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翔可能不是過勞死而是馬凡氏綜合徵在作孽

​高以翔事件後,浙江衛視沒有道歉,網友們普遍認為他是過勞而死,群情激昂,怒罵浙江衛視的冷血、抗議娛樂至死的冷血。但我隱隱覺得浙江衛視和家屬似乎有某種默契,因為除了遵守契約精神之外,另一個魔鬼的身影一直忽隱忽現,那就高個子運動員的殺手——馬凡氏綜合徵。

斯人已逝,本來不應該做過多的議論,但想著現在的孩子越長越高,許多家長對馬凡氏綜合徵不大瞭解,而過往有很多隔壁的高個子男孩或女孩突然倒地不起的例子,還是說一說,純屬科普,希望不要傷害到逝者和家屬。

是不是馬凡氏綜合徵?

據報道,時間發生後,節目組有公佈關於高以翔去世後的聲明,但這一則聲明其實來得比較晚,而且似乎沒有道歉的誠意。高以翔媽媽也大度地原諒節目組:不是你們的問題,希望兒子一路走好!雙方的想法做法大大出乎網友的意料,其中是否有其他的原委呢?可能有,那就是高以翔的健康存在問題。

再看看高以翔的身高和手指的長度。身高1.95米,手指修長。各位網友把自己的手在自己的臉上比劃一下,手掌底端與下巴的底端平齊,手指尖會超過眉毛一點點,而高以翔的手掌加手指頭幾乎等於整個頭部的長度!他的頭部長度和寬度似乎比例有點與常人不一致,與馬凡氏綜合徵相符合。

高以翔可能不是過勞死而是馬凡氏綜合徵在作孽

手長臉長的人

大部分馬凡氏綜合徵患者在30歲左右死亡,劇烈的運動是重要的誘因。高以翔在奔跑中倒地,似乎印證了這一點。

高以翔可能不是過勞死而是馬凡氏綜合徵在作孽

高帥是馬凡氏的偏愛

有人會說如果是馬凡氏綜合徵,手指要長很多。大家想一想,有多少病人是按照書本的圖譜和典型症狀來的病的?果真如此還需要病例討論幹什麼?

對!經常被忽視的、不典型的馬凡氏綜合。不是每一個馬凡氏綜合徵都是典型的,而且不典型的馬凡氏綜合徵更為嚴重。專家說許多朋友都有這種疾病的症狀,導致身體不適,以及肌肉骨骼系統的症狀,給患者和朋友帶來痛苦,陷入困境,應該警惕起來預防,瞭解更多有關疾病症狀的信息,並且必須在患病後積極治療。

高以翔可能不是過勞死而是馬凡氏綜合徵在作孽

原中國男排主力接應、九運會江蘇代表團男子排球冠軍成員陸飛

高以翔可能不是過勞死而是馬凡氏綜合徵在作孽

前女排國手、原河南女排運動員霍萱


馬凡氏綜合徵偏愛“高帥”

在籃球和排球項目中,身材高大佔有優勢,特別是排球,對臂展長的運動員更是鍾愛。

馬凡氏綜合徵是一種遺傳性疾病,關鍵病理改變是身體內部各個組織中彈力纖維缺損,在骨骼的發育上表現為骨膜彈性纖維不足,不能有效地控制骨骼的生長,結果是骨骼生長過度。

正因為如此,馬凡氏綜合徵患者從小個頭就比同齡人要高,很容易被選為運動員培養對象,特別教練選排球運動員最喜歡個高、手長、偏瘦的體型,恰恰馬凡氏綜合徵的人最符合這個條件。

不典型的馬凡氏綜合徵,在沒有出現嚴重的臨床症狀時看起來非常健康、陽光、精神,一朝發病或者猝死,反差之大讓人唏噓不已。

高以翔可能不是過勞死而是馬凡氏綜合徵在作孽

身高2米04的四川排球運動員朱剛

高以翔可能不是過勞死而是馬凡氏綜合徵在作孽

美國排球運動員海曼

“高帥”為什麼英年早逝

馬凡氏綜合徵大部分在中青年死亡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在心內膜心瓣膜、大血管等處有硫痠軟骨素A或C等黏多糖堆積,顯微鏡下可見有主動脈中層彈力組織稀疏和碎裂,伴平滑肌呈不規則的螺紋狀改變,膠原量增加,並可見有異染性物質呈囊狀空泡散在分佈於中層主動脈夾層瘤形成者,顯示為囊狀中層壞死和彈力纖維中度變性,伴以平滑肌束紊亂。


上面這些說得太囉嗦了,總而言之,血管變脆,大動脈、冠狀動脈容易破裂,運動會加大血管的壓力,引發猝死。
可能死於這些疾病的運動員有:原中國男排主力接應、九運會江蘇代表團男子排球冠軍成員陸飛,年僅38歲。前女排國手、原河南女排運動員霍萱,年僅28歲。身高2米17的中國男籃運動員韓朋山猝死。身高2米04的四川排球運動員朱剛猝死,那年他才剛剛年滿30歲。身高2米12的瀋陽東進隊中鋒武強突發心臟病去世。曾經被譽為“小姚明”的原遼寧男籃隊員張佳迪就因此病逝世,去世時年僅24歲。

飛魚菲爾普斯曾經被懷疑患有馬凡氏綜合徵。所有的高個子運動員還是小心一點為好,身高偏高的人,比如1米95以上的人也要注意。

運動會使心臟負擔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強、血液循環加速、血管壓力增大,導致冠狀動脈破裂、心臟動脈破裂、脈瓣返流等徵狀,從而誘發急性心血管事件,導致死亡。除了運動外,情緒起伏甚至喝酒也都是誘因之一。強度過大和激烈的運動應該儘量避免,像散步、慢跑等一些強度小的有氧運動可以適量嘗試。

我家孩子長得很高是馬凡氏綜合徵嗎

由於經濟和生活的改善,現在的青少年兒童生長髮育比以前要提前很多,平均身高比父輩高十幾公分。看到孩子動輒一米八兩米高,父母親很是高興,但看到這篇文章後,不免有些擔心——自家的孩子這麼高,會不會……?所以下面給大家科普一下。

馬凡氏綜合徵(Marfan syndrome,MFS)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結締組織病,具有家族集聚性。因累及骨骼使手指細長,呈蜘蛛指(趾)樣,又有稱為蜘蛛指(趾)綜合徵,也有稱為肢體細長症。據估計美國大約有20萬人患有此病,占人口數的0.02%。據此估計,中國有28萬馬凡氏綜合徵患者。

高以翔可能不是過勞死而是馬凡氏綜合徵在作孽

高以翔可能不是過勞死而是馬凡氏綜合徵在作孽

該病最常見的受損部位是眼部、心血管和骨骼肌肉病變,心血管病變以主動脈瘤和主動脈夾層常見,是馬凡氏綜合徵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馬凡氏綜合徵影響患者預期壽命,多在中青年死亡,多數患者死於心血管併發症。

有以下臨床表現,可以為馬凡氏綜合徵:長頭畸形、身材較高、軀幹細長,軀幹與四肢比例不當,雙手平伸距離比身高長;高度近視。心血管內科、骨科、眼科對這個病及其併發症認識較多,懷疑孩子有這種可能可以到這些科室諮詢就診,早期預防和治療和可以明顯降低死亡比例。

禁食療法簡介

無飢餓禁食療法是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深圳光明區)秦鑑教授結合歐洲的禁食和中國的辟穀創立的自然療法,消除了禁食期間的飢餓感,可以減重的同時緩解/逆轉2型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壓病,可治療肌肉關節疼痛、打鼾、銀屑病、頭疼、便秘等。住院7-9天體重可以下降3-7公斤。關鍵詞"秦鑑"和"禁食"已經入駐今日頭條、抖音等新媒體。門診可接診的醫生有李輝、陳洪達、陳賢華、張耿鵬、賴紀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