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層還是大中券商的盛宴:小券商幹體力活的命

原本以為機會,結果到頭來還是一場空。

這是小券商在精選層命運的寫照。

由於近年來IPO業務競爭激烈,被邊緣化的小券商於是轉換跑道深耕新三板,個別小券商在新三板督導的企業四、五百家企業。當精選層快速落地時,不少圈內人士認為,小券商有了出頭日。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挖貝新三板研究院數據顯示,精選層的天空還是大券商唱戲,小券商成配角。已完成精選層輔導和在輔的106家企業中,中信建投、申萬宏源、安信等中大型券商拿走大部分市場份額,而且他們輔導企業質地普遍不錯。

首批精選層:大中券商的盛宴

從推進的進度看,首批精選層掛牌企業基本會來自上面提到106家企業。

截至到4月14日,共有11家公司完成精選層輔導,其輔導券商的資產規模基本在30名以內。

精選層首批熱門公司觀典防務、貝特瑞、穎泰生物的輔導券商分別為中信證券、國信證券和西南證券,這些券商2018年資產規模都在30名以內,特別是中信證券是國內最大的券商。11家券商中,規模最小的華龍證券其2018年資產規位列50名。

再來看在輔的95家企業,申萬宏源、中信建投、安信證券等分別拿到16家、10家、5家,而且他們輔導企業的質地都不錯。以申萬宏源輔導的16家企業為例,平均利潤4100多萬元,其中14家企業在財務指標上基本達到精選層門檻。中信建投輔導企業全部符合標準,平均利潤5800萬元。

大券商的殺手鐧:“搶”

過去幾年,由於新三板行情非常冷清,從2017年開始,大券商基本放棄了新三板業務。

為什麼精選層機會來了,大券商又能殺個“回馬槍”呢?

一個原因,大券商在退守時留個“心眼”,把質地不好的企業進行清盤,而把好的企業留下來當IPO“苗子”進行培養。

另一個秘訣是去“搶”。據挖貝新三板研究院統計,中信建投在輔10家企業中,其中有4家是今年從別家券商手上接過來的。水治理、潤農節水、翰博高新、鋼銀電商前主辦券商分別是國金證券、國泰君安、華英證券和廣發證券。

申萬宏源雖然督導的新三板企業達到583家,位居所有券商第一名。今年還是從其它券商手中拿到4家企業,其中3家在輔,1家公司董事會通過精選層相關議案。

中信建投、申萬宏源“搶”到企業2018年全部實現盈利,2家公司2018年利潤超過1億元。

不過,中泰證券有點不同,採取“蓄水養魚”策略。首先是督導新三板企業多,達到359家位居全市場第四。其督導企業備戰精選層數量也多,以69家位居第一。目前,其督導企業有3家進入輔導期。

小券商:幹體力活的命

挖貝新三板研究院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有310家進入精選層備戰階段,而他們的督導/輔導券商,基本上還是大中型券商。

中泰證券以69家位居榜首,中信建投、申萬宏源、方正證券、東北證券等知名券商均進入前10名。前10名中,體量相對較小的是開源證券。

雖然小券商在這場小“IPO”中淪為配角,但部分券商有望實現IPO業務“零”突破。申港證券所輔導1家企業已進入輔導階段,經營業績也達到精選層財務標準。

而山西證券、德邦證券、上海證券、中山證券等券商手握2家備戰企業,但由於財務指標還未達到精選層標準,要想實現“0的突破”還有一定難度。

從新三板業務來看,“小IPO”業務是最肥的一塊,一單下來少則幾百萬,多則上千萬。督導業務屬於體力活,一年督導十幾萬,風險還大,被督導企業一旦犯錯,券商還得挨罰。

但從目前發展形勢來看,小券商在新三板的業務還是要以督導為主。以開源證券為例,去年年末督導掛牌公司416家,僅次於申萬宏源,排名市場第二。而在310家備戰精選層企業中,開源證券僅佔到8家,而且這些企業中有3家不符合精選層標準。

本文源自挖貝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