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生”的城市小學,真的比小而美的農村小學好嗎?

在十年大撤并的时候(2002年至2012年),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统计,全国每天约有63所村小消失。国务院叫停“撤点并校”六年后的2018年,

村小仍以每天16所的速度在消失

2019年的6月,我以观察者的身份去到了山东省的一所村小——田庄小学。

田庄小学是众多农村小学中的幸运儿,因其所属的地级市教育局在2014年发起了一项名为“名校带动”的工程,类似于一对一帮扶,由市区的优秀小学在师资、硬件配套等各方面给予农村小学帮助。目前田庄小学共有15个班,一年级3个班、二年级4个班、三年级4个班、五年级3个班、六年级1个班,每个班30多个孩子,全校共有大约不到500个孩子,其中25%的孩子为单方留守儿童,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种地、照顾孩子。

五年前,市区的文博小学接受这个帮扶任务的时候,田庄小学全校只剩下了一个不到25人的班,幸好,“我们”没有任它自生自灭。

因地制宜的农村小学教育

早上8点,赶着去地里干农活家长,会匆匆把孩子送到学校,学校的周围是大片大片的麦地,端午时节,正是收割小麦的好时候,错过了,一旦下雨,那一年的收成就都打了水漂。早晨孩子们郎朗的读书声加上随风摇曳的小麦,不由得让人想起了由李健作词的《风吹麦浪》“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

早上8点20,早读课结束,短暂的课间休息后,一天中的第一节课正式开始。

一天共有7节课,一周35节课,其中语文7节,数学4节,英语3节,其余的美术、音乐、微机、体育、品德这些科目一周大概1~2节,但其实除了这些常规的科目外,学生们更喜欢的是学校“后院”那片大空地,之前那片大空地是学校的“累赘”,每年学校的男老师都要花上几天的时间去锄草,不胜其烦。现在那片大空地有了自己的名字“菜园”。

学生们自己锄地、挖坑、撒籽、浇水,看着自己种的菜发芽。

“超生”的城市小学,真的比小而美的农村小学好吗?

“超生”的城市小学,真的比小而美的农村小学好吗?

“超生”的城市小学,真的比小而美的农村小学好吗?

“超生”的城市小学,真的比小而美的农村小学好吗?

他们种过白菜、大葱、茄子、西红柿等等,这些菜长大之后,会被送到学校餐厅,由厨房阿姨做成各种各样的时令佳肴,供全校师生一起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这不正是我们现在在教育中提倡的“全方位学习”吗?全方位学习最开始由香港教育局提出,目的是要让学生在真切情境和实际环境中学习。在这种非常规学习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去选择‘学什么’、‘怎么学’、‘跟谁学’,老师只需要在其中引导好就可以了。

畅想一下,也许,这些孩子中就有未来的植物学家呢!

多才多艺的教师

学校除了常规教育的外,在学校老师不多、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这所农村小学开展了包括泥塑、足球、篮球、武术、健美操、儿童画、装饰画、五子棋、益智游戏、丝网花、花样衍纸、油画、平面设计、口风琴等一系列自选课,每周全校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选择其中一节去上。

学生的丝网花作品

“超生”的城市小学,真的比小而美的农村小学好吗?

剪纸作品

“超生”的城市小学,真的比小而美的农村小学好吗?

体育老师甚至还自己编排了适合本村小学生的课间操《梦想家》,学校的图书馆拥有将近20000本图书,可供孩子们借阅。

有因地制宜的教育、有多才多艺的老师,但依然难以改变田庄小学面临的招生难的情况,月底我离开的时候,学校的付老师跟我说,一年级招生只招到了30个符合条件的适龄小学生,主要原因就是家里凡是有点条件的,都送孩子去了城里的小学,尽管每年都要额外负担近一万块的借读费,他们也想尽力为孩子谋取一个好点的开始。

可是“超生”的城市小学,真的比小而美的农村小学好吗?

(以上人名、地名均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