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這麼分辨茶類,看完這幾點你也能學會

高手這麼分辨茶葉,看完這幾點你也能學會

分辨茶類其實很簡單

六大茶類說來說去早已經記住了:黑茶、紅茶、白茶、綠茶、黃茶、青茶(烏龍茶)。廣大茶友們一般都是通過顏色去分辨,但是這樣的方法也不是一同百通的,今天溪巖就告訴大家高手們都是怎樣辨茶的。

高手這麼分辨茶類,看完這幾點你也能學會

嫩茶重攪綠,清香悠遠——綠茶

綠茶最大的特點“殺青”,或者也可以稱為“炒青”。殺青後的綠茶內部的活性酶已經被破壞,不再發酵。綠茶成品後依然保持著青綠的葉片,由原來的青草味變成了清香,有點像綠豆有點像栗子。清湯綠葉,賞心悅目。

現在市面上大部分的綠茶都是炒青綠茶,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等,但蒸青綠茶、烘青綠茶、曬青綠茶也存在,蒸青綠茶以陽羨茶、恩施玉露為代表,烘青綠茶如太平猴魁、黃山毛峰等,曬青綠茶則有川青和陝青等。

高手這麼分辨茶類,看完這幾點你也能學會

高手這麼分辨茶類,看完這幾點你也能學會

雨潤毛尖,霜生玉露,一任清風欣顧——黃茶

黃茶紙比綠茶多了一道工藝:悶黃,綠色的茶葉變為黃色,而且殺青的時候溫度略低於綠茶,茶葉的活性不會被全部殺死,黃湯黃葉是黃茶的特徵,準確點應該是黃綠色茶湯。

悶過的黃茶少了一分鮮香,多了一分醇厚。用鮮葉的老嫩還能把黃茶分為以下幾種,以單芽製成的黃茶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等黃芽茶;以一芽二葉制的黃茶有北港毛尖、溈山白毛尖等,稱為黃小茶或黃湯;以一芽四五葉制的稱為黃大茶,如皖西黃大茶等。

高手這麼分辨茶類,看完這幾點你也能學會

高手這麼分辨茶類,看完這幾點你也能學會

不炒不揉,自然天成——白茶

白茶也只有兩道工序,萎凋(即晾曬)和烘乾,而且白茶的“晾曬”很注重技巧,不用陽光直接暴曬,要茶師傅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才能充分把控白茶晾曬的程度。

在晾曬的過程中,白茶會略微發酵,能夠聞到一股的淡淡的茶香,像花香還充滿著甜味兒。高品質的白茶雖然茶湯看起來清淡,但是卻十分耐泡,鮮爽可口。現在的白茶主要以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等為主。

高手這麼分辨茶類,看完這幾點你也能學會

高手這麼分辨茶類,看完這幾點你也能學會

七分綠三分紅,綠葉紅鑲邊——烏龍茶

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類,發酵過程是在搖青的過程中產生的,具有標誌性的“綠葉紅邊”就是在這個時候形成的。因為外形色澤呈青褐色也稱為青茶,現在的烏龍茶也並非都是“綠葉紅鑲邊”,現代的工藝改變也出現了部分無紅邊的烏龍茶。

“搖青”是非常重要的步驟,需要精細的把控。烏龍茶除了外觀的特殊還有其“韻味”,不同種類的烏龍茶“韻味”各有不同,如鳳凰單叢的“山韻”,武夷巖茶的“巖韻”,鐵觀音的“觀音韻”等。當下最受追捧的當屬武夷巖茶的巖骨花香了。


高手這麼分辨茶類,看完這幾點你也能學會

高手這麼分辨茶類,看完這幾點你也能學會

“寶光”蜜香,馥郁雋永——紅茶

紅茶重“揉捻”,為了使得嘻哈也細胞和組織破損,更有利於發酵,你會發現紅茶的條索通常比較細長。正宗的小種紅茶在烘乾是最好採用松柴明火烘乾,於其他茶葉不同為的就是保留木頭上的松香,留在茶葉中。

經過完全發酵的紅茶,沖泡出來的茶湯為橙紅色,滋味鮮爽濃厚,優質茶葉底(泡過的茶渣)紅亮。曾經紅茶一度成為絲綢之路的一大商品。

高手這麼分辨茶類,看完這幾點你也能學會

高手這麼分辨茶類,看完這幾點你也能學會

獨步茶林、濃醇甜香——黑茶

黑茶的獨有工藝“渥堆”,通過渥堆時間的長短決定黑茶湯色的深淺,黃褐色或者紅褐色。經過緊壓的黑茶仍會發酵,因此也稱為後發酵。黑茶必須經過渥堆,茶葉的苦澀味才會被大大降低,滋味濃醇甜香,而且可以長久存放,年份越足,滋味愈加醇厚。

高手這麼分辨茶類,看完這幾點你也能學會

高手這麼分辨茶類,看完這幾點你也能學會

今日分享就到這裡,如有其他問題歡迎隨時騷擾

感謝閱讀,巖巖有茶、非巖不茶,我是溪巖,帶你瞭解武夷巖茶

瞭解更多巖茶知識請持續關注,如有相關問題可【私信交流】,更多驚喜恭候大家

歡迎茶友們點贊、轉發、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