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永同飲一江水 共促產業集群化

四川瀘州、重慶永川兩座城市有許多相似之處:兩地相鄰,地處長江上游,有著綜合交通樞紐、教育中心、醫療中心等城市定位,擁有良好的裝備製造業基礎,正在打造大數據產業……

唱好雙城記|瀘永同飲一江水 共促產業集群化

永川汽車產業

唱好雙城記|瀘永同飲一江水 共促產業集群化

永川大數據產業園

相似的城市屬性,讓瀘州與永川走得更近。

當前,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讓兩地合作有了更多可能。通過區域互聯互通,築牢區域合作重要基礎,瀘永兩地正牽手合作,尋找互補點、契合點,抱團發展,共同提升區域產業發展的競爭力。

互聯互通

川渝大通道 聯結兩地情

一條路,聯結兩地情。瀘州市與鄰居重慶永川區,也靠著一條條道路拉近距離,增進情誼。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永川城中的瀘州街是當時永川通往瀘州的唯一道路。瀘州街上,居住著永川本地人,也住著不少瀘州人,共同見證了兩地發展。

後來,瀘永路成為兩地來往的一條重要道路。從瀘州市龍馬潭區安寧街道出發,經瀘縣境內往東北方向驅車到達永川區境內,不到兩小時的車程,讓永川區的樂和樂都、黃瓜山等地成為瀘州市民週末近郊遊的心儀之地。路上,往來的貨車日益增多,讓兩地經貿往來聯繫更加緊密。

隨著時代的發展,一條瀘永路已經無法滿足兩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3月30日,瀘州至永川(川渝界)高速公路在瀘縣境內開工,將兩地聯繫再提速。該項目起於瀘縣牛灘鎮建設村G76廈蓉高速公路,止於毗盧鎮下林村川渝交界處,接瀘永高速公路重慶段,路線全長42.307公里,概算投資51億元。全線採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

瀘州至永川(川渝界)高速公路是連接瀘州市與永川區最便捷的高速通道,也是四川省、重慶市高速路網布局規劃中的重要省際通道。項目建成後,將打破行政區域的劃分,強化成渝經濟區高速路網綜合佈局,形成永川、瀘州之間主骨架通道,並與區內其他公路、鐵路等共同構建起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促進成渝經濟區內部一體化,支撐成渝經濟區腹地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一攬子”交通項目也在加緊規劃:4月7日,瀘州市黨政代表團赴永川區考察,簽署了《四川省瀘州市人民政府重慶市永川區人民政府共建川渝合作示範區2020年行動計劃》。其中提出,要加快謀劃實施渝昆高速鐵路、重慶—瀘州—宜賓沿江貨運鐵路、永川至瀘州市域鐵路(延伸至川南城際鐵路)、瀘永高速公路、長江瀘渝段生態航道整治項目等……諸多項目即將落地,瀘永之間的距離將更近。

川渝聯手

跨區域合作 提升競爭力

區域互聯互通是推動區域合作的重要基礎,促成了兩地的經貿往來。無論是在瀘州還是永川,裝備製造都是當地發展的主要產業之一,而相似的產業也為兩地企業的合作帶來更多機遇。

重慶華中數控技術有限公司在數年前就已經與瀘州企業達成合作。據該公司副總經理周濤介紹,華中數控在永川成立公司,為的就是立足成渝結合部輻射整個大西南地區。在川南區域,瀘州在裝備製造方面有著比較好的基礎,因此也與瀘州部分相關企業有著合作。近年來,隨著瀘州招商力度的逐步加大,周濤表示希望數控應用在西南地區能有更好的成績。

川渝間的合作不止瀘州與永川。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中,越來越多企業選擇在彼此區域內落地生根,提升區域產業發展競爭力。

大數據產業是新興產業,瀘州市與永川區都將其作為未來發展的主要產業之一大力發展。

在重慶雲谷·永川大數據產業園內,重慶創宇後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網絡科技領域的企業,其總公司在成都天府軟件園。該公司總監李云云告訴記者,去年,總部考慮在外地新建分公司,僅用兩週時間就確定了建在永川區。

為何僅用兩週時間就落地?李云云說,在硬件基礎上,成渝高鐵途經永川區,解決了兩地間通行的問題。從軟件上看,當地營商環境較好,對企業支持力度大,加快促成了分公司的落地。更重要的是,永川的高職教育以及重慶的高校資源在專業設置上有著傾向性,培養了諸多優秀的大數據產業相關人才,創宇在永川建立分公司能夠更好解決企業用人問題。

“我們企業得到了所需要的人才,學生在公司得到了實訓成果,校企之間形成了很好的互動。”李云云說,經過實訓的學生畢業後到公司上班可以快速上手,也解決了企業在招工後需要提供很長一段時間崗位培訓的問題,節約了公司的人才培訓成本。

一江清水

築生態屏障 共抓大保護

除了產業合作外,瀘永兩地還在其他領域有著密切聯繫。

瀘州與永川同處長江經濟帶上游,生態環境息息相關,“同飲一江水”的共識讓兩地人民共同擔起了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重任。與此同時,四川省與重慶市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其中一項重要合作內容,雙方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任務,共建聯防聯治機制,共同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2019年7月10日,在成都舉行的推進川渝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合作座談會期間,川渝兩地共簽署了“2+16”個協議(方案),在合作協議中,由四川省瀘州市、內江市和重慶市榮昌區、永川區四地政府簽訂的《深化川渝合作推動瀘內榮永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是其中的一個專項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四地將從加強生態環境共建共治、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建立旅遊區域合作協調機制、促進公共服務對接共享、加強區域協同創新、強化公共事務協同治理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加快瀘內榮永協同發展,著力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國際物流樞紐,共築成渝城市群發展重要支點,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生態環境共建共治中,雙方提出加強長江、沱江、瀨溪河、大陸溪河、龍溪河、大清流河、九曲河(龍市河)、馬鞍河、漁箭河等跨界河流水環境綜合治理,建立跨省河流水情、雨情信息共享和通報制度,建立跨區域環境保護聯動協作機制、上下游河長聯動機制和生態補償機制。

2019年10月18日,永川區黨政考察團赴瀘州考察,又簽署了《深化“瀘內榮永”協同發展推進瀘(州)-永(川)合作備忘錄》,進一步加深彼此間的合作。

當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正在推進。在《四川省瀘州市人民政府重慶市永川區人民政府共建川渝合作示範區2020年行動計劃》中,還明確兩地將組建智能裝備、大數據、龍眼、茶葉產業聯盟,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地域產業品牌。共促產業集群化,瀘永兩地正大力譜寫“雙城記”更美篇章。

瀘州日報記者 肖婷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