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危機,拯救自己的“黃金1008小時”

文/譚峰

14世紀中期,歐洲被一場來源於蒙古的病患打了個“措手不及”。這種疾病從鼠疫開始蔓延至歐洲大陸,一時間歐洲近1/3的生命就這樣在無力和恐懼中結束,歐洲陷入一場空前的危機之中。這就是史上知名的“黑死病浩劫”。

和很多人想象中不同的是,當時尚處於中世紀的歐洲非但沒有被這場浩劫打垮,整個社會還向前跨越了一大步。鼠疫導致農村勞動力日益銳減,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歐洲不可一世的封建莊園制度,改變了農民對於土地的依附關係。


面對危機,拯救自己的“黃金1008小時”

有關歐洲黑死病的畫作


不再滿足於傳統農耕文明框架下的人們,開始明白技術創新與航海探險是脫離封建領主盤剝的另一條新途徑。從此,歐洲社會進入到一個自我覺醒的“光明時刻”。思想萌動、商業貿易、制度保障、產業革新,一連串地助推歐洲社會的現代化進程,為人類之後步入“歐洲世紀”打下了夯實的基石。

一段宏大的歷史,往往和乍看起來並不起眼的細節產生更為強烈的化學反應。鮮有人知,一場人類史上轟轟烈烈的產業革命竟和黑死病這樣的浩劫有正向的關聯。在西方的一些歷史學家看來,歐洲甚至是全人類都要感謝這場“黑死病危機”,因為他倒逼人們盡力地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並獲得了重生。

利用一次“好的危機”

當突如其來的危機來臨之時,人們總是習慣性地篤信厄運降至,卻忽略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哲學道理。看來,危機並不一定是一場災難,它自然有其可以被人類掌控和利用的一面。面對危機,丘吉爾更是放下豪言:“永遠不要浪費一次好的危機!”

危機是如何向人們期待的正面方向發展?對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其實也是如何巧妙化解危機的重要思路。和國家危機相比起來,個人危機的處理和解決顯得更為簡單,意義卻更為深遠,它關切著人們具體的生存和發展。


面對危機,拯救自己的“黃金1008小時”

當危機到來時


應對危機,人類也會循序漸進地經由一個分階段、分步驟的全過程。通過各種心理實驗,西方心理學家認為,危機發生後的六週時間是一個重要調整期,這也被視為一個人合情合理地化解自身危機的“黃金1008小時”。

如何能夠很好地利用漫長的1008個小時,無疑是一個個體轉“危”為“機”關鍵的過渡時段。其實,看似漫長的時光可以具體地分隔為四個階段(如下圖所示),人們只需在不同的階段,完成自己該完成的“任務”,危機的處理就會初見成效。


面對危機,拯救自己的“黃金1008小時”

黃金1008個小時(作者自制)


在危機發生的那一刻到大約一週的時間,是第一階段,我將其稱為“感性階段”。“感性階段”顧名思義,就是個人感性的情緒是這一階段的“主旋律”。在感性階段中,人們主要被恐懼、迷離、失落等負面情緒所佔據,他們難以極度清醒地分析出危機自身的利弊關係。感性階段的情緒更多地表現為個體的不適應和難以接受現實的“應激性反應”。

雖說這些極具負面效應的情緒不利於人們對危機的及時處理,卻也不會持續太久的時間,可謂“來到快,去的也快”。人們一般在大約一週的時間內就會意識到危機的走勢、特點和影響,並開始著手準備相應的對策。

從焦慮到釋然

“接納階段”是危機轉移的第二階段。在這一階段中,人們先前單純的牴觸情緒已退居後位,接受危機的存在才是這一階段的主流心理狀態。一般情況下,人們在剛面對危機的時候總是帶有多多少少的恐慌和自卑的心理陰影,但危機也會“逼迫”好奇的人類不斷地探索,最終形成一種相對完美的方法、制度和思維。英國知名作家塞繆爾·約翰遜就直言道,“當一個人得知自己會在兩週後被絞死時,他的精力集中程度會令人驚歎”。

“接納”一是指接納危機本身的事實,不再做過多無謂的感情宣洩;二是接納危機帶來的危害,最終被人們演繹為坦然面對危害的勇氣和信心。如此說來,接納的兩種形態就客觀地決定了這一階段的大致期限——兩週,即每一種接納的方式均持續為大約一週的時間。人們可以先用一週的時間用來揭掉危機神秘的面紗,正視其原本模樣,之後再用一週的時間去直面危機所產生的危害。


面對危機,拯救自己的“黃金1008小時”

危機要像立交橋那樣,需要疏導管控


接下來最為重要的階段,即是“磨合階段”。一種危機被接納之後還不夠,因為它還沒有以最為恰當的方式得以解決。危機的接納不完全等同於危機的解決,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個“磨合”的距離。“磨合”的結果就是要克服問題與應對之間所存在的不相匹配度。

在磨合階段中,人們不僅要找出危機的應對方案,還要能夠確保這種方案不是“空中樓閣”,保證其具有實實在在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應地,人們要在一週的時間內找到一些應對方案,再用一週的時間來實現方案的“落地”,使其具有更多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面對危機,拯救自己的“黃金1008小時”

危機得到處理後並非等同於其徹底結束


完善階段是繼磨合階段之後的第四階段,亦是個體危機處理的最後一個階段。人們需要在這一階段完成危機處置的收尾工作,即危機解決方案是否仍存有不足、確定危機最終得以較好地解決以及獲得之後類似危機的解決思路等。在這最後一週的時段中,不斷被改進和被整合的危機解決方案得以升級,它不僅可以解決當下的問題,還對未來相似情況下的危機處置提供重要的參考模板。

應對危機的全過程非常有必要進行成系統、成規模的糾錯、梳理和總結。完善階段存在的意義就是告誡人們,不能理所當然地認為危機得到處理後就最終得以徹底的結束。與此同時,危機的處理是一個多種元素互相滲透、互相博弈的過程,對於其階段的劃分和運行也可依據具體情況來具體地分析。

空間解決方案

如果說將看似令人恐慌的危機分為四個階段,是將其一一化解的“時間解決方案”;那麼“學會轉移”則是對危機大卸八塊的“空間解決方案”。 個體的“空間解決方案”所亟需的思路,便是“轉移”。

危機之所以能起作用,不光光客觀地體現於其對個體巨大的威懾力,還在乎人們主觀世界的一種偏執的注意力。危機所釋放的消極效應像一塊磁鐵,源源不斷地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力。從文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們對危機所發生負面效應的注意力似乎總是比對其尚待挖掘的正面效應更強大、更持續。


面對危機,拯救自己的“黃金1008小時”

對於危機轉移來說,“答案”要比“問題”更重要


在這種情形下,那些提早將自己注意力轉移到他處的人們就有儘早克服危機束縛的可能性,這也被視為個體第一時間擺脫危機的法寶。除了難以消除的消極影響,危機畢竟還是具有其一定的積極作用的。此時,陷入危機四伏的個體,最應該的就是沉下心來,冷靜地找到危機本身藏有的積極因素和正向力量。

這裡有四個向度,可以成為人們儘快“轉移危機”的參照思路。如下圖所示,個人、他者、過往、觀念是個體擺脫危機困擾,撥雲見日的多元視角。


面對危機,拯救自己的“黃金1008小時”

危機轉移的四個向度(作者自制)


在面對危機的時候,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一種首要的危機轉移的向度。這裡有兩個要素需要考慮:個人的“危機相融點”和“危機相斥點”。當一個人遭遇危機打擊時,他並不一定是一個“失敗者”(loser),只是其身上所藏有的優勢一時之間被來勢洶洶的危機所遮掩。這種個人優勢或個人亮色,又可理解為“危機的相融點”。

“相融點”如果利用得到,它就會很好地與化解危機帶給個體的困擾,成為解決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最終與危機融合為一體。與此相對應的就是,“危機的相斥點”,即對轉移危機不利的個人能力、性格癖好、生活習慣和思維侷限等。在危機轉移的過程中,一個人應該養成“先相融,後相斥”的順序,來巧妙地使自己儘快走出危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面對危機,拯救自己的“黃金1008小時”

中年危機是個人步入成功的一大“門檻”


中年危機的個人“相融點”在於健康的身體,一副好的皮囊才能幫助中年人持續地、順利地走出基於年齡而形成的困境。就業危機的“相融點”在於個人所掌握的渠道,投簡歷找不到工作,可以付諸更為多元的個人渠道——比如人脈資源、家庭資源、老鄉資源、社交媒體資源、互聯網資源,甚至是鮮為人知的興趣愛好等——來讓自己儘快地擺脫等待好工作的被動局面。婚姻危機的“相融點”在於個體的獨立,一個實現財務獨立、人格獨立、生活方式獨立的女性即使遇到了婚姻問題,她也可以相對遊刃有餘地尋求到愛情中另外一片芳草地。

戰術,還是戰略

他者的角度,讓危機轉移的過程充滿了一種借鑑性,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裡的“他者”既指個體在面對危機時的種種反應,同時也廣義地囊括國家、組織、社會團體等在面對危機時的理念和措施。當一個人遇到危機時,他可以暫時跳脫於自己的“一畝三分田”,看看他者是否與自己有相同的經歷。在相同的經歷下,他者是如何應對危機的,其中的解決亮點又是哪些,這些亮點是否可以為我所用。這些角度都為個人的危機轉移帶來了新視角和新思維。

當然,在看到他者解決危機亮點同時,一個正陷入危機的個體也不能忽略兩者遭遇危機時的“不同之處”。這其實是一種排除法,排除了那些不適應轉移危機、解決危機的方法。

很多人往往專注於他者順利擺脫危機後的得意,就不假思索地套用對方解決危機的方案,最終往往是以失敗告終。其實,這套危機解決方案並沒有錯,錯的是個體沒有意識到危機所置環境和條件的不同之處。


面對危機,拯救自己的“黃金1008小時”

要始終對危機保持警覺


個人除了可以在他者的經驗中得到啟發,也同時可在自己過往的蹤跡中尋得某些靈感。過往的事情雖然已成歷史,卻見證著個人成長的得與失。在轉移危機的時候,個人不能輕易地“讓過去過去”,而是要有意識地在過去的歲月中找到處理危機的“重疊部分”。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比自己更瞭解自己。一個人所經歷的相同體驗,只有這個人才有十足的“發言權”,這一點對於危機轉移的任務來說,具有當之無愧的唯一性。當自己過去相同的經歷和此刻發生某種程度的對應時,人們一般會很快地從慌亂中“轉移出來”,理出一些解決問題的頭緒。如此而言,一套應對方案的大致輪廓也逐漸清晰起來。

危機的轉移不僅是“戰術”的轉移,還是“戰略”的轉移。對於個體危機處理來說,“觀念”無疑是戰略轉移的關鍵詞。導致一個人很久時間難以從危機中走出來,一方面是因為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就在於觀念錯誤。可惜的是,後者往往沒有引起大多數人足夠的重視。

危機拖延症

觀念滯後是造成“危機拖延症”的一個主要誘因。“危機拖延症”就是本應在合理時間範圍內解決掉的危機,對於一些群體來說卻遲遲難以終結。這在很多時候並非源於個人能力原因,而是個人觀念的滯後。比如一位在電視臺工作的現場直播記者,在面對互聯網時代的時候,依然按照傳統媒體直播的方式來從事自己現在的工作,他就很容易長期陷入到職場瓶頸的危機之中。細想來,這位記者自然有真本事,但這種真本事已屬過去時,它畢竟不是“新思想”,自然無法解決此時此刻的一些業務難題。


面對危機,拯救自己的“黃金1008小時”

互聯網時代有機會,也有風險


對於這位記者,他要想告別滯後的觀念,就應學會顛覆自己曾堅信的東西,並馬上讓自己行動起來。其實,解決危機一般地從客觀上來說並沒有那麼“棘手”,棘手的是很多人習慣於常規的思維模式,不能第一時間地改變一種解決問題的大方向。如果大方向錯了,再具體的技巧、竅門和細節也是無濟於事的。

改變觀念並非易事,因為它需要一個人擁有告別傳統思考習慣的膽略。而且,改變本身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並非所有有關新觀念、新思維的嘗試都會直指成功,靈活而多元的方式方法是不容小覷的保障。個體要學會在觀念的顛覆和重整中,自覺地找到一種調整自我的新方式。還舉那位電視臺記者的例子,他縱然是已決定自己融入互聯網的直播中,也要具體地圈定出——自媒體品牌、社群媒體、新媒體矩陣、短視頻效應等——哪些方式,是最適合他的。

當一個人以“觀念轉變”為標誌的危機發生轉變之時,危機的轉移就不僅僅指注意力的轉移,它還進一步地深化為情感的轉移。也就是說,人們對於危機的態度已不在停留於被動地“不關注”,還升級為主動的“不在乎”。當一個人在情感上有了另外一種新的積極的情緒——比如樂觀、自信、灑脫——之時,他對危機的轉移才是一種充分的、徹底的勝利。


面對危機,拯救自己的“黃金1008小時”

轉移危機亟需一種靈活的思維方式


轉移危機需要一種固定的範式,同時也亟需一種靈活的思維方式。因為每次危機爆發的時間、空間、效力、方式都不盡相同,採取一種靈活變通的心緒方為瓦解危機的一大“高招”。這一高招概括為四個字:逆向思維。

在危機來臨之際,一個人採取和很多人都一樣的解決方式,也許是最快捷、最保險的,卻不一定是最見效的。別人都這麼做,自己如果可以換作相反的方法去應對危機,有時往往會產生超乎想象的正向效果。秉持逆向思維理念的個體,會較為靈活地找到危機轉移和危機解決的“任督二脈”。

假如時間退回到歐洲的黑死病時期,你是否會不跟風地保有對疾病過度的畏懼,而是反方向地考慮到疾病所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如果考慮到這一問題後,你會不會置傳統思想的束縛於不顧,毅然決然地加入到航海大冒險的隊伍中,開拓海外市場,最終實現了一次轉移危機的“逆向超越”?

凡人的逆襲

危機的剋星有兩個,一是自主的創造性,二便是普遍的適應性。反向地想想,被所有人心懷驚悸的危機並非是戰無不勝的,它本身也有懼怕的東西。那就是人們的“免疫力”。其實,危機從某種程度上很像曾流行於歐洲的黑死病病毒,最怕人們對它的存立和傳播產生有效的“抗體”。換句話說,危機最害怕的是人們對於危機的“適應”。

學會適應危機是繼學會轉移危機之後的另一種不可小覷的能力。轉移危機更多地偏重於一個人面對危機時的“進攻”,而適應危機則更主要地表現為個體對危機處理過程中的“防守”。“攻城容易,守城難。”在一定時間內,適應危機的種種情形甚至是一種比轉移危機本身更重要的能力。


面對危機,拯救自己的“黃金1008小時”

戰勝危機,戰勝的永遠不是危機本身


在面對危機的時候,有些人很快就會接納危機、適應危機,先於眾人發現危機的“漏洞”,儘快地擺脫危機的困擾,脫穎而出。這些人往往被視為危機處理的“強人”。其實,“強人“的定義不光是特指個體的能力多麼卓然,而是在於其在多大程度上將現有資源轉化為另外一種動能,並補齊自己所存在的短板,從而實現扭轉乾坤的“逆襲”。

人類對黑死病的戰勝,其實戰勝的不是黑死病本身,而是對這種病毒的抵抗能力。危機解決也是一樣的道理。當我們暫時地征服了一種危機的時候,並不意味著其不會再永遠絕滅於人世,而是說人們已和危機合二為一地共融共存了。

戰勝危機,戰勝的永遠不是危機本身,而是對危機的態度和由此積澱起來的成熟心智。這可能就是人們所俗稱的“意志品質”吧。


<code>視野 · 深度 · 新識/<code>

時尚版、文化版、國際版、傳媒版、旅行版、人物版,每一版面都將開拓一片“新大陸”。

帶你發現“新大陸”,先點關注哦。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若有問題請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