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偉大心理學家的思想精華,哥倫比亞大學推崇的心理學普及讀物

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約翰·華生的經典名著《行為心理學》

約翰·華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年出生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特拉菲勒斯·雷斯特,父親皮肯斯·巴特勒是一個性情暴躁的小農場主,母親艾瑪是一位虔誠的美南浸信徒。可能是因為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表現得過於嚴苛,華生在今後的人生中對任何形式的宗教都很反感。13歲時,父親拋棄家庭,目前賣掉了農村,帶著華生搬到格林維爾 ,在格林維爾,同學們有意無意地嘲弄來自偏僻鄉村的華生,加上早期家庭教育的失當和離異,華生漸漸變得異常敏感,平時情緒低落,學業表現也非常糟糕。因為這種敏感、極端的脆弱特質,他還曾因兩次行為過激而被捕,一次是因為和黑人打架,一次是因為在城內鳴槍。少年時期的華生,可謂苦悶至極。


一個偉大心理學家的思想精華,哥倫比亞大學推崇的心理學普及讀物


16歲時,華生按照母親的期望,進入格林維爾的福爾曼大學選修神學,但是不久就轉修了哲學。華生在大學期間開始刻苦學習,五年後,獲得文學碩士學位。畢業後的一段時間,他在一所只有一個班級的小學裡擔任校長。後來,他聽說自己過去的哲學教授戈登·摩爾在芝加哥大學任教,就寫信向芝加哥大學校長威廉·瑞恩尼·哈柏請求免費入學,於此同時,他也請福爾曼大學的校長寫了一封推薦信。不久,芝加哥大學就錄取了他。起初,華生從約翰·杜威學習哲學,後來在心理學家安吉爾的影響下,對心理學產生了興趣,於是決定轉系,師從機能主義心理學家詹姆斯·羅蘭·安吉爾和生理學家亨利·唐納森。為了使學業維持下去,華生在芝加哥同時打幾份工,包括看門、在實驗室照管白鼠、在宿舍當服務員。


一個偉大心理學家的思想精華,哥倫比亞大學推崇的心理學普及讀物


經過三年的刻苦學習,華生於1903年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他留在芝加哥大學教實驗心理學,經導師杜威、安吉爾的推薦,擔任了學校的講師和心理實驗室主任。1904年,華生和瑪麗·伊克斯結婚。1908年,約翰·霍普斯金大學發來邀請,請他擔任實驗室主任,還有高薪的許諾,於是他應邀而至。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