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不溼陪床”溫暖了所有人,不到2歲孩子卻讓我陷入了沉思

“尿不溼陪床”溫暖了所有人,不到2歲孩子卻讓我陷入了沉思

今天在各大社交平臺上都可以看到的一個還在吃手穿著尿不溼的孩子,在媽媽住院期間陪著媽媽。不哭不鬧,醒了看手機,累了自己吃手安撫睡覺,還會把手裡的麵包分給媽媽吃,然後自己再吃。很多網友都說孩子長大了一定是一個大孝子,很多網友說看到孩子睡覺前的一幕真的暖哭了,而我看完後卻心裡說不出的滋味。

一位媽媽什麼情況下會帶著孩子到醫院去住院?

帶了孩子之後不敢生病,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是開玩笑,只有當了媽媽的人才懂。

從麩小弟出生到現在馬上2歲9個月,我感冒基本就是喝水吃點兒小感冒藥就扛過去了。連加班都不敢的人怎麼敢生病呢!

看視頻中媽媽至少是在輸液的狀態,按理說這樣的情況一定是有陪護的但是沒有。看小朋友的年齡應該就不到2歲的樣子,穿著尿不溼,吃著手,萌萌的樣子讓人充滿了憐惜!

我們想象一下是什麼樣的情形會沒有陪護?

第一種情況,爸爸工作太忙實在沒時間,要忙於生計只能把母子都放在醫院裡互相照顧,家裡也沒有老人幫襯

第二種情況,爸爸覺得媽媽是超人一切都可以自己搞定

第三種情況,單親媽媽,和自己家的關係也不好

以上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讓這個畫面充滿了心酸!

“尿不溼陪床”溫暖了所有人,不到2歲孩子卻讓我陷入了沉思

把孩子交給手機是多麼無奈的行為

媽媽在輸液,有什麼辦法能讓孩子安靜下來並且持續很長的時間?

看手機看電視!

動畫片一定可以讓孩子安靜下來,但是3歲以前孩子的眼睛是沒有發育完全的,眼科醫生建議孩子每天看電子用品的時間不要超過15分鐘。

在媽媽生病孩子陪床的情況,我相信這個孩子一定是這幾天一直都會處於看手機的狀態的。媽媽沒有力氣再帶他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這讓我想起在麩小弟2歲9個月裡我唯一的那次重感冒,原本想在床上躺躺,小朋友一會兒又跑過來了,我戴著口罩擔心傳染給他。孩子在旁邊抱抱你親親你,讓你拒絕無能。最後也只能以看電視的方式把孩子引出去,與病毒進行一個短期的隔離。

懂事早的孩子並不是好事


“尿不溼陪床”溫暖了所有人,不到2歲孩子卻讓我陷入了沉思

視頻短短十幾秒,看著孩子吃著手指躺下睡著的場景,我甚至可以想象平時在家裡忙碌的媽媽,孩子過習慣了自我安撫的生活。孩子過早的懂事真的好嗎?

小時候總是有人誇獎怎麼那麼懂事,誰知道在我內心是有多不喜歡人家說我懂事。我多麼希望我也可以猶如別人一般想要什麼說要什麼,想說什麼說什麼,不用試試都擔心害怕,害怕某一句說不好就會有人不高興。對於孩子而言更多的需要無憂無慮,對於他們的家長需要給予他們敢說敢做的勇氣!

我的一個弟弟,父母離異,在他上小學的時候就比別人高大強壯,但是一直自卑。事實上家裡人都不知道原本他是自卑的。想著雖然父母離異,但是姑姑奶奶爸爸都儘可能的給了他物質上的滿足,從來也沒讓他缺少東西。上四年級的某一天,老師打電話來說需要家長去一次學校。才發現他在學校被一個比他矮比他瘦的孩子欺負,把他的書包直接扔到操場,把他板凳上倒上水,他一次也沒給家裡人說過,一次也沒還擊過。同學看到了,報告了老師,老師才讓家長到學校去溝通情況。聽完了這些事情,回家弟弟的奶奶就哭了,那麼強壯的一個孩子呀,怎麼就能被欺負成那樣啊。為什麼就不敢告訴家長呢?

因為他過於懂事!

因為他害怕他告訴了爸爸,爸爸又會為此煩惱。

因為他擔心這些事情說了之後爸爸會責怪他!

我們沒有給與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依靠我們,也就練就了他們懂事所謂獨立自主的性格!

父親缺位的家庭,讓人擔憂

“尿不溼陪床”溫暖了所有人,不到2歲孩子卻讓我陷入了沉思

雖然我們沒有看到這個視頻裡孩子的家庭背景,但是在媽媽生病時候沒給與媽媽關心的爸爸,在孩子心裡一定會留下一些影響。

如果是男孩子兩種可能性,第一種模仿爸爸,覺得男士就是應該這樣,理所當然的讓女生付出,自己卻看不到付出背後的心酸。

第二種心疼媽媽,很多媽寶男都是從小時候心疼媽媽開始的。我的媽媽太辛苦了,她承受了這個世界上所有的苦痛,我一定要用我這一輩子去愛她保護她,只有我在她的身邊她才能夠受到尊重和保護。

不管是以上哪一種都不是我們希望孩子發展成的階段!

這就是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他的影響是孩子的一生!

通常愛秀恩愛的夫妻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呢?

  • 懂得愛,懂得尊重伴侶
  • 懂得付出才會有回報
  • 模仿父母的相處方

所以大家在挑選伴侶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觀察他們的原生家庭呢,這個的影響一定是一輩子的!


“尿不溼陪床”溫暖了所有人,不到2歲孩子卻讓我陷入了沉思

寫在最後: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給予我們的天使!我們都希望他們是開心快樂的度過這沒有辦法來第二次的童年!我們有眾多的無奈,生計的無奈,家庭背景的無奈這一切都可能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但是我們能做的是充實好自己,讓自己能成為更好的自己才可能會讓孩子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我的媽媽說小朋友一定要多多吃苦,但是我想說,我們一定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給予孩子最大程度的支持,這個支持不是說是金錢上的,但是一定得是在精神上的。讓他們減少痛苦的瞬間,讓他們回憶起童年都是可以抿嘴笑的瞬間!

有人說壞的童年用一輩子去治癒,而好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請大家抓緊這僅有的童年,給孩子製造一些美好的回憶,而不要都是苦痛的記憶,讓孩子在經歷苦痛的時候有這短短几年幸福美好的支撐,也會覺得日子沒有那麼難熬!

我不是專家,我是麩仔媽!關注我,跟我一起學習科學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