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才:九死一生勇敢往前衝

李廣才:九死一生勇敢往前衝

“遇到朝鮮同志,我們就說草酸薩拉米(音譯)。”

“遇到大嬸就說阿扎莫尼(音譯)。”

“別人問你,如果不知道,就說莫拉噶少(音譯)。”

“想喝水,你就比劃水瓢,說帕卡幾(音譯)。”

……

1947年,年僅14歲的李廣才在潁上縣城關鎮入伍。說到入伍,其中還有一段故事。

據李廣才的兒子李保國介紹,當時李廣才家裡非常窮,連一套完整的衣服都沒有,由於他個子小,非常機靈,經常在周邊地區以乞討為生。有一天路過城關鎮的部隊公開招兵,李廣才見“待遇”不錯,便去報了名,想混口飯吃。“當他拿到軍服後,才發現是國民黨的部隊。於是,我父親半夜穿上棉質的新軍裝,帶上被褥,偷偷跑回了家,將軍裝和被褥丟給家人後,又出去想找革命隊伍參軍。”幾經輾轉,李廣才發現一支軍隊與之前的軍隊服裝不一樣,打聽得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隊伍”,便毫不猶豫報名參軍。部隊首長見李廣才個子小又機靈,便安排其擔任通訊兵。

1951年11月,李廣才隨部隊一起作為第二批志願軍戰士入朝作戰。李保國說,“我父親曾經回憶說,在鴨綠江渡江時,便遭到了敵軍飛機的空襲,死了不少戰友。”後來,李廣才隨部隊參加了上甘嶺戰役,雖然不是主戰場,但戰鬥也十分慘烈。敵人在兇猛的炮火中發起一次次衝鋒,將李廣才所在通訊連打得只剩下十來人。敵人炮火延伸,將戰壕都夷為平地,李廣才被埋在了戰壕中,不知生死。敵軍被打退後,志願軍戰士在打掃戰場時,發現被壓在屍體中奄奄一息的李廣才。那時他的左臂已經骨折,腦部也遭受到重創,昏迷不醒。隨後,李廣才被緊急轉移至後方陣地搶救。“說是後方陣地,其實就是朝鮮族婦女的家裡,她們自發組織起來護理受傷的志願軍戰士,與志願軍戰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生性活潑的他,還從朝鮮族大嬸那裡學會了不少當地的歌謠。回國後,他還經常跟我們說,入朝作戰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訓練,再學《金日成之歌》,這樣可以拉近與朝鮮人民的距離。”

1953年初,李廣才作為傷兵回國,他所在的部隊榮立集體三等功。“我父親常說,當時條件十分艱苦,敵人炮火猛烈,一些整建制的部隊都被打光了。”李保國介紹說,李廣才老人經常和自己說一些抗美援朝的故事,作為一名通訊兵,其首要任務就是架設電話線,特別是指揮部,只要指揮部移動到哪裡,電話線就要架設到哪裡。由於李廣才腦子好使,學東西快,一邊參戰一邊學習朝鮮語,有時還能和朝鮮同志聊上幾句。“有段時間我父親被其他部隊借過去,說是抓到了俘虜,沒人懂朝鮮語,聽說了李廣才懂,便借過去當翻譯。”

“我父親除了學東西快,還能歌善舞,當過一段時間的文藝兵,在戰友中也經常成為焦點人物。”李保國說,李廣才老人一有間隙便唱上幾句緩解戰場上的緊張氣氛。李廣才在戰場上沒事就琢磨,如何既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務,還不至於受傷。他總結說,“打仗不能害怕,越害怕受傷的幾率越大。要打出氣勢,子彈都要繞著你走。”

1953年底,李廣才老人復員到潁上縣武裝部,1957年來到淮南市供銷社任職,1958年又來到天一襪廠,在保衛科、後勤科任職,直至離休。1990年,民政部頒發給李廣才老人《革命傷殘軍人證》,其上明確寫明:肘關節壓傷、左上肢骨折,活動障礙;腦部神經受損。李保國說,李廣才老人離休後,經常會時不時唱上幾段朝鮮族歌曲,還會說上一些戰場中發生的故事。但前幾年,李廣才老人摔了一跤,撞了腦袋,很多記憶都已經失去,但像“同志”“大嬸”“喝水”“不知道”等朝鮮語還會掛在嘴邊。(記者 李舒韻 張昌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