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是父母自私的藉口,還是愛的無私

情感大師塗磊說過:這個世界上並不缺乏一個無愛的父親,而缺乏的是一個有愛的丈夫。

把孩子當成家裡最重要的人。每天的生活重心都圍繞著孩子旋轉,飯桌上的菜是孩子最愛吃的,電視裡的節目是孩子最愛看的。

父母為了照顧孩子上學,長期分居兩地,甚至還有一些父母為了孩子,夫妻關係降到冰點,每天吵鬧不休。

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很多任性的孩子不是被教壞了,而是被寵壞了。其實,一個家庭關係的根本,不是親子關係,而是夫妻關係。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是父母自私的藉口,還是愛的無私

01

在一個真正融洽幸福的家庭,夫妻關係第一,親子關係第二。因為在孩子眼裡,他們衷心希望父親和母親最好是一夥的。總覺得孩子才是第一位的家庭,夫妻間除了談論孩子、日常生活之外,少有其他親密的溝通。

當親子關係高於夫妻關係時,家庭往往會出問題。因為在一個家庭裡,夫妻、孩子三者之間是互相關聯的。夫妻關係的融洽度,不僅影響孩子的心情,還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戀愛觀和處世觀。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爸爸、媽媽和孩子是情感的三角關係,父母相愛,家庭和諧,那麼這個孩子就會繼承非常健康的愛的模式,等他長大後,就會將這個愛的模式投射到自己的愛情和家庭中。

爸爸愛媽媽,孩子的未來才能帶著愛去播撒愛,遇見愛。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夫妻,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後,把生活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下一代身上,忽略了彼此的感受,忘記了婚姻需要經營,以“老夫老妻”為藉口,不說愛了,不過節了。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是父母自私的藉口,還是愛的無私

02

其實,當你把所有的壓力和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失去了自己,還美其名曰“一切為了孩子”時,你得到的遠比失去的要多。

真正的愛是一種互動、是一種傳遞,相親相愛的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

孩子沒有選擇父母和家庭的權利,只有適應父母和適應家庭。從這個角度來說,作為家長應該擔負起為人父母的責任。家是孩子們主要的活動場所,家庭氣氛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爸媽是孩子的保護者和靠山,是他們安全感的唯一來源,所以孩子對家庭的依戀和變化非常敏感,如果父母感情不好即使沒有“戰爭“沒有吵鬧,孩子也能感受到這種氣氛。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是父母自私的藉口,還是愛的無私。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是父母自私的藉口,還是愛的無私

03

父母不僅給予了孩子的生命,是他們最大的保護傘,也是最好的老師,而家庭則是孩子最好的學校,孩子在家庭中所有教育和薰陶,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在家庭這所學校中,父母,尤其是爸爸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家庭的氛圍,父母之間的相處方式,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處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一生: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爸爸媽媽與孩子彼此相愛,這才是最理想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最理想的成長環境。

在現實生活中,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影響的案例比比皆是:父母感情不好的家庭,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或是厭世的情緒,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父母如果經常吵架或是有家庭暴力的現象發生,孩子的性格也會非常暴躁,缺乏耐心,很容易產生以暴制暴的心理,嚴重影響他進入學校和社會後人與人的相處。

如果父母彼此間缺乏愛,尤其是爸爸對媽媽非常不好,也很容易影響孩子長大之後對於婚姻、愛情的看法。而如果孩子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愛,孩子也會變得自卑、缺乏信心,容易自暴自棄。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是父母自私的藉口,還是愛的無私

04

生活在“愛”的家庭氛圍中,孩子就會更加陽光、更加自信。

這種言傳身教,讓孩子懂得了什麼是“愛”,也讓孩子明白了什麼是責任,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愛是教育的核心,幼兒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核心、最關鍵的時刻,除了需要“愛”,還需要“懂愛”的教育,讓孩子在有“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請在忙碌生活中的夫妻記得,千萬不要放棄對彼此的愛,千萬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和追求,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狂躁和爭吵。

一個家庭最好的狀態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並且隨地隨地表現出來,不要藏著掖著,當孩子看見父母相愛的時候,會讓他受益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