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氣逼人!大藍籌出手或築牢“回購底”,還有哪些公司會效仿格力電器

A股又一家大藍籌加入回購行列,白馬股的代表之一格力電器(000651)4月12日晚公佈回購股份計劃,涉及金額高達30-60億元,回購價格上限高達70元/股,接近年初創下的歷史最高價,更高出上週五收盤價三成,可謂豪氣逼人。從2018年下半年以來,A股不斷有上市公司加入回購股份的行列,其中眾多藍籌股的“回購+股權激勵”方案超出了簡單的維護股價的功能,更兼顧了公司的長期發展。對A股整體來說,這一方式不僅直接為股市注入真金白銀的支持,也帶來了公司未來基本面向上提升的可能,大藍籌出手正在築牢A股的“回購底”。

“回購+股權激勵”方案超出簡單維護股價的功能,更兼顧公司長期發展

相比中國平安、美的集團等藍籌股,格力電器的回購方案來得較晚,這或許和公司的混改進度有關。今年以前,格力電器的焦點在於公司控股權的變更,去年12月塵埃落定由高瓴資本成為實際控制人。在控股權變更之後,進行混改的下一步員工持股也就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因此,格力電器的鉅額回購,和維護股價關係不大,更多的是國企混改進程的一環,通過建立有效的員工持股計劃,來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整體競爭力。

在邁出股權回購這一步之前,格力電器的基本面一直十分優秀,是市場公認的藍籌股代表之一,但在多年高速增長之後,也面臨著國內空調行業“天花板”的問題,相比競爭對手,海外市場的營收佔比也比較低;此前幾次嘗試多元化,進入汽車、手機等行業,成效也並不明顯。同時,老對手美的集團緊追在後,二者淨利潤等指標已經十分接近,同時還率先實施回購股份用於股權激勵,對格力電器形成比較大的壓力,用“前有堵截、後有追兵”來形容並不為過。在這一情形下,儘快利用回購股份進行股權激勵這一方式,維持公司的競爭優勢顯得格外迫切。

在筆者看來,格力電器目前啟動股權回購,屬於比較好的時間點。除了前述公司混改進程、行業競爭的因素外,今年以來A股的持續回調帶動公司股價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也降低了回購股份的成本。從1月初的最高價算起,格力電器最大波段跌幅超過30%,屬於近年來比較罕見的快速下跌,跌幅超過同期滬深300指數13個百分點。箇中緣由,和此前一直重倉持有的外資因為全球股市大跌進行被動減持有關,這樣的下跌正是格力電器以較低成本出手的良好時機。在錯過2018年持續調整的機會之後,賬上滿手現金的格力電器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好機會,加上此前高瓴資本以超過46元高價入股,上週五收盤的53.74元下方無疑屬於格力電器的“回購底”,為投資者提示相對明確的投資價值。

未來可望有更多公司推出兼顧多方利益的回購方案,為股市築牢“回購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格力電器回購方案提出前,正好是公司債務融資工具獲批後不久,3月份公司提出包括超短期融資券、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在內的債務融資工具,合計規模180億元,是此次回購金額的3-6倍。以格力電器的市場地位,相關債務工具的發行可望順利落地,也為回購的實施及未來可能的擴大提供了良好的保證。在目前市場無風險利率逐步走低的大背景下,未來會不會有更多資質良好的藍籌股通過債務融資來回購股份,值得關注。在此次美股見頂之前的十年牛市,類似的借債回購股份的操作被認為是催生美股“回購牛”的關鍵。在目前A股的十年低位裡,如果有更多的藍籌股善用這一工具,無疑將提升公司的股份價值,確立目前點位的“回購底”。

當然,提出回購方案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股權激勵方案的具體細節更是決定公司長期發展的關鍵。營收和淨利潤增長指標、現金分紅比例等數值的確定,更決定了股東的利益在短期股價上衝之後能否得到長期的保障。從過去多家藍籌股的操作情況來看,兼顧多方利益的回購方案正在漸漸成熟,未來可望有更多公司加入其中,為股市帶來制度競爭變革的紅利。這對市場整體而言,是遠比單純的回購資金買入更為長遠、更為根本的利好。

隨著格力電器等藍籌股出手回購,一些回購金額和比例較高,且估值較低的品種,存在被市場重新挖掘價值的可能。特別是在一季報可能較差的影響下,部分個股近期的表現受到壓制,在財報正式發佈之後,股價出現調整低點反而有望成為公司出手低價回購的時機,值得投資者追蹤。筆者重點關注股價在淨資產附近、長期超跌且現金充沛具備落實高額回購預案的品種,如大眾交通(600611)、林洋能源(601222)、吉林敖東(000623)、華僑城A(000069)、威孚高科(000581)等。(本文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

表1:部分低估值回購概念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