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陳生弟教授在此對帕友關心問題做了獨家回答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兼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專業委員會主委、瑞金醫院陳生弟教授

是帕友們較為熟悉的帕金森病資深專家。就帕友關注的話題,帕友網曾數次專訪陳生第教授。


「專家說」陳生弟教授在此對帕友關心問題做了獨家回答


每一次,陳生弟教授都溫和而耐心地解答帕友們的問題。在“2020達濟天下論壇”上,帕友網再一次向陳教授請教了帕友最近關注較多的幾個問題,也是帕友給帕友網留言較多的一些問題。



帕友網:帕金森病患者是不是一定要終身吃藥?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適合手術治療?



陳生弟教授: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帕金森病是慢病,患者始終需要終身服藥治療。第二個問題,是不是對所有患者都需要手術?不是。對患者來說,藥物治療原來有效,現在療效減退,而藥物不能滿意地改善患者的某些症狀,那麼在這個情況下,

符合手術條件的患者可以考慮手術治療。但是,患者手術以後,依然要堅持服藥,當然效果好的話,可以適當減少藥的劑量。



帕友網:目前帕金森病領域面臨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陳生弟教授:第一,對我們醫務人員來說,如何提高早期帕金森病的診斷能力很重要。因為,如果我們能夠早期診斷,就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狀,甚至可能有助於推遲患者疾病進展的速度。

第二,治療當中的一些困惑。在很大程度上,我們通過藥物治療等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或改善病人的症狀。但是對於某些特殊的症狀,我們目前的治療方案是比較有限的。

第三,儘管我們現在有藥物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狀,但是我們不能有效地推遲或延緩疾病的進展,比如我們還缺少神經保護性治療的藥物等。所以在診斷和治療方面,我們目前還有一些困惑和挑戰。



帕友網:在帕金森病的診療理念方面,這些年發生了哪些變化?



陳生弟教授:有幾點變化。

第一,在診斷當中,過去我們所關注的是等病人的症狀已經顯現出來,我們才能診斷,我們設立的叫帕金森病診斷標準。但是現在從國際和我們國內來看,都已經頒佈了帕金森早期的診斷標準,我們稱為“前驅期帕金森病診斷標準”。這樣的話,我們可以更好地發現一些還沒有發展成為帕金森病的前期的患者,並對他們進行早期干預,可以推遲、降低,乃至於避免其發病。這是一個理念上很重要的變化。

在治療當中,我們過去認為一旦得病,可以推遲用藥,等到疾病進展了以後,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和工作能力的時候,才開始用藥。現在我們主張早診斷、早治療、早干預,這是在治療上的一個變化。

第二,早期根據病人的症狀需要用藥的,那就用藥,只要注意低劑量,還是可以很好地幫助病人,並不增加病人遠期的如異動症等併發症。這是治療方面第二個理念的改變。

第三個改變是我們中國幾十年來都強調的“low and slow”治療理念。“low”就是低劑量,“slow ”就是緩慢遞增,這是我們中國幾十年來提倡的一個理念。

帕金森病治療方面的變化,有國際的,也有我們國內的一些理念,都是大家所接受的,我相信對患者也有幫助。


人物簡介:


「專家說」陳生弟教授在此對帕友關心問題做了獨家回答

陳生弟

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神經病學教研室主任、研究所所長、腦病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曾留學美國從事科學研究及臨床進修。

現任國際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會常委、國際神經病學聯盟帕金森病及相關疾病研究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副主委兼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組長、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兼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專業委員會主委、中國神經科學學會副理事長兼神經退行性疾病分會主委、中國醫師協會老年醫學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常委、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醫學委員會副會長兼老年神經病學專家委員會主委及認知障礙專家委員會副主委、中華預防醫學會老年病預防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兼神經退行性疾病學組組長、中國抗衰老促進會神經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神經病學分會常委、上海市醫師協會老年醫學科分會會長等職。曾任瑞金醫院神經科和老年病科主任、國際運動障礙學會委員、國際運動障礙學會亞太地區執委、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病學基礎與臨床分會主委、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分會主委、腦卒中分會主委及老年醫學分會副主委。

現任國際《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主編、《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副主編、《Neurobiology of Aging》、《Alzheimer & Dementia》和《Current Alzheimer Research》等7本雜誌編委;擔任國內5本雜誌副主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