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專題」價值投資很簡單,為什麼絕大多數人做不到?

今天將和大家分享價值投資的一些內容。希望在價值投資的新時代,幫助大家在投資上做減法。

方向比速度重要。掌握正確的方向,才是投資的“捷徑”!

閱讀之前,請先思考:

第一,什麼是價值投資?投資和投機的區別是什麼?

第二,價值投資明明很簡單,為什麼絕大多數人做不到?

第三,價值投資為什麼在中國是有效的?


「理財專題」價值投資很簡單,為什麼絕大多數人做不到?

投資和投機的區別是什麼?

在中國有一個笑話,說投資是普通話,投機是廣東話。當然是開玩笑的。但這裡面其實說明出一個問題,大量的市場參與者並沒有分清楚什麼是投資,什麼是投機。

在1934年,格雷厄姆對於投資和投機,就有非常嚴格的定義和區分。

第一,投資是從一種債券的角度出發,投資者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而且沒有明確的到期時間或者期限。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投資者是不會去買一個基本面不好的公司,因為你擁有的是這家公司的所有權。

而投機的出發點不同,投機的出發點會從純粹的股票上下波動角度出發,甚至把這個股票看作是一個“籌碼”,希望賺取的是中間的價差。

第二,投資就是拿你自己的錢去買,並且長期持有。而投機,很多人是用保證金去購買,而且快速轉手。簡單來說,投資只用自己的錢,而投機會加槓桿。巴菲特一直強調,永遠不要加槓桿。背後的意思就是,不要去做投機。

第三,是持有周期的區別。前面我們也說了,投資是長期持有,享受公司長期增長賺的錢。投機就是快進快出,低買高賣,不斷地做交易。投資是賺取收益,投機是獲取利潤,這是根本性的區別。

第四,投資和投機對於安全邊際的理解不同。既然格雷厄姆把投資看做持有公司權益的一部分,所以格雷厄姆並不認為股價的波動是風險。對於投資者來說,最大的風險並不是價格波動,而是企業基本面的惡化。

這一點,我們從巴菲特的投資方法中也能看到。無論市場如何波動,巴菲特並不會去做所謂的“高拋低吸”。他的重點,是去關注企業的內在價值,也就是一個企業長期的盈利能力。

影響股票價格的核心因素

格雷厄姆對於股票價格長期和短期變化,有一個最經典的比喻:股票市場短期是投票器,長期是稱重器。這背後體現出來,對於股票短期和長期的價格影響都是不一樣的。

從投票器的角度來看,每一天的證券收盤價格,都是由無數個體交易出來的,所以每一個人都在為其買入賣出的股票進行投票。這些投票一部分來自理性,另一部分來自感性。

投機者和投資者都會做研究,區別在於,投機者在研究投票器,關注的是短期的方向,而投資者在研究稱重器,關注長期的價值。

具體來說,格雷厄姆認為有三個影響股票價格的核心因素。

第一是市場因素:市場因素裡面又包含了技術指標、人為對股價的操控以及參與者心理變化。

第二是價格因素:這裡麵包含了一個公司的管理層和聲譽、公司的未來競爭力和發展前景、以及公司產品的價格、銷量和成本等變化。

第三個是內在價值因素:這一部分包含了公司盈利、分紅、商業模式以及資產價值等。

對於研究投票器的投機者來說,他們希望瞭解人心短期的變化以及公司基本面短期的變化。而投資者看重的是公司內在價值和未來價值因素。他們希望瞭解公司到底值多少錢,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


為什麼要投資而不要投機呢?

格雷厄姆認為有三個重要的原因:

第一,交易機制上的不利。投機往往伴隨著大量的交易,巨大的交易佣金會吞噬你的利潤。同時,“買賣價差”的先天趨勢,也就是平均損失會超過你的平均利潤。

第二,內在價值發生變化所帶來的風險是最大的。

第三,影響投機的未知因素非常多,長期來看一個人無法掌握所有的未知因素,導致這些未知因素會互相抵消。

所以我們會發現,如果我們觀察周圍的投資者,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投機者會比投資者更累,看上去甚至更加“勤奮”。影響每一個短期波動的隨機因素很多,從宏觀經濟數據、信貸數據、到特朗普的發言、再到大機構的建倉減倉等等。過多的隨機因素,會降低你投資的成功率。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就算知道這些信息,也無法判斷市場參與者對於這些信息的反應。對於這個問題,著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說過:影響股票價格的並不是宏觀經濟數據,而是參與者對於宏觀經濟數據的反應,這些反應是不確定的,即使像我,都未必能做好投資。

所以我們看到,在投資最初凱恩斯也是一個“投機者”,通過自己對於經濟數據的預測來做差價。最後的結果非常糟糕,凱恩斯馬上理解了投資的本質,轉向了價值投資的方法,從而在職業生涯後期建立了輝煌的投資業績。

而投資者往往更加從容淡定。他們只需要認真研究一個公司的內在價值,對於公司的發展前景做持續跟蹤。當影響一個人決策的因素減少之後,投資成功的概率就能得到提升。

所以,格雷厄姆穿透時空的投資建議是:

做一個研究企業稱重器的投資者,而不要去做一個研究市場投票器的投機者。


價值投資為什麼能在中國有效?

中國股票市場是在這本書出版後的50年才會成立,當時格雷厄姆肯定不知道中國股票市場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他也一定不知道幾十年以後,中國會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格雷厄姆知道,無論在哪個年代、哪個國家,《證券分析》都會在大部分時間,幫助投資者獲得良好的收益。

那麼,為什麼價值投資能長期有效?為什麼價值投資在這本書裡都寫到了,絕大多數人還是做不到?這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時間週期。

市場上大部分參與者最關注的還是市場趨勢,股價短期催化劑的變化。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永遠是少數,大多數人是價值趨勢投資者。甚至專業的機構投資者,面臨考核週期的壓力,也會從事短期投資。

於是,格雷厄姆最好的學生巴菲特笑著告訴我們:投資其實很簡單,但是並不容易。很簡單的是,你只要熟讀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方法,就能從股票市場裡賺到錢。不容易的是,絕大多數人沒有耐心,也無法剋制內心的貪婪和恐懼。所以貝索斯曾經問過巴菲特,為什麼你的方法公開後,還是沒有人能像你如此成功?巴菲特笑著說,那麼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當我們理解了價值投資有效性的原理,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價值投資的方法在中國一定會行之有效。事實上,從2008年至今,A股投資中最有效的就是價值因子。如果用一個簡單的策略,做多低估值的股票,做空高估值的股票,這個策略的收益率會超過100%,而且很少會出現較大的向下波動。

背後的邏輯也很簡單:A股的投資者結構依然是散戶為主,大部分散戶希望把股票作為一個“籌碼”進行交易,從而導致了較大幅度的定價錯誤。通過價值投資,能夠長期穩定的在A股取得較高的收益。而且由於A股天然的高波動性,市場經常會出現大幅低估和大幅高估的狀態,給價值投資者創造了天然的溫床。他們很容易能以低於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優秀的企業。

從A股成立至今,我們發現A股市場上的優質公司往往很便宜,甚至比海外的對標公司估值更低。A股市場上估值最高的往往是質地很差的公司。這背後也是因為大量散戶投資者,希望博取短期的快速收益,造成了波動性較大的公司,往往估值很高,而波動性較低的優質企業,往往估值很低。

在A股,投機的道路上擠滿了人,而投資的道路上一片空曠。這也是為什麼A股價值投資的有效性,比海外更高。

最後,格雷厄姆也想再次提醒投資者:價值投資不僅僅是投資股票的方法,更是一種價值觀。價值投資中最重要的函數是時間槓桿,時間越長,價值投資的威力就越大。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週期內,企業的交易價值一定會反映其內在價值,但是在一個較短的時間週期內,未必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