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濮公山今昔

  濮公山古稱浮光山,是大別山的餘脈。它坐落在息縣城南五里的淮河之畔,因濮公道人懸壺濟世惠及鄉里而得名,以司馬光、王安石的登臨和蘇軾題“東南第一峰”而聞名遐邇。它矗立於遼闊的黃淮大平原邊緣,獨一無二,得天獨厚,令人嚮往。

  20世紀50年代初,我在息縣縣城上初中。站在校門口,順著龍門巷南望,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濮公山。它雖然不高,只有海拔150米左右,但古樸典雅,氣勢磅礡,風景秀麗。我和好友曾多次登山遊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春天,這裡桃紅柳綠,芳草如茵,野花齊放,奼紫嫣紅,鳥語花香;秋天,烏桕樹葉如霞似火,紅的熱烈;扁柏倉翠欲滴,綠的可愛。漫山遍野的青松,樹幹挺拔,樹枝倉勁,松果滿枝,讓人總也看不夠。記得濮公山後有洞口直徑約兩米左右的“狼洞”,洞裡黑暗幽深,傳說有野狼出沒,沒人敢進。半山腰有“滴水洞”,無論春夏秋冬,天陰天晴,總有水滴滴答滴答地掉下來。我們費了很長時間,拐了幾個彎子,小心翼翼地側身從洞裡穿過,為體驗了一次歷險而高興。山腰西邊有“八仙洞”,只有半間房大,類似北方的窯洞,不見仙人雕像,只看到牆壁上有一個小洞。據說從這裡能聽到裡面有鑼鼓釵的敲擊聲。我們幾個湊近洞口,側耳傾聽,只能聽到輕輕的嗡嗡聲,深感遺憾。山頂上有一座廟。廟雖不大,但香火鼎盛。每逢農曆三月三濮公山廟會,周圍十里八鄉的人們,或三三兩兩,或成群結隊,匯聚於此,熙熙攘攘,人聲鼎沸,很是熱鬧。人們有的在山坡上悠閒散步,有的在樹林中輕聲交談,有的在廟院裡焚香燒紙,祈求安康。耍猴賣藝的,兜售玩具的,支鍋賣飯的應有盡有。大人們的臉上掛著微笑,孩子們嬉笑著,打鬧著,到處是歡樂祥和的動人景象。

  回憶往事是美好的,客觀現實是嚴酷的。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裡祖祖輩輩都有人採礦。濮山白石,晶瑩雪亮,燒成的石灰潔白細膩,粘結力強,曾被譽為“息石灰”,幾百年來,遠近聞名。濮山青石,結構密實,質地堅硬,加工成各種規格的石籽,是建橋鋪路造樓蓋房打混凝土的上好材料。於是,一個個採石場、一座座碎石場應運而生。到了20世紀70年代,一座現代化的水泥廠在濮公山下建成。一塊塊濮山石被加工成一袋袋水泥。因“濮公山”牌水泥質量好,凝固快,被評為省級優質產品,暢銷豫皖各地。一時間,濮公山下,水泥廠裡,機聲隆隆,夜以繼日,加班生產;廠前車水馬龍,運貨車排成長隊,水泥供不應求。可是好景不長,一晃30多年過去,濮公山山體被開採殆盡,昔日風采蕩然無存。人們十分惋惜濮公山秀麗風景的不復存在,紛紛抱怨對濮公山的過度開採。

  近些年來,息縣各屆黨政領導人傾聽群眾呼聲,廣泛徵求意見,經過實地考察、科學論證,做出了建設濮公山地質公園的遠景規劃,並已報請省國土資源廳批准,正逐步實施並初見成效。從2012年起對濮公山實施全面保護政策以來,對現有山坡進行了有計劃、有步驟的高標準綠化。在山下中渡店居民新村裡,一幢幢造型別致、經濟適用樓房拔地而起,一條條水泥路修建起來;九個形狀各異的濮山湖,像一顆顆明珠鑲嵌在濮山公園裡,湖水清澈,波光粼粼;一座座小亭優雅別緻,巍然屹立;桃花谷、不老泉、祖師廟等景點已經建成。走過棧道,踏著石階,登上最高處的濮山拱翠亭舉目北望,千里淮河像一條銀練繞山腳蜿蜒東去,河邊一片青綠,樹木成行;河畔劉鄧大軍渡淮紀念館裡,紀念塔傲然挺立,熠熠閃光;千里躍進大別山廣場前,劉伯承、鄧小平和渡淮戰士群雕個個神采奕奕,器宇軒昂;森林公園裡,息夫人紀念館的大殿灰瓦紅牆,古色古香;一代名將新息侯馬援廣場的馬援雕像橫刀立馬,威武雄壯;龍湖公園裡,水榭亭臺雕粱畫棟,飛簷翹角,聽淮橋、九孔橋、鋼索斜拉橋橫跨在十里長湖之上;縣城高樓林立,馬路筆直,街道整潔寬敞;息州大道與淮河路交叉口的息夫人雕像,面目清秀,儀態端莊。不久的將來,被譽為中華第一縣古老的息縣縣城,一定會成為豫南宜居住、宜休閒、宜旅遊的美麗城市。濮公山歷史上八百里黃淮莽原一山獨秀,數千年浩翰青史留名至今,現在和未來,它的名字與傳說也必將與息州大地同在,千秋傳頌,萬古留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