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寧鉑:13歲讀大學,與副總理對弈連贏兩局,38歲出家為僧

中國向來有“神童情結”

,三歲讓梨的孔融,八歲稱象的曹衝,十二歲拜相的甘羅都傳為千古美談。直到現在,望子成龍仍然是中國式家長的心頭之好。很多家長會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希望他/她們能全面發展,“贏在起跑線上”


市場也樂於迎合這樣的心態,甚至前段時間還鬧出過“量子波動速讀培訓”之類的笑話。

神童寧鉑:13歲讀大學,與副總理對弈連贏兩局,38歲出家為僧

看看這架勢,真恨不得孩子能長出三頭六臂啊。


不過這也只能算是家長們的“個人行為”,而在七八十年代時,我們國家為了振興科技,快速選拔出可用之材,還大力倡導過一段時間的神童教育。


今天要說的,便是當時有“中國第一神童”之稱的,寧鉑的故事。

神童寧鉑:13歲讀大學,與副總理對弈連贏兩局,38歲出家為僧

迎合時代,神童的誕生

1965年,寧鉑出生在江西贛州的一個普通家庭。據他成名後的報道說,這孩子很早就表現出超乎常人的天賦,當時社會上廣泛流傳著一份“神童逆天履歷”


兩歲半能背誦30多首毛澤東詩詞

3歲能數一百個數

4歲識得400多個漢字

6歲偶爾翻翻中醫書籍,就學會了開藥方

8歲與大人對弈圍棋還能讓個三五子

9歲熟讀唐詩宋詞並能吟詩作對……


考慮到七十年代末落後的教育環境,這簡直是個天才。

神童寧鉑:13歲讀大學,與副總理對弈連贏兩局,38歲出家為僧

要知道,當時的中國剛剛恢復了中斷了十年的高考,科技領域疲弱,人才隊伍也出現了大的斷層。


針對於此,1977年,鄧小平作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重要指示,“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成為當時一句響亮口號。


社會需求+個人天賦,簡直是完美的結合


神童寧鉑:13歲讀大學,與副總理對弈連贏兩局,38歲出家為僧

於是,在當年10月,江西冶金學院教師倪霖,給兼任中科院院長的副總理方毅寫了一封長達10頁的信,舉薦天才少年寧鉑。


方毅副總理很快做出批示:“如屬實,應破格收入大學學習。”


中科大隨即下派兩位老師到江西,去當時寧鉑就讀的學校面試他。經過一場數學測驗,寧鉑被破格錄取,當時年僅13歲的他,得以進入中科大學習。


以此為契機,中國成立了第一個大學少年班。

神童寧鉑:13歲讀大學,與副總理對弈連贏兩局,38歲出家為僧

對,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中科大少年班是因為寧鉑的存在而成立的。雖然第一屆少年班的學生有21人,年齡最小的另一位“神童”謝彥波還比寧鉑小兩歲,但寧鉑當之無愧的成為了眾多神童中的代表人物。


1978年初,副總理方毅親自接見了這位神童代表,與他展開兩局對弈,寧鉑全勝。


至此,這個年僅13歲的少年聲名鵲起,無數報道和採訪撲面而來。

神童寧鉑:13歲讀大學,與副總理對弈連贏兩局,38歲出家為僧

火爆到什麼程度呢?某天,寧鉑在中科大校園內的一個葡萄架下讀書,雜誌記者把他拍了下來,然後那個葡萄架就成了一個固定景點,引來無數科大新生前來瞻仰……


現在的流量明星也不過如此啊。


神童的逃避:遁入空門,出家為僧

可是,本該在人生頂點的寧鉑,卻表現出了各種不適應。


他的照片被刊登在國內的各大報刊,他的事蹟被編入小學課本,他的一舉一動都引人注目。可這一切,都令他感到窒息。


在別人的注視下,他不得不一直扮演神童的角色。多年後,寧鉑回憶起這段經歷,說道:“沒有人告訴我,說其實你是個很普通的孩子,你應該做個正常的人。”

神童寧鉑:13歲讀大學,與副總理對弈連贏兩局,38歲出家為僧

入學一年後,少年班的學生開始選擇專業方向。寧鉑在之前仔細分析過自己的學業:數學成績不錯,但不想繼續學;物理最差,沒有興趣;喜歡醫學、化學和天文,想深入研究天文學。



但是中科大沒有天文系。


於是,他向班主任汪惠迪提出了這個問題,汪隨即向校領導打了份報告,請求讓寧鉑轉到南京大學攻讀天文,或者轉本校的化學系。


然而,他最終被安排進了理論物理系——中國科學界的熱門前沿。神童嘛,當然要研究這個啦。

神童寧鉑:13歲讀大學,與副總理對弈連贏兩局,38歲出家為僧

當時的校領導把他拉進家裡談話:“科大專門培養你,對你很重視,你是個懂事的乖孩子,要聽話。”


然後他就再也沒提過轉系的事情。


1982年,19歲的寧鉑本科畢業,留校任教,成為了“全國最年輕的講師”,這個新身份再次轟動全國。

神童寧鉑:13歲讀大學,與副總理對弈連贏兩局,38歲出家為僧

但此時的他,已經失去了直面失敗的勇氣,就在任教的那年,他報考了研究生。


然後,他放棄了考試。


第二次報考,他完成了體檢,但還是沒考。


第三次報考,他領了准考證,卻在臨進考場前的那一刻退縮了。


對於這段經歷,他後來跟別人解釋是自己虛榮心太強了,想證明自己不考研照樣能夠成功。


但班主任汪惠迪卻直言:“他只是太害怕失敗了。”


這個過早成名的天才少年,已經輸不起了。


神童寧鉑:13歲讀大學,與副總理對弈連贏兩局,38歲出家為僧

《人民的名義》截圖


你不願意種花,你說,“我不願意看見它一點點凋落”。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顧城《避免》


深受困擾的寧鉑,開始接觸起了佛學氣功,人也變得神神叨叨的。漸漸地,他與家人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有時鬧了矛盾,甚至會到離家出走的地步。


1998年,寧鉑參加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欄目拍攝,在鏡頭前,他猛烈抨擊了神童教育,直言自己並不是神童,媒體上關於他的說法都是胡編的。


“我們面對的是孩子,不是做生意,不能把他們當實驗品!”

神童寧鉑:13歲讀大學,與副總理對弈連贏兩局,38歲出家為僧

《實話實說》節目截圖

說起這些,他語氣有些激動,但對此,當時的現場觀眾卻只有哂笑。


節目的最後,主持人發問:“認為神童存在的請舉手!”


有近90%的觀眾舉起了手,顯然,寧鉑並沒有得到他想要的回應。


這便成為了他最後一次的公眾媒體發聲。


2003年,寧鉑“拋妻棄子”,遁入空門出家。一代神童,最終選擇用這樣的方式對抗輿論和鏡頭。

神童寧鉑:13歲讀大學,與副總理對弈連贏兩局,38歲出家為僧

有關神童教育的爭議

如果僅看寧鉑本人的經歷,很容易得出“神童教育是失敗的”結論。但實際上,根據2004年中科大公佈的數據,少年班創辦27年來,招收的1134名學生中,有85%以上的應屆生都考取了研究生,有300人獲得了博士學位。


而且,其中不乏前微軟中國董事長張亞勤這樣的風雲人物。


而當年的張亞勤,也只是被“神童寧鉑”的光環感召的孩子之一。


1978年,他在《光明日報》上讀了寧鉑的事蹟大受鼓舞,激動的睡不著覺。6個月後,當年僅12歲的他就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

神童寧鉑:13歲讀大學,與副總理對弈連贏兩局,38歲出家為僧

張亞勤

對於這個小時候的“偶像”,張亞勤並不願意盲從輿論,把寧鉑當做“失敗的典型”,他曾說:“什麼叫成功?什麼叫失敗?大家標準不一樣。我們這些人才30多歲40出頭,這個年齡很難講是成功還是失敗,萬一他是個高僧呢?”


而彼時的寧鉑,也確實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


多年後,一位記者偶然在江西的禪院中碰到了已經還俗的他,他在那裡講佛學,課堂上座無虛席。


而對於早年的經歷,寧鉑也看淡了,坦言道:“我學佛只是為了解決我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困擾,完成自己與佛法相應的實踐過程,以我一個人的狀態評價少年班,對少年班是不公平的。”

神童寧鉑:13歲讀大學,與副總理對弈連贏兩局,38歲出家為僧

講課的寧鉑

據寧鉑的同學說,現在的寧鉑生活得很快樂,比在學校時反而開朗很多,K歌水平還相當不錯。


從寧鉑到張亞勤,到底誰算得上成功呢?


也許,世俗定義的成功並不重要,真正的成功,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一生。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以及1998年《實話實說》節目截圖

文字素材取自網上相關新聞資訊

我是@鑑史知趣,專注於文史類創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