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檢察機關辦案與保護齊發力——以力度和溫度,呵護年少的他們

走進位於太倉市檢察院的全省首家駐檢察機關未成年人社區矯正損害修復基地,包括心理輔導室在內的“智慧修復”平臺內,諸多先進的技術設備令人目不暇接:音波振盪減壓系統、VR運動宣洩儀、心理評估儀、眼動跟蹤數字沙盤系統……

這裡,既是對未成年受害人進行幫助保護的基地,也是涉罪未成年人社區矯正的專門場所。太倉市檢察院檢察官張帆告訴記者,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目前覆蓋未成年人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兩翼”,其內核始終圍繞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造更好社會環境,傳遞司法的力度與溫度。

“教育為主、懲罰為輔”,是我國未成年人司法堅持的原則。去年,江蘇檢察機關對涉嫌輕微犯罪未成年人的附條件不起訴數居全國第一。同時,寬容不等於縱容,全省檢察機關去年共起訴未成年人被告人1857人,其中判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102人。對主觀惡性大、犯罪手段殘忍、社會危害大的涉案未成年人,依法發揮刑罰的懲戒作用。通過辦案來樹立正確的社會導向,教育引導更多未成年人遵紀守法,這也是更大範圍和意義上對未成年人的保護。

在依法懲戒、精準幫教涉罪未成年人的同時,檢察機關也在加大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打擊力度,聚焦辦案主業、嚴把案件質量關始終是未檢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日,泰州市海陵區檢察院聯合公安機關、醫院等針對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建立“一站式”辦案機制,第四檢察部主任王純青告訴記者,在醫院掛牌建立具備辦案詢問、身體檢查、心理疏導等功能的“一站式”詢問室,檢察院提前介入,可在現場引導偵查機關取證工作一次到位。

“此案犯罪情節惡劣,對於犯罪嫌疑人韋某,檢察院在遵循法定程序和期限、確保刑事訴訟質量前提下,啟用辦案綠色通道,從快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行為。”淮安市清江浦區檢察院檢察官蘇榮介紹,在某起強制猥褻兒童案件受理提請審查逮捕後第三天,該院作出批准逮捕決定,在受理移送審查起訴後10天即向法院提起公訴,通過量刑建議、法庭教育的形式,建議審判機關從嚴處理。最終法院一審判處韋某有期徒刑9年,有力地震懾犯罪分子。

辦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不僅要嚴把案件質量關,更要傳遞司法的溫度,加強結案之後未成年人全面綜合司法保護和關愛救助。“未檢工作專業性強、難度大,充滿溫情與挑戰,我們要做對未成年人保護有推動作用的大事、好事。”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劉華說。

8歲的橙橙是無錫市梁溪區檢察院受理審查起訴的家庭內部故意傷害案中受害人,毆打橙橙的趙某因犯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6個月。檢察院還幫助橙橙申請到1萬元司法救助金。“雖然結案了,但橙橙的近況仍讓我們掛念。疫情期間,我們還購買口罩和手套寄給她。”該院檢察官周慶圓說。

連雲港市灌雲縣檢察院構建司法救助體系,先後為16名涉案未成年人開展心理干預,為未成年被害人發放司法救助金26.4萬元。對於涉罪未成年人、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淮安市盱眙縣檢察院實行“七色關愛,七彩花開”分級分類幫教救助。

在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要求下,未檢工作不能僅僅辦完個案了事,更重要的是發現並推動解決案件暴露出的家庭問題和社會問題,從社會治理層面完善保護未成年人的機制。

“我以前錯誤地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現在知道這樣打罵孩子是不對的,我要配合檢察官和心理諮詢師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工作,彌補我造成的傷害。”張某萬分悔恨。近日,宿遷市宿豫區檢察院對張某以涉嫌故意傷害罪提起公訴,並要求他接受3個月的強制親職教育。

3月,省檢察院與省婦聯在全省範圍內開展親職教育工作,檢察機關在辦案過程中,發現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存在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或履行監護職責不當、不力等情形,可責令其接受家庭教育輔導,督促引導其正確履行監護職責。

“目前,我們獲悉監護人遺棄線索8件,監督立案2件3人,提出檢察建議4件,推動教育、公安等部門開展涉未專項治理行動。”如東縣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王晶晶說,這要歸結於縣檢察院聯合縣公安局、教育體育局等部門建立的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

從去年6月至今年4月,蘇州市姑蘇區檢察院聯合團區委、教體文旅委、司法局等部門聯合發起“姑蘇護蕊——兒童防性侵宣講”項目已通過校園巡講、暑期未成年人法治課活動宣講30多場。江陰市檢察院聯合教育局舉辦的防性侵課程公開課是全省首次將防性侵課程納入生命教育主題課程。淮安市淮陰區檢察院設立的彩虹少年關愛基地去年共接待69所中小學的3600餘名學生。記者 盧曉琳 通訊員 管 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