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文化自信 打造湖南文化強省升級版

姜正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湖南素有“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之稱,擁有底蘊深厚的湖湘文化、光彩奪目的紅色文化、蓬勃發展的先進文化,在中國文化歷史和現實版圖中佔有重要地位。我們應堅定文化自信,發揮自身優勢,以強烈的文化使命意識打造文化強省升級版,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彰顯湖南擔當、作出湖南貢獻。

堅定文化自信,打造全國理論武裝高地。理論是實踐的先導,思想是行動的指南。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我們要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把研究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工作重點,推動這一偉大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不斷鞏固夯實理論宣傳陣地,堅持理論與輿論相結合、網上與網下相統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創新理論傳播方式,在入腦入心上下功夫,把握共鳴點、找準結合點,把大道理變成小故事、把普通話變成湖南話,把深理論講淺、把厚本子講薄,打通理論傳播的“最後一公里”,增強全省幹部群眾的理論獲得感。大力培養理論功底紮實、政治眼光敏銳的理論湘軍,精心打造彰顯湖南特色、體現湖湘風格的社科品牌,推出更多具有重大意義、廣泛影響的理論成果。

堅定文化自信,打造全國思想道德重地。思想道德是社會發展的軟實力,能夠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道德引導力、價值凝聚力和精神滋養。湖南是雷鋒的家鄉,雷鋒精神代代傳承,為我省打造思想道德重地提供了富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其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通過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精心挖掘新時代各行各業的先進人物和道德典型,讓人民群眾學有榜樣、行有示範。廣泛開展道德模範宣傳學習活動,充分發揮道德模範人物的示範引領作用,把榜樣的力量轉化為廣大群眾的生動實踐,在全省形成人人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濃厚氛圍。

堅定文化自信,打造全國紅色文化聖地。湖南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是偉人故里、將帥之鄉、革命聖地和紅色搖籃,從這裡走出了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彭德懷、賀龍、羅榮桓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紅色文化滋養初心使命,是廣大黨員幹部最好的“教科書”“營養劑”“清醒劑”;紅色文化激發精神動力,是激勵新時代湖南人民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的精神支柱;紅色文化催生髮展活力,是科學跨越、富民強省的動力源泉。我們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讓紅色文化在三湘大地薪火相傳、生生不息。要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的育人作用、偉人故里的價值引領功能、紅色基地的教育效應,引導廣大幹部群眾接受紅色文化洗禮,增強“四個自信”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堅定文化自信,打造全國文創產業要地。文化產業是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性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培育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優化產業結構,促進文化品牌向高端化、數字化、網絡化和信息化方向發展。要按照“北有中關村,南有馬欄山”的要求,積極推廣國家文化創意集聚區建設,大力培育網絡文化、數字文化等新興文化載體,扶持5G建設、數字媒體、數字出版、網絡購物、網絡直播、網絡遊戲等新興文化業態品牌,以產業優化升級為關鍵著力點,以“文化+”為基本戰略,以集群化發展為探索模式,推進文創產業基地發展。

堅定文化自信,打造全國全域旅遊勝地。湖南歷史人文底蘊深厚,生態文化資源豐富,既有源遠流長、獨具特色的傳統湖湘文化,也有璀璨奪目、光彩照人的紅色革命文化,還有絢麗多彩、風情各異的民俗文化以及得天獨厚、山川秀美的生態旅遊文化。要把發展全域旅遊作為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重要內容來抓,大力實施“錦繡瀟湘”旅遊品牌建設工程,深入挖掘我省文化旅遊資源特色,促進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拓展文化旅遊發展新空間,培育文化旅遊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構建全域旅遊共建共享新格局,把我省打造成國內外著名的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

(作者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黨校基地副教授)

原載《湖南日報》(2020年4月20日06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