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詢問生命的意義,而是生命正在質疑,要求你回答存在的意義

不是你詢問生命的意義,而是生命正在質疑,要求你回答存在的意義


古人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教育專家沙法麗·薩巴瑞在她的《父母的覺醒》一書中也說道:“生活本身無所謂好壞,它是中性的。世上不存在好運或不幸,生活中的一切境遇都是在為精神的進化提供條件。黑暗和光明的遭際都是通向覺醒的機遇。”


2020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們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全球性公共衛生事件。疫情給我們全國人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我們國家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應該說,這個疫情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災難。


但是就像前面所說的,“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黑暗和光明的遭際都是通向覺醒的機遇。”災難般的疫情酣暢淋漓地

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意義


當代社會,我們所有人包括我們的孩子最大的問題都是過於焦慮、浮躁,我們追求一切外在的刺激和利益。用沙法麗·薩巴瑞在《父母的覺醒》話來說就是:“當代社會的巨大病灶在於,我們無法找回自己的本真。我們太焦慮、太迷惑、太缺乏安全感。為什們呢?因為我們脫離了自己的本真。如果我們能夠同內在的自我建立聯繫,那我們就不會自相殘殺,不會像現在這樣破壞地球,也不會陷入對權力的瘋狂訴求。”


這種本真的缺失、焦慮和浮躁已經越來越多的呈現在我們的孩子身上。


我們很多孩子會因為明星的一個生活動態而把他們推上熱搜,但是卻不會因為袁隆平、屠呦呦、鍾南山等人巨大的社會貢獻而歡欣鼓舞;我們很多孩子會因為一個熱播偶像劇而熱淚盈眶,卻不會因為消防戰士為了百姓的安全付出生命而落淚嘆息;我們很多孩子會為了一個遊戲而廢寢忘食,卻不會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孜孜不倦。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是不擔心的。

不是你詢問生命的意義,而是生命正在質疑,要求你回答存在的意義


可隨著疫情的發展,我們看到已進入古稀之年的鐘南山和李蘭娟院士為了全國人民的安危,奔走在抗疫最前端;我們看到基層醫護工作人員拋家棄子、捨生忘死趕赴武漢支援;我們看到企業家和普通百姓都捐款捐物儘自己一箇中國公民的責任;我們看到無數華人的振臂高呼;我們看到中國人民團結一心;我們看到雖然困難重重但是我們依然拋頭顱灑熱血的堅持與不悔!


這次疫情給了我們一個巨大的精神洗禮,讓我們的靈魂都為之震顫!


當看到這一樁樁一件件的讓人倍感溫暖的新聞時,我們許多人的靈魂似乎開始覺醒,就像春天的風兒一樣開始吹散寒冬的酷寒。我彷彿看見我們靈魂裡那已經因為生鏽而擰的死緊的鐵鏈在這些溫暖和感動沖洗之下開始紛紛揚揚掉下許多斑駁的鐵鏽,鐵鏈漸漸露出原來的光亮,看啊,鐵鏽越掉越多,先是零星的掉落,後面如冬天的潑天大雪般在空中飛散。突然,“當”的一聲,曾經那些頑固不化的思想和觀念斷裂開來,我們好像看到了內心從來沒有看過的自己!我們的內心如萬物復甦,春水汩汩,噴湧而出!


很多人都會問自己活著到底為了什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生命的答案。


不是你詢問生命的意義,而是生命正在質疑,要求你回答存在的意義


在鍾南山和一個環衛工人的身上我彷彿清楚地看到了生命的意義。


已經80多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學術成就斐然,榮譽加身。但是我們看到他居住的房子不是像很多明星一樣的豪宅別墅,而是非常普通的居家裝飾。他不知道自己一個月工資多少,在他們家大家聊的不是掙多少錢,而是醫學。我們在他身上似乎看到了一個真正的醫者的胸懷與追求!


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中國的傳統文化似乎被遺忘了很多。但是我們都不會忘記屬於中國人的錚錚鐵骨!我們有身堅志殘寫出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的司馬遷;不會忘記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吟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不會忘記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寫出《本草綱目》的李時珍……


讀書的時候,我們總覺得書上這些古人距離我們很遙遠。可是在我們每天浮沉於世俗和名利時,總有一些像司馬遷、陶淵明、李時珍一樣的人不畏生死、不計自己得失如世界的一股清流支撐起我們整個中華民族,他們是我們整個民族的中流砥柱!而現在,鍾南山院士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在浮躁的當代,在我們身邊,依然有那麼些錚錚鐵骨推動著我們中華民族不斷向前!我想,這正是中華民族面臨多次危機卻依然能屹立於東方的原因之一!


除了鍾南山院士,還有一個人讓我印象很深刻,他就是日照市東港區環衛工人袁兆文。一天下午,他來到派出所匿名捐贈了一萬二千元。風吹日曬的臉和滿是老繭的手不會影響我們看到他捐款不留名並且轉身就走的灑脫與高大。他的一句樸實的話震動了我:“古人說,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我土話土說:人家能豁出性命,咱就不能做一點貢獻嗎?”環衛工的辛苦我們不用說都明白,這一萬二的捐款只值一萬二嗎?不!價值千金!袁兆文可能沒有鍾南山院士的博學,他是我們千千萬萬普通百姓中的一員,但是普通的他卻做了那麼不普通的事情!想想真是令我們無數人汗顏!


不是你詢問生命的意義,而是生命正在質疑,要求你回答存在的意義


偉大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說過:“並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義,人生意義是自己賦予自己的。


每個人都向往幸福和自由,想追求人生的意義。但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我們經常非常迷茫。為此,阿德勒心理學提出了“引導之星”的概念。日本著名哲學家岸見一郎著作的《被討厭的勇氣》中的哲人具體的闡述了阿德勒的“引導之星”的概念。書中寫道:“我們的人生需要引導之星,只要不迷失這個指針就可以,只要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就可以獲得幸福。”哲人告訴我們“引導之星”指的是“他者貢獻”,“他者貢獻”就是說對他人給予影響、作出貢獻。

我想,鍾南山院士和袁兆文以及一切為了疫情而努力奮鬥的中國人都是在做“他者貢獻“,他們的貢獻不論大小,但是都是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實現自己人生的意義!


維克多·E·弗蘭克爾在他的《活出生命的意義》中說道:“每個人都有特殊的職責或使命,他人無法越俎代庖。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實現人生目標的機會也只有一次……追根究底,其實不是你詢問生命的意義何在,而是生命正提出質疑,要求你回答存在的意義為何。換言之,人必須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願與所有人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