大文豪茅盾書法如何?罕見的書法天才,卻因一幅題字不敢稱書法家

茅盾書法

然而在發榜的時候,錄取名單上卻沒有茅盾的名字,當時的茅盾十分沮喪,一直為自己落榜為懊悔不已,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過了十幾天之後,茅盾卻收到了北大的錄取通知書,打開通知書一看,名字寫得並非是“沈德鴻”,而是“沈德鳴”,茅盾原名為沈德鴻,但這個“沈德鳴”是誰呢?

大文豪茅盾書法如何?罕見的書法天才,卻因一幅題字不敢稱書法家

茅盾書法

其實原因很簡單,在答卷的時候,茅盾把名字寫得過於潦草,以至於被誤看成了“沈德鳴”,也正因如此,茅盾最初才沒有在錄取名單上找到自己,這個鬧劇讓茅盾認識到了自己在書法上的不足,對他的觸動極大,之後便開始苦練楷書,即使在八十多歲的時候,茅盾寫回憶錄,還是用楷書一筆一劃的來寫。

大文豪茅盾書法如何?罕見的書法天才,卻因一幅題字不敢稱書法家

茅盾書法

或許只是為了練字,茅盾從未自稱過書法家,但其實還有著另外一個鮮有人知的原因,那就是當時茅盾在功成名就的時候,擔任過文化部長這個職位,為上海文藝出版社題過字,很多人或許對這個出版社並不熟悉,但是《咬文嚼字》這本詞典一定不會陌生,這正是上海文藝出版社編撰而成,而當時的茅盾題字時,把“藝”字便題錯了。

大文豪茅盾書法如何?罕見的書法天才,卻因一幅題字不敢稱書法家

“上海文藝出版社”舊址

當時茅盾寫成了“上海文萟出版社”,在傳統書法中,“萟”算得上是一個錯別字,下面應該有個“雲”,但是由於當初“一簡字”、“二簡字”等風潮的出現,導致很多字有著眾多寫法,因此寫錯也是理所應當,而在當時,有人提出這個字有錯的時候,出版社的解釋就是大文豪也會犯錯,茅盾先生的題字算是一個警惕大家的典範,當然其中緣由大家也清楚,溜鬚拍馬的事情畢竟不只是現代有,而這個錯別字一直用到了茅盾去世後,出版社才正式把茅盾寫得這個錯別字改了回來。

大文豪茅盾書法如何?罕見的書法天才,卻因一幅題字不敢稱書法家

茅盾書法

其實說起題字,在如今很多名勝古蹟,我們仍然可以看到由文學家的題字,比如郭沫若題字的黃帝陵、山東博物館等地,其中也不乏鬧出一些錯別字,郭沫若題字的“山東博物館”便一度被人們看作“山東情婦館”,而茅盾也因這個題字,一直未敢自稱書法家,或許是因為覺得自己只是一個文學家,練書法也是為了寫好字才如此自謙,但不得不說,這個題字也讓茅盾的書法,一直未曾被重視,然而看茅盾的書法,僅僅是簡單練習便有如此造詣,著實是文學界罕見的書法天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