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版】不能拋棄的“手荷物” 文

  


【語音版】不能拋棄的“手荷物”   文/高楊

新加坡作家尤金曾在文章裡說:看一家人乾不乾淨,不是要看客廳如何富麗堂皇,不是臥室怎麼清雅舒適,而是要看他們家的廚房,抹布、鍋蓋、灶臺,廚房裡角角落落,是不是沾滿了油汙,或是散發著酸腐的味道,這是最能檢驗主婦勤快與否的標準。

  聽說日本人愛乾淨,每個家庭的衛生都可以接受最嚴苛的考驗。先放下風格各異的家庭衛生不表,單是公共環境的保持這一項,日本人就讓世界人民震驚。特別是他們扔垃圾,簡直是一門大學問。

  江湖盛傳,不得不信。為了不給我國人民丟臉,出國前,我們全家對如何扔垃圾進行了系統學習,並互相考核,以鞏固所學。沒想到住進奉仁園的第一天,我還是茫然不知所措。首先,偌大個院子我愣是沒找到扔垃圾的地方。直到先到東京一個月的李桑親自領著我來到院子一角,指著一間鐵皮房子,告訴我這裡就是垃圾站。

  我細細打量這間天藍色的鐵皮房子,推拉門的把手是不鏽鋼的,被擦得鋥明瓦亮。我一直以為這裡是整個院子的配電室,走過好幾次,都想不到這裡會是一個垃圾站。拉開推拉門,房子裡有好幾個大垃圾箱,標明著垃圾的分類,垃圾被裝在塑料袋裡,居然顯得清爽和乾淨。旁邊是舊物回收櫃,紙箱子被拆開,按大小分類綁得整整齊齊,裝牛奶的盒子被洗乾淨、晾乾,按著盒子上標註的方式剪開,捆綁。用過的塑料盆、筐,或者舊被子床單,也被疊得好好的放在一邊。地上有一個大的網兜,裡面裝著塑料飲料瓶,蓋子被擰下來放在網兜旁邊的小盒子裡。玻璃瓶子就需要根據形狀大小,分別放在旁邊的三個盒子裡……對了,還有一個特殊的區域,這裡堆放著固化了的油脂。日本政府規定,不得將使用過的油倒入下水管道,必須固化後,放在指定的地點。

  如此,我回家後又細細地做了一番分析總結:在扔垃圾前,首先要將垃圾進行初步處理。比如:牛奶和果汁紙盒要洗乾淨和晾曬,再依著盒子上的提示剪好並捆綁;酸奶盒需要洗乾淨擦乾,一個個套在一起;廚餘垃圾中的殘渣果核要與塑料袋和一次性飯盒分開……電池、藥物、縫衣針等,更是要投放在固定的地方,雖不需處理,但細小的“危險”垃圾要特別留意,不能扔錯地方,否則會給別人帶來麻煩;當然還有你不小心摔碎的玻璃杯和瓷碗,會劃傷人手的東西,需要用紙包好,並註明“內有玻璃、小心劃手”的字樣。

  光是扔個垃圾,就耗費了我好幾天來學習和適應。當我第一次提著自己處理好的垃圾,忐忑地走向垃圾站時,恰好碰到奉仁園的山下先生,他是負責奉仁園院內衛生的。因為他娶了一位中國妻子,所以跟我們這些中國來的客人特別友好。他用不太熟練的漢語說:“我們真是幸運,不需要與垃圾一起睡覺。可以先放在垃圾的家(垃圾站),等著回收車來收。一般的小區裡沒有垃圾的家,就要把垃圾存起來,等著車來收。一天只能有一種垃圾被收走,剩下的還要在家裡等著,一個星期才能扔完,但新的垃圾又存在那裡了……”他說到這裡,我已經崩潰了,只有二十幾平方米的房間,還要與垃圾共眠,簡直是無法想象。

  除了公園,日本其他的公共場所是沒有垃圾桶的,日本人早已習慣將垃圾揹回家分類後再投放。漸漸地,我們也習慣了出門前包裡裝上垃圾袋,將外出的廢棄物打包回家處理。時間久了,垃圾居然成了不能被拋棄的“手荷物”(日文指手提的隨身小件)。

  有次去飯田橋吃醬油拉麵,意外地發現面里居然放了難得一見的香菜,品嚐到這久違的香味兒簡直欣喜若狂。一時忘形,走的時候落下了提了一路的垃圾袋。人都走出好遠了,突然發現手裡空了,才意識到垃圾袋丟在了麵館。急匆匆往回趕,快到時恰巧碰上店家,他手提著我的垃圾袋正預備追趕並送還我們。趕緊雙手接住,互相鞠躬,再三感謝,拿了一袋子垃圾,心滿意足地回家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